剪视频熬夜对帧?《多机位剪辑pr》:真香警告!拯救你的发际线!

兄弟姐妹们!有没有熬过那种夜啊?就为了剪个采访、一个活动、或者一场发布会,手里攥着两台、三台、甚至四台摄像机拍的素材,堆在时间线上跟一坨意大利面似的。你想切换机位?行啊,手动对呗。放大,放大,再放大!找到波形,咔嚓剪一刀,挪过去,再找下一个机位对应的点,再咔嚓一刀… 一通操作猛如虎,一看进度原地杵。咖啡一杯接一杯,眼圈比熊猫还黑,感觉剪完这个片子,我的头发都能凑齐一套假发了。

特别是音频,天知道为什么副机位的环境音跟主机位就是差那么一丢丢,你想完美同步?手动微调呗,一帧一帧地挪,那感觉就像在玩一个逼死强迫症的找茬游戏,玩到最后你只想原地爆炸,把电脑从窗户扔出去。

多机位剪辑pr

别问我怎么知道的,问就是血泪史。那些年,我就是这样过来的,每次看到一堆多机位素材,头皮都开始发麻,比看到甲方说“五彩斑斓的黑”还让人绝望。

直到有一天,我!发现了Adobe Premiere Pro(也就是咱们常说的PR)里的一个神仙功能,啊不是,应该说是一整套 workflow,专门治多机位剪辑的各种不服。它有个听着就很高大上的名字——呃,其实功能名字是叫“创建多机位源序列”,但大家习惯上就直接喊它“多机位剪辑”了。这个功能,用好了,简直是让你的剪辑效率原地起飞,告别手动对轨的无间地狱,直接飞升到剪辑的神界!

想知道怎么做吗?来来来,坐近点,给你揭秘这个魔法!

第一步:把素材喂给PR,但要讲究点姿势

多机位剪辑的第一步,听着好像很简单:把所有素材导入PR呗。但这里有个小小的技巧,能让你后续省好多事。建议你先整理一下你的素材,按机位、按场次(如果有很多段的话)分好文件夹。导入PR的时候,最好是把同一个多机位的素材(比如同一个访谈,不同机位拍的)选中放在一起。

想象一下,你面前摆着好几份菜单,每份菜单都对应一个机位拍的内容。你要做的,就是把这些菜单一股脑儿地交给PR,让它知道,“嘿,哥们,这些是同一个时间段发生的事儿,只是角度不同!”

第二步:见证奇迹!PR的“顺风耳”来了——同步!

好了,素材乖乖躺在PR里了。现在,选中同一场戏的所有机位素材。记住,是同一场戏,比如访谈从头到尾的几个机位视频文件,还有可能有的独立录制的音频文件。

选中它们,然后右键!在弹出的菜单里找一个选项,叫做“创建多机位源序列”(Create Multi-Camera Source Sequence)。点它!

然后会弹出一个小窗口,这里是见证奇迹的关键。PR会问你,你想怎么同步这些素材?它提供了好几种方法,比如基于入点(In Point)、出点(Out Point)、时间码(Timecode)、标记(Marker)或者音频(Audio)。

划重点!音频同步(Audio)!如果你每个机位都录了声音(哪怕是现场环境音),或者你有一个独立的标准音频录制设备(比如小蜜蜂、录音笔),那么请毫不犹豫地选择“音频”。

为什么?因为PR就像一个拥有顺风耳的神探,它能“听”到所有轨道上的声音,然后根据声波的相似度,自动帮你把所有素材对齐!就像变魔术一样!你根本不用管什么场记板“啪”的那一声,也不用眯着眼睛去对比波形。它自己就给你搞定了!

想象一下,你选了“音频”,然后点击确定。PR开始工作了,进度条在跑… 跑完! Duang!一个崭新的序列出现在你的素材箱里,它可能名字叫“Sequence 01 (Multicam)”。

打开这个序列!你可能会有点懵,因为它看起来跟普通序列不太一样,轨道可能只有一两条,但每一条上面夹着的素材条,都叠着厚厚的一层,像个汉堡包。而且,当你播放的时候,你会发现,所有机位的画面和声音,都!对!齐!了!那一瞬间的舒爽,只有试过的人才懂!比喝冰阔落还爽!

当然啦,不是每次音频同步都百分百成功,如果你的现场噪音太大,或者有的素材根本没声音,那可能就要退而求其次,试试时间码(如果相机支持且设置准确的话)或者手动标记。但绝大多数情况下,音频同步是yyds(永远的神)!

第三步:变身总导演!实时切换机位!

现在,你手里有了这个神奇的多机位源序列了。把它拖到一个新的、普通的序列里去(或者就在这个多机位源序列里剪也行,看个人习惯,我喜欢拖到一个新序列里保持干净)。

然后,找到PR的窗口布局里,把那个“多机位监视器”(Multicam Monitor)窗口调出来。这个窗口里,你会看到所有同步好的机位画面,一格一格地排在那里,就像监控画面墙一样。在旁边的主监视器里,你看到的是当前选中的机位画面。

好了,深呼吸!找个舒服的姿势坐好。播放你的序列!

在你播放的时候,看着多机位监视器里的画面,哪个机位的画面好?哪个镜头语言对?哪个角度适合说话的人?直接按下键盘上对应的数字键!比如你想切到机位1,按数字“1”;想切到机位2,按“2”,机位3按“3”…

Duang!Duang!Duang!就像导播在切换信号一样,PR会在你按下数字键的那一刻,在你的时间线上自动生成一个剪切点,并且把你当前播放头后面的画面,切换到你选择的那个机位!

这感觉!简直了!你根本不是在剪辑,你是在指挥乐队!你在看一场球赛,哪个球员表现好,你就把镜头给谁!你可以跟着访谈的节奏,讲话的人是谁,就把画面切到谁;想看全景,切到全景;想看特写,切到特写!整个过程行云流水,快到飞起!

你只需要看一遍访谈(或者演出),实时地跟着内容切一遍机位,基本上一个粗剪的框架就出来了!相比以前手动找点、剪切、对齐,这速度何止是翻倍?简直是坐了火箭!

第四步:精修,让你的片子更Pro

当然,第一次实时切换不可能完美。你可能会切得太早,或者太晚,或者发现某个机位那会儿刚好有人挡住了。没关系!PR的多机位剪辑强大之处在于,它把你实时的切换都记录成了编辑点。

你的时间线上出现的那一条条剪辑,其实都是“多机位源序列”上的编辑点。你想修改?太简单了!

你可以直接像修剪普通素材一样,拖动剪辑点,加长或缩短某个镜头的时长。

更神奇的是,如果你觉得某个地方应该用别的机位,鼠标移到那个剪辑上,右键!选择“多机位”,然后选择你想切换到的其他机位! Duang!画面就换过去了!完全无损,随时可改!

你甚至可以在这个阶段,用快捷键更精细地调整切点(比如Cmd/Ctrl + 方向键)。

音频呢?通常我们会保留一个主录音设备的音轨(比如领夹麦的),把其他机位的环境音关掉或者调低,避免声音混杂。在多机位源序列里,你可以很方便地选择使用哪个机位的音频,或者把所有音频拉出来独立混音。

别忘了色彩校正和调色!把所有画面都切好后,统一进行调色,让不同机位的画面风格保持一致,这会让你的片子看起来更专业。

为啥要学这玩意儿?真香在哪儿?

1.快!快到没朋友!手动对轨一小时,自动同步一分钟。手动切镜头两小时,实时切换半小时。这就是效率的差距!节省下来的时间,你可以去喝杯咖啡(不用是续命那种,是享受那种),去陪陪家人,或者接更多的活儿!

2.灵活到爆炸!第一次切不满意?随便改!想试试不同的机位组合?分分钟的事情!这种自由度是手动剪辑给不了的。它鼓励你去尝试,去玩,而不是被繁琐的技术细节束缚。

3.效果更流畅!实时切换的过程,更接近真实的导播逻辑,你的剪辑节奏会更自然、更流畅,观众看的时候也会觉得更舒服,而不是那种生硬的切来切去。

4.逼格更高!告诉别人你会用PR的多机位功能,瞬间感觉自己高端大气上档次有没有?!(开玩笑啦,但确实是专业技能的体现)。

所以啊,还在手动地狱里挣扎的你,是时候升级你的剪辑武器库了!多机位剪辑,特别是PR里的这套流程,绝对是你迈向更高效、更专业剪辑的必经之路。刚开始可能有点不习惯,觉得设置有点复杂,但信我,花个半小时一小时跟着教程(比如这篇,哈哈)摸索一下,一旦你掌握了,你就再也回不去手动对轨的时代了!

赶紧打开你的PR,找几个不同机位拍的素材试试吧!体验一下那种“运筹帷幄,决胜千里”的剪辑快感!

真香警告!用了就回不去系列!拯救你的发际线,从学习《多机位剪辑pr》开始!信我,没错的!
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78872.html

Like (0)
Previous 1分钟前
Next 18秒前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Please Login to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