剪辑视频如何去logo?高手私藏4个绝招,治好你的强迫症

剪辑视频如何去logo,这玩意儿,简直是每个剪辑师心头的一根刺,也是无数内容创作者绕不开的坎。你说你辛辛苦苦找来的素材,或者客户甩过来的物料,上面赫然印着一个大大的、丑丑的、还可能带点闪光的logo,这感觉,谁懂?就像一件雪白的衬衫上滴了一滴酱油,扔了可惜,穿着别扭。

很多人上来就想找什么“一键去logo神器”,我跟你说,趁早断了这念想。市面上吹得天花乱坠的软件,要么是效果烂到姥姥家,糊得跟打了码似的;要么就是新一代的流氓软件,装上就给你全家桶。所以,别偷懒了,想把活儿干得漂亮,还是得老老实实学点真本事。今天,我就把压箱底的几招掏出来,跟你好好唠唠剪辑视频如何去logo这件事。

剪辑视频如何去logo

第一招:壮士断腕,快刀斩乱麻——裁切大法

这是最简单、最粗暴,但有时候也最有效的一招。啥意思?就是直接把带有logo的画面区域给它裁掉!

你想想,大部分视频的logo都喜欢待在哪个角落?左上角、右上角、右下角……对吧?它们就跟小狗撒尿占地盘似的,总有自己固定的位置。如果这个logo不碍事,或者说,裁掉它之后,对主体画面的影响不大,那还犹豫什么?直接一刀切了!

在几乎所有的剪辑软件里,比如Premiere Pro(我们都叫它PR)或者Final Cut Pro,甚至是剪映,你都能找到“裁切”这个效果。直接拖到你的视频片段上,拉动上下左右的参数,把那个碍眼的logo“请”出你的画框。

优点:速度快,效果干净利落,不存在任何残留。对于那些主体集中在画面中央,logo又偏安一隅的视频来说,这招简直是天降福音。

缺点:也显而易见。你裁掉了画面,就意味着损失了像素,画幅比例也可能被改变。本来是16:9的,你一裁,可能就变成了奇怪的比例。后期你可能需要放大画面来填满整个屏幕,这又会导致画质的损失。所以,用这招前,你得先掂量掂量,这“断腕”的代价,你能不能承受。

第二招:欲盖弥彰,眼不见为净——模糊/马赛克/覆盖法

如果裁切会伤筋动骨,那咱们就换个思路:不“去掉”它,而是“盖住”它。

这就像墙上有个小广告,你铲不掉,干脆拿张画贴上去。在视频里,这张“画”可以有很多种形态。

  1. 高斯模糊/马赛克 :这是最常见的。在效果库里找到“高斯模糊”或者“马赛克”,创建一个遮罩,精确地框住logo的区域,然后把模糊值或者马赛克块拉大。这样一来,logo本身就变成了一团模糊的色块,虽然还是能看到那儿有个东西,但具体是什么就看不清了。记住,模糊的羽化值一定要调得柔和一点,让它和周围画面的过渡不那么生硬。

  2. “创可贴”大法 :有时候,你甚至可以更直接一点。自己做一个小小的色块,或者用你自己的logo,直接像贴创可贴一样,把它盖在原来的 视频水印 上。这种方法在一些信息流广告或者短视频里用得特别多。简单粗暴,还能顺便宣传一下自己,一举两得。

  3. 高级玩法:利用周围像素填充 :在PR里,你可以复制一层视频轨道,放在原始视频的上方。然后对上层视频创建一个遮罩,框住logo。接着,稍微移动一下上层视频的位置,让它旁边干净的画面(比如天空、墙壁)正好把下面图层的logo给盖住。最后,再给遮罩加上柔和的羽化。这一招,对于背景相对纯净、纹理简单的画面,效果出奇地好,比单纯的模糊要自然得多。

这一大类的核心思想就是“遮掩”。虽然不是完美的去除,但在很多情况下,已经足够应付了。它在保留了原始画幅完整性的同时,解决了logo这个核心矛盾。

第三招:神乎其技,无中生有——内容识别填充

来了来了,这才是大家最想看的“黑科技”。这招,主要是在After Effects(简称AE)里实现的。AE里有个逆天的功能,叫做“内容识别填充”。

它的原理,简单来说,就是AI通过计算logo周围画面的像素信息,以及视频前后帧的变化,智能地把logo区域给“脑补”出来。它不是模糊,不是覆盖,而是真正意义上的“移除”和“重绘”。

操作流程大概是这样:

首先,把你的视频素材导入AE。用钢笔工具,一帧一帧地,或者用动态追踪,把那个该死的logo给框选出来,创建一个遮罩。然后,在“窗口”菜单里找到“内容识别填充”面板。设置好填充方式(通常是“对象”),然后点击“生成填充图层”。

接下来,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。AE会开始疯狂计算,像一个像素级的画家,把logo从你的画面里一点点抹去,再用它“想象”出来的背景给填补上。

适用场景:这个功能在什么情况下最神?当logo所在的背景是那种有规律的、或者变化不剧烈的画面时。比如,logo在蓝天白云上、在草地上、在砖墙上,或者在一个缓慢移动的镜头里。AE能非常精准地分析出背景的纹理和动态,生成天衣无缝的填充效果。

翻车现场:但是,它也不是万能的。如果logo正好挡在一个快速移动的人物脸上,或者背景是那种眼花缭乱、毫无规律的场景,那AE老大哥也得懵圈。它算出来的填充物可能会出现各种扭曲、穿帮、鬼影。这时候,它就不是黑科技,而是“黑历史”了。

第四招:究极形态,人间炼狱——逐帧修复大法

如果以上三招都救不了你,而你又必须、一定、非要得到一个完美无瑕的画面,那么,欢迎来到地狱模式——逐帧修复。

这一招,已经脱离了常规剪辑软件的范畴,需要动用“影像炼金术士”的终极武器:Photoshop

具体怎么搞?

  1. 把视频片段在PR或AE里,导出为图片序列(比如PNG或TIF格式)。这样一来,你的10秒视频(假设是25帧/秒)就变成了250张独立的图片。
  2. 打开PS,像处理照片一样,打开这些图片。
  3. 祭出你的“仿制图章工具”、“修复画笔工具”、“修补工具”,对着每一张图片上的logo,开始你漫长而枯燥的修复之旅。就像修复一张张老照片一样,取周围干净的像素,小心翼翼地覆盖掉logo。
  4. 当你把这250张图片全都修得干干净净之后,再回到PR或AE里,把这个图片序列导回,它就又变回了一段视频。

这一刻,你会看到,那段视频里的logo,已经彻彻底底、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,不留一丝痕迹。那种成就感,无与伦比。

但代价是什么?是你的时间、你的精力、你的黑眼圈,和你那快要抽筋的手指。这活儿,没有金刚钻,没有大把的时间和耐心,千万别揽。通常只有电影修复、或者要求极高的商业项目才会这么干。

最后,还是得啰嗦一句,技术是中立的,但使用技术的人得有底线。我们讨论剪辑视频如何去logo,更多是出于二次创作、素材美化或者修复的目的。请务必尊重原创版权,不要将去水印后的视频用于非法商业用途,这是每个创作者都应该遵守的原则。好了,招式都教给你了,至于用哪一招,就看你手里的视频和你的肝了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2456.html

Like (0)
Previous 1分钟前
Next 2023-07-14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Please Login to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