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到底怎么才能获得电视剧剪辑的版权呢?说实话,这个问题问出来,就已经进入一个有点魔幻的语境了。因为对于我们普通自媒体创作者来说,想正儿八经、完完全全地“获得”授权,基本等于做梦。
咱们先聊聊法律上的那点事儿,但这部分别指望我给你讲得多专业,我就说我的理解,咱们这种摸爬滚打的人,最直观感受到的。一部电视剧,那可是凝聚了多少人心血啊:编剧写剧本,导演拍,演员演,摄影师拍,剪辑师后期,出品方投资……一大堆人,一大堆钱砸进去。著作权,就在这个时候产生了,它保护的是这些创作的成果。而你剪辑电视剧,动的是什么?动的是人家的画面、声音、故事结构、表演……这涉及到的权利可多了去了,最直接的可能就是复制权、发行权(虽然你放网上不是传统发行)、信息网络传播权,还有个特别要命的叫改编权。你把一个完整的剧,剪成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的片段,配上你的文案、你的音乐、你的节奏,这怎么看都像是对原作进行了改编。

你看,光是理论上要触碰的“雷区”就有这么多。那“获得版权”是啥意思?在法律上,通常指的是获得授权,也就是权利人(比如电视剧的出品方、发行方或者他们委托的版权代理公司)允许你在特定范围内使用他们的作品。注意,是“特定范围”,这个范围要明确:允许你用于剪辑?允许你发布到哪个平台?允许你剪辑成多长的视频?允许你用于商业目的吗(比如在视频里插广告)?这些都得清清楚楚地写在授权合同里。
现在问题来了。你去哪儿找电视剧的出品方或发行方?找到了人家理你吗?更要命的是,人家授权给你剪辑、给你用于商业用途,这得收多少钱?你想啊,一部热门剧的版权,卖给视频平台动不动就是几千万甚至上亿。人家会把剪辑授权低价卖给你一个个人或者小团队吗?天价!绝对是天价!而且人家可能根本就不提供这种授权方式,因为一旦放开个人剪辑的商业授权,市场就乱了,对他们自己的版权运营和衍生品开发都是冲击。所以,从商业和操作层面看,作为个体创作者想花钱买到电视剧剪辑的完整商业授权,可能性微乎其微,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这真不是泼冷水,而是残酷的现实。
那为什么网上还充斥着大量的电视剧剪辑呢?这就进入了那个灰色地带,那个大家都心照不宣但又充满了不确定性的江湖。这里面有几种情况在混杂:
1.“合理使用”的边缘试探。法律里有个概念叫合理使用,在特定情况下,为了评论、研究、教育等非营利目的,可以少量引用他人作品。但这个“少量”是多少?“评论”和“洗稿”界限在哪儿?“非营利”怎么界定(你没贴广告,但你的视频帮你涨粉了,间接带来了商业价值,算不算?)?这是个模糊得一塌糊涂的概念,就像一块橡皮泥,谁都可以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捏。很多创作者就是在赌,赌自己的使用方式落在“合理”的范畴内,或者至少让权利人觉得没必要较真。特别是一些吐槽、解说、深度分析类的视频,只要你原创的内容(你的评论、你的观点、你的剪辑创意)在整个视频里占有重要比例,而不是简单地把原片堆砌起来,那被认为是“转化性使用”,具有一定的独创性,沾点“合理使用”的边儿,风险相对低一点点。但这依然没有法律上的绝对保障!
2.平台的“避风港原则”和审核机制。很多时候,你发的视频没被秒删,不是因为你有版权,而是因为平台还没收到投诉,或者平台的自动化审核系统没识别出来。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里有个“避风港原则”,简单说就是,平台如果不知道你侵权,或者收到投诉后及时删除了,那平台就可能不承担赔偿责任。这导致很多平台对版权问题的态度是:不主动全面审查用户上传内容的版权归属(那工程量太大了),而是接到权利人的投诉再进行处理(删除、屏蔽、断链)。所以,很多剪辑视频能在网上存在一段时间,是因为权利人不知道、或者没空、或者觉得你太小没必要去投诉。一旦你做大了,有了流量,引起了注意,或者碰上版权方在搞集中维权,那你的视频就危险了。平台的审核尺度也会变,有时候紧,有时候松,这跟当时的政策导向、平台战略都有关,不可预测得很。
3.“不告不理”和维权成本。刚才说了,很多时候是“不告不理”。对于权利人来说,维权也是有成本的:得花人力去监测,得花钱发律师函,甚至打官司。除非你的侵权行为规模巨大,影响恶劣,或者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商业利益(比如你剪了电影在上映期间发,或者抢了正版的分流),否则他们可能觉得维权成本比收益还高,就不管了。但这不代表你就是合法的,只是暂时尚未被追究。
4.大家都在“玩”,法不责众?你看别人都在剪,为啥我就不行?这种从众心理很普遍。但别忘了,你看到的是冰山一角,水面下还有大量被删除、被限流的视频呢。而且,法不责众从来不是法律原则,只是一个社会现象。真要追究起来,该罚该赔一个都跑不掉。
所以,回到最初的问题,如何获得电视剧剪辑版权?对于绝大多数个人创作者,答案是:很难,几乎不可能以正规商业授权的方式获得。
那我们这些想做剪辑的人怎么办?难道就完全没活路了吗?也不是。只是得认清现实,知道自己在玩火,或者说在灰色地带小心翼翼地跳舞。想在这个领域生存,你得更聪明,更谨慎:
不要有商业变现的大野心。至少在初期,或者对于那些热门剧的剪辑,别想着靠它直接挣大钱。一旦你开始恰饭,特别是接了商业推广,你的风险会指数级增加。商业化是你最容易被版权方盯上的马脚。
做真正的“二创”。别简单搬运、拼接。加入你独特的观点、解说、分析、创意、艺术加工。让你的作品看起来是基于原作的再创作,而不是简单的盗版或洗稿。你的原创性内容占比越高,被认为是“合理使用”的可能就越高(注意,只是可能!)。
避开版权敏感期和敏感内容。新剧刚播的时候,版权方盯得最紧,别去撞枪口。有些类型的剧(比如独播剧、正在热映的电影)版权保护力度特别大,尽量避开。
了解你平台的规则。不同的平台对版权内容的审核尺度不一样。多观察同一个平台上的其他剪辑大佬是怎么做的,虽然他们的经验不是法律保证,但至少是生存经验。
做好随时被下架的准备。这是常态。别因为一个视频被删就心灰意冷。留好你的素材,可能换个方式、换个平台又能发。
考虑其他素材来源。有些剧年代久远,版权可能已经过期或者权利人不再积极维权。或者使用公共领域的素材(虽然电视剧几乎没有公共领域的)。或者考虑有明确授权的素材平台。
最最保险的方法,那就是……不剪电视剧。或者只用预告片、花絮等版权方鼓励传播的素材进行剪辑(当然,这能做的内容有限)。
说白了,现在网上大量的电视剧剪辑,是在法律的模糊地带、平台的规则、权利人的维维权成本这三者形成的夹缝中生存。这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为,不合法,只是可能不被追究而已。你看到别人剪辑得风生水起,很可能只是还没被抓到。
所以,与其问“如何获得电视剧剪辑版权”,不如问“如何在不获得完整商业版权的情况下,最大程度降低剪辑电视剧的风险”。而这个问题的答案,并没有一个标准手册,只有无数个试错、无数个下架,以及对那个灰色地带的不断探索和个人判断。玩这个,得有点赌徒心态,而且得输得起——输的可能是你投入的时间精力,以及你积累起来的账号流量。风险,是永远悬在那里的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7878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