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真的,每次点开那个保存下来的录音文件,尤其是超过半小时的那种,是不是都有种面对一盘没摘干净的菜的无力感?那一长串代表着声音起伏的波形图,密密麻麻,听得人头皮发麻。里面混杂着你的、别人的、环境的各种声音,咳嗽声、清嗓子、无意义的“嗯嗯啊啊”,还有那该死的、若有若无的电流“嗡嗡”声。很多人问我保存的录音如何剪辑,其实这问题问的不是技术,是勇气。
第一步,也是最重要的一步,是心态上的。你得把自己当成一个拿着手术刀的医生,或者一个拿着刻刀的雕塑家。你的目标不是“修复”,而是“创造”。你要从这块混沌的石头里,把那个最精彩、最核心的雕像给挖出来。所以,大胆地剪,别心疼。那些犹豫的停顿、重复的口水话、跑偏的题外话,它们都是需要被凿掉的废料。记住,听众的时间比金子还贵,没人愿意花生命中的三秒钟去听你一句“那个……就是……呃……”。

好,心态摆正了,我们来聊聊家伙事儿。
别一上来就想着什么Adobe Audition(简称Au)那种专业级大杀器,那玩意儿跟开战斗机似的,功能是多,但仪表盘能吓死新手。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,解决保存的录音如何剪辑这个问题,两款软件足够了,甚至一款就够。
一个是永远的神,Audacity。免费,开源,跨平台。界面是丑了点,看起来像是上个世纪的产物,但它就像你家楼下那个不修边幅但手艺精湛的老师傅,稳、准、狠。剪切、复制、粘贴、降噪、压缩……这些核心功能,它一个不落,而且做得相当扎实。
另一个是新晋网红,剪映。对,你没看错,就是那个剪视频的。现在的剪映对音频的处理能力,已经远超很多人的想象。它的优势在于,极其直观。你拖动音轨,就像在手机上划拉照片一样简单。而且它的“智能识别字幕”功能,简直是剪辑口播录音的天降神器。你可以直接对着字幕稿来剪音频,看到哪句是废话,直接在字幕上选中,连带着音频就一起删了。这对新手来说,简直是降维打击。
选好工具,咱们就正式开工。整个流程,我把它拆解成几个让你血脉喷张的动作。
第一刀:去头去尾,斩断犹豫。录音刚开始和最后结束的时候,通常都有一些准备和收尾的废话,比如“喂喂,能听到吗?”“好了,今天就到这吧。”找到这些地方,选中,咔嚓掉。别犹豫。这是建立自信的第一步。看着那长长的音轨瞬间缩短一截,是不是很有快感?
第二关:凌迟处死,干掉“嗯啊”。这是最考验耐心,也是效果最立竿见影的一步。播放录音,仔细听。你的眼睛要盯着波形图。那些无意义的语气词,比如“嗯”、“啊”、“这个”、“那个”,它们在波形图上通常是一些孤立的、短小的“小山丘”。定位到它们,放大,选中,删掉!每一次删除,你的录音就更紧实、更有力一分。还有长时间的停顿,波形图上会显示为一条直线,这些“空气”也需要被压缩或删除,让对话的节奏变得更紧凑。这个过程有点像在打地鼠,很解压。
第三战:降噪,把世界调成静音。背景噪音是所有录音的天敌。可能是空调的嘶吼,可能是电脑风扇的嗡鸣,也可能是细微的电流声。这玩意儿就像白衬衫上的一个油点子,特别碍眼。降噪怎么做?在Audacity里,这操作堪称魔法。你先找到一段只有噪音、没有人说话的“空白”录音,哪怕只有一两秒。选中它,告诉软件:“记住这个声音,这是我要干掉的坏蛋!”这个步骤叫“获取噪声样本”。然后,选中你的整个音频,执行“降噪”命令。软件就会像个精准的清道夫,把刚才你标记的那种“坏蛋声音”从头到尾清理一遍。当然,参数别调太猛,否则人声会失真,听起来像机器人。一点点试,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。
最后一步:锦上添花,音量与BGM。到这一步,你的录音已经从一块璞玉变成了有模有样的作品。但我们还能让它更精致。
一个是音量平衡。一段录音里,可能有的地方声音大,有的地方声音小。听起来忽高忽低,体验很差。用软件里的“标准化”或者“压缩器”功能,可以把整个音轨的音量拉到-个比较均匀的水平。这样听众就不用频繁地去调节他们的音量了。这是对听众耳朵最起码的尊重。
另一个是加点背景音乐(BGM)。这一步不是必须的,但做得好,能让你的录信B格瞬间提升好几个档次。选一段舒缓的、纯音乐的BGM,把它拖到另一条音轨上。关键来了:一定要把BGM的音量调得非常非常低!低到什么程度?低到它只是一个若有若无的背景,一个温柔的底色,绝对不能喧宾夺主,干扰到人声。它就像房间里的香薰,你几乎察觉不到它的存在,但它确实让整个氛围变得更好了。
走完这几步,再回头去听你最初那个乱糟糟的录音,你会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。保存的录音如何剪辑?它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活,它是一场对话,是你和你的声音、和未来的听众之间的一场隔空对话。你通过剪辑,把最真诚、最精华的部分提炼出来,剔除掉所有会产生干扰的杂质,然后双手奉上。
这,就是剪辑的全部意义。你的声音,值得被更好地听见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224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