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实话,第一次听说AI影视剪辑这玩意儿,我正窝在那个待了快十年的小黑屋里,对着一条片子抠细节。空气里还是那股老味道,机箱风扇混着隔夜咖啡的味儿。屏幕上,时间线密密麻麻,像心电图,记录着我一帧一帧熬出来的心跳。然后,群里有人发了个链接,一个演示视频,AI,自动剪辑,几分钟,咔咔咔,一条像模像样的片子就出来了。
那一瞬间,我后背有点发凉。真的。

不是开玩笑。干我们这行的,手艺就是一切。你对节奏的敏感,你对情绪的捕捉,你为了一个眼神的镜头在素材堆里翻几个小时的执着……这些东西,能被一串代码替代了?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,扯淡。机器懂个屁的艺术。它懂什么是“呼吸感”?它懂什么是“留白”?
但你扛不住这股浪潮啊,它就这么拍过来了。先是小工具,什么智能语音转字幕,一键消除杂音,自动匹配调色。一开始还挺不屑,觉得那是“懒人”用的。结果用了第一次,真香。以前给一个采访视频上字幕,听写、打轴,半天就没了。现在?把音频扔进去,一杯咖啡的功夫,带时间轴的SRT文件就躺在那了。效率,这玩意儿是实打实的。
后来,事情开始变得“魔幻”起来。
我记得特清楚,接了个纪录片的活儿,素材量巨大,几十个小时。导演的要求很模糊,就说:“你帮我把所有人物‘若有所思’的镜头都找出来。”放以前,这就是个要命的活儿。我得把所有素材看一遍,一边看一边打点,脑子里还得建个索引。没两天两夜下不来。
这次,我试了试一个带AI影视剪辑功能的管理软件。我输入了“沉思”、“思考”、“迷茫”之类的关键词。几十分钟后,它真的给我整理出了一个文件夹,里面全是人物特写,眼神或放空,或深邃,或纠结。准确率……怎么说呢,不是百分之百,但绝对有百分之八十以上。
那一刻,我坐在椅子上,没动,就看着那个文件夹。我感觉自己不像个剪辑师了,更像个……指挥官?我不再是那个在战壕里拼刺刀的士兵,而是站在地图前,调兵遣将。我需要做的,不再是地毯式搜索,而是从AI筛选出的精华里,进行更高维度的决策和艺术创作。
AI影视剪辑,它不是来抢饭碗的,它是来砸掉我们手上那些笨重工具的。它把我们从那些磨人的、该死的、毫无创造性可言的重复劳动里,彻底解放了出来。
你想想,剪辑的本质是什么?是选择和排序。AI,它在“选择”这个环节,可以做得比人更高效,更广博。它可以毫秒级检索,可以识别微表情,可以分析镜头运动。但“排序”,以及排序背后的那个“为什么”,才是剪辑的灵魂。
我剪过一个广告,有个镜头是老人布满皱纹的手,轻轻抚摸一张老照片。按常规逻辑,这个镜头后面应该接老人回忆的画面。但AI可能会这么干,因为它学到的就是这种套路。可我没这么做。我切了一个孩子在阳光下奔跑的空镜,只有一秒钟。为什么?因为那个产品的核心是“传承”。那只手,代表过去;那个奔跑的孩子,代表未来。这一秒的跳跃,是情感的跳跃,是叙事的升华。
你问AI,它能理解这个吗?现在,可能还不能。它不理解那个叫“通感”的东西,不理解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方美学。它能分析数据,但它没有记忆,没有童年,没有爱过,也没有失去过。它的世界里没有“五味杂陈”。
所以,你看,恐慌是没必要的,但躺平也绝对是等死。
现在的剪辑师,技能点要全盘重构了。你还抱着那套老旧的快捷键操作沾沾自喜?没用了。未来,一个优秀的剪辑师,他的核心竞争力,绝对不是“手速”,而是“品味”和“视野”。是你讲故事的能力,是你对人性的洞察,是你独特的审美体系。
AI影视剪ดิจ会成为你的副驾驶,一个超级强大的副驾驶。它能帮你处理导航、路况,甚至能帮你提前预判。但方向盘,最终还是得握在你手里。往左打,还是往右打,这个决定,定义了你究竟是谁。
甚至,现在更疯狂的事情也来了。文生视频,Sora之类的东西,直接从文字生成一段高质量视频。很多人又开始喊“狼来了”。但我觉得,这反而是对“创作者”的终极考验。当画面的获取成本无限趋近于零的时候,什么东西变得最珍贵?
是你的想象力。
是那个独一无二的,只存在于你脑海里的故事。
以前,你想拍个巨龙飞过雪山的镜头,成本高到无法想象。现在,你只需要一段精准、优美的文字。这难道不是一种更纯粹的创作吗?它把所有人的起跑线,拉到了“想象力”这一层。技术不再是门槛,想法才是。
所以,别再纠结于“AI会不会取代我”这种问题了。你应该问自己:“当AI能为我做所有脏活累活之后,我,还能创造出什么独特的东西?”
未来,一个顶级的剪辑师,他可能根本不碰剪辑软件。他更像一个导演,一个剧本家,一个视觉艺术家。他在和AI对话,用语言、用情绪、用他的整个知识库去“引导”AI,生成他想要的画面,组合成他想要的故事。从“剪辑师”到“叙事设计师”,这,可能就是我们这代手艺人的进化方向。
这趟列车已经开动了,你是在站台上咒骂它,还是跳上去,看看它究竟要开往何方?反正,我已经买好票了。有点忐忑,但更多的是兴奋。说真的,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看看,当我的经验和AI的算力真正结合在一起时,能创造出怎样一个,连我自己都想象不到的新世界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250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