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跟我提什么4K、8K画质了,真的,我见过太多画面美得像壁纸,结果声音一出来,整个片子瞬间垮掉的案例。那感觉就像你走进一家装修豪华的餐厅,结果端上来的菜是馊的。视频的魂,一半都吊在声音那根线上。所以今天,咱们不聊那些花里胡哨的转场和调色,就一头扎进去,把PR如何剪辑音频这事儿给彻底盘明白。
很多人一打开Premiere Pro,看到音频轨道上那条绿色的波形,就有点犯怵。觉得这玩意儿深不可测。其实,你把它想简单点。它就是一根面条,你可以切断它,拉长它,把它揉成不同的形状,让它更好“吃”。

最基础的,也是最常用的,就是“切”和“挪”。你的手术刀,就是键盘上的C键(剃刀工具)。听到哪里有杂音、多余的呼吸声、说错的词,别犹豫,一刀下去,选中不要的部分,Delete删除。干净利落。然后把后面的音频往前拖,无缝衔接。这是最原始,也是最有效的音频剪辑手段。别嫌它笨,高手剪辑对话,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在做这个。
但光会切还不够。你总会遇到这种情况:背景音乐声音太大了,把人声都盖住了;或者人声忽高忽低,听得人抓狂。这时候,关键帧就该登场了。
你看到音频轨道上那条细细的白线了吗?那就是音量线。默认是水平的,代表音量恒定。按住Ctrl(Mac是Command),鼠标点一下,就会出现一个小点,这就是关键帧。这玩意儿说白了,就是个标记点。你可以在一条线上打无数个点,然后拖动这些点,上就是音量调高,下就是音量调低。
想象一个场景:视频开头,音乐雄壮,音量100%。然后主角开始说话了,音乐得自动变小,不能抢戏吧?你就在主角说话前打一个关键帧,在主角开始说话时再打一个,然后把第二个点往下拉。你看,音乐是不是就平滑地降下来了?等他说完话,你再用同样的方法把音乐拉回来。这就是手动版的“闪避”。整个过程,就像你在用手慢慢拧音响的音量旋钮,特别有控制感。
当然,如果你觉得手动打点太麻烦,PR也给你准备了“自动挡”。这就是我要吹爆的Essential Sound面板(基本声音面板)。在“窗口”菜单里找到它,点开。你会看到四个大按钮:对话、音乐、音效、环境。
这简直是懒人福音。
你选中你的对话音轨,然后在Essential Sound面板里点“对话”。PR马上就给你一堆选项,什么“修复”、“清晰度”、“创意”。最神的是“响度”里的“自动匹配”。你选中一堆忽高忽低的对话素材,点一下这个,PR会自动把它们的音量拉到差不多的水平。我的天,这在以前得手动调多久啊!
更绝的是音乐的自动闪避(Auto Ducking)功能。你把背景音乐的轨道标记为“音乐”,把人声轨道标记为“对话”。然后在音乐的设置里,勾选“闪避”,让它“相对于对话闪避”。你可以设置灵敏度、闪避量、淡化时间。设置好之后,PR就会自动在你有人声的地方,把背景音乐的音量压下去,人声一停,音乐又自动浮上来。全程自动化,丝般顺滑。我跟你讲,就这一个功能,就能让你视频的听感高级一大截。
说完了基础操作和“自动挡”,我们再来聊点硬核的,能真正让你声音质感飞跃的东西——音频效果。
在“效果”面板里,有个“音频效果”文件夹,里面躺着一堆看起来很专业的工具。别怕,我们只挑几个最常用、效果最立竿见见的来说。
第一个,降噪(DeNoise)。这个是救命稻草。你拍外景,风声呼呼的;在室内,空调或者电脑主机的嗡嗡声,这些背景噪音,就像一块块膏药贴在你的声音上,特别烦人。把这个“降噪”效果直接拖到你的音频素材上,然后在“效果控件”里找到它。通常默认的40%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。如果噪音还是很明显,你可以试着往上拉一点,但别太猛,拉过头了人声会失真,听起来像在水里说话。
第二个,参数均衡器(Parametric Equalizer)。这玩意儿听起来吓人,但你把它理解成一个超级精准的音调调节器就行。比如,你觉得录的人声有点闷,不够通透。那你就可以用这个效果,稍微提升一点高频(比如3k-6kHz的范围),声音一下就亮起来了。如果觉得声音太单薄,有点刺耳,那就稍微衰减一点高频,增加一点中低频的厚度。它就像给声音化妆,哪里不足补哪里,让声音更有磁性、更舒服。
第三个,多段压缩器(Multiband Compressor)。这是个进阶工具,但效果拔群。简单来说,它的作用是让你的声音更有“劲儿”,更“凝聚”。它能把声音里过响的部分压下去,把过轻的部分提上来,让整体的动态范围更稳定。你看那些电台DJ或者专业播客的声音,为什么那么有穿透力、那么抓耳?背后就有压缩器的功劳。PR里有很多预设,比如“广播”,你直接套用,就能感受到那种变化。声音不再是飘的,而是“立”起来了。
最后,别忘了混响(Reverb)。有时候,干巴巴的人声听起来很无聊,缺少空间感。你可以加一点点混响,比如“工作室混响”,模拟在一个小房间里的感觉。这能让声音听起来更自然,更好地融入到环境里。但记住,一定要“一点点”,加多了就像在澡堂子里录的,那就尴尬了。
所以,PR如何剪辑音频的整个流程,在我看来是这样的:
- 粗剪 :用剃刀工具(C)大刀阔斧地删掉废话和杂音,调整顺序。
 - 音量平衡 :利用Essential Sound面板的“自动匹配响度”,或者手动拉音量线、打关键帧,让所有对话素材的音量保持在一个舒适的水平。
 - 背景音乐处理 :利用自动闪避功能,让音乐智能地为人声让路。
 - 音质优化 :根据需要,给对话轨道加上 降噪 、 参数均衡器 、 压缩器 等效果,进行精细雕琢。
 - 空间感营造 :可以适当加一点 混响 ,让声音更具沉浸感。
 
整个过程,需要你戴上耳机,反复地听。耳朵是最好的监视器。别只用眼睛去看波形,声音是用来听的。去感受哪个音节让你不舒服,哪段音乐的情绪和画面不搭。剪辑音频,一半是技术,另一半,是审美和感觉。这门手艺,值得你花时间去慢慢磨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231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