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轻松把两个音频剪辑在一起?看这篇小白教程就够了!

说真的,每次一想到要把两个声音文件搞到一块儿去,我脑袋里就嗡嗡响。你是不是也这样?左手一个MP3,是费尽心力录好的人声干音,干巴巴的,听着都替自己尴尬;右手一个WAV,是网上淘来的绝美BGM,氛围感拉满,但它俩,就是俩世界的人,互相不认识。这感觉,太难受了。真的。就好像你精心准备了两道绝顶美味的菜,结果发现家里只有一个盘子,还得分先后上,那滋味儿,全串了。

咱们今天不聊那些高深莫测的理论,不谈什么声场、什么母带处理,那些是专业录音棚里大神们玩儿的。我就想跟你唠唠,作为一个普通人,一个可能就是想做个Vlog、录个播客、或者给孩子的成长视频配个音的普通人,到底该怎么轻松愉快地把两个音频剪辑在一起。这事儿,没那么玄乎。

把两个音频剪辑在一起

首先,你得有个“厨房”。这个厨房就是你的音频剪辑软件。别一听“软件”俩字就头大,现在好多工具做得跟美图秀秀似的,拖拖拽拽就完事儿了。

我个人最常用的,有两个极端。一个是老炮儿都爱的Audacity。这家伙,免费,强大,功能多到你用不完。但它的界面吧,说好听点叫复古,说难听点就像是上个世纪的产物,密密麻麻的按钮,初次见面能把人直接劝退。可一旦你跟它混熟了,你会发现它像个忠诚可靠的老伙计,稳定,啥活儿都能干。

另一个极端,就是现在很多人手机里都有的视频剪辑App,比如剪映。对,你没看错,视频剪辑App。它们处理音频的逻辑,简直是为新手量身定做的。你把两段音频拖进去,就像在时间轴上摆积木,看得见摸得着,极其直观。对于只是想简单音频拼接的需求,它甚至比专业的音频软件更快手。

选哪个?看你。想一劳永逸,以后还想玩点花活儿,那就咬咬牙,花半小时跟Audacity死磕一下。如果只是临时救急,或者你本来就在用剪映剪视频,那直接用它,完全没问题。

好了,工具在手,咱们开干。想象一下,你打开了软件,面前是一条长长的时间轴,像一条待你铺设的铁轨。

第一步,也是最激动人心的一步:把你的两段音频,不管是人声还是音乐,直接拖拽到这个时间轴上。通常,它们会自动生成两条平行的轨道,就像两条并行的铁轨。这时候,你就能“看见”声音了——它们以波形图的形式存在,高高低低,起起伏伏。人声的波形通常比较“瘦”,有明显的停顿;而音乐的波形则会更“胖”,更饱满。

现在,你面临的就是核心问题了:这两条轨道,怎么个并轨法?

是让它们一前一后,像火车车厢一样连接起来?还是让它们上下重叠,像双层巴士一样同时行进?这取决于你的目的。

如果你是想把两段采访录音连在一起,或者把一首歌的A段和另一首歌的B段拼起来,那就是“连接”。你只需要在时间轴上,把第二段音频的波形图的开头,紧紧地贴在第一段音频的屁股后面。放大看,确保它们之间没有恼人的空白间隙。

但大多数时候,我们的需求是“重叠”——比如,人声解说配上背景音乐。这就是把两个音频剪辑在一起的精髓所在了。

这时候,两段音频就在两条平行的轨道上。你播放一下听听看,百分之九十的情况是:灾难。背景音乐(BGM)的声音巨大无比,把你说的话全都盖过去了,听起来就像在KTV扯着嗓子跟朋友聊天,谁也听不清谁。

别慌,这是正常操作。接下来,咱们要做的,就是驯服这头音量猛兽。

几乎所有的软件里,每一条轨道前面都会有一个音量控制滑块,有的叫“增益”,有的直接就是个喇叭图标。找到背景音乐那条轨道的音量滑块,大胆地把它往左边拉!拉低,再拉低,直到你觉得它的音量,刚好能烘托气氛,又完全不会干扰你的人声。

这个过程,没有标准答案。你得戴上耳机,反复听。闭上眼睛去感受。你的声音是主角,BGM是场景。场景不能比主角还抢戏,对吧?有时候,你甚至需要把BGM的音量拉到-15dB甚至-20dB,这都非常正常。相信你的耳朵,它会告诉你最佳的平衡点在哪里。

解决了音量问题,接下来就是艺术加工的时刻了。直接让音乐“咣”地一下开始,“咔”地一下结束,会显得特别生硬,特别“糙”。这时候,淡入淡出(Fade In/Fade Out)这个功能,简直是救世主。

在音乐轨道的开头,选中一小段(比如前两三秒),然后应用一个“淡入”效果。你会看到那段波形图,从无到有,平滑地升起。声音听起来,也是由远及近,缓缓流入,特别有电影感。同理,在结尾处,也给它一个“淡出”,让音乐悄无声息地消失在空气里。这个小小的操作,能让你的作品质感瞬间提升好几个档次。

更进一步,我们来聊聊音频过渡

如果你是拼接两段性质差不多的人声,直接连在一起可能还行。但如果是连接两段风格迥异的音乐,或者一个场景切换到另一个场景,生硬的拼接就像电影里一个突兀的跳切,会让听众瞬间出戏。

这时候,“交叉淡化”(Crossfade)是你的好朋友。这是什么意思呢?就是让第一段音频的结尾部分,音量慢慢变小的同时,第二段音频的开头部分,音量慢慢变大,它俩有一个短暂的重叠区域。在这个区域里,两个声音此消彼长,像两个舞伴优雅地交替换位,整个过程如丝般顺滑。在Audacity这类软件里,这通常是一个专门的功能,选中两段音频的连接处,一点就行。在剪映里,你可能需要手动把两条轨道稍微重叠一点,然后分别给前一段的结尾做淡出,后一段的开头做淡入,效果是一样的。

做完这些,别急着导出。

从头到尾,完整地听一遍。不,听三遍。

第一遍,检查有没有明显的错误,比如哪里没对齐,哪里有爆音。第二遍,戴上你最好的耳机听,感受细节,音量平衡是不是真的舒服,过渡是不是自然。第三遍,用手机外放,或者连接一个普通的蓝牙音箱听。因为你的大多数听众,可能就是用这些设备在听。在好设备上听着完美的音频,在普通设备上可能一塌糊涂。检查一下,确保在大多数播放环境下,你的作品听起来都还不错。

所有的一切都让你满意了,点击“导出”。选一个通用的格式,比如MP3。然后,长舒一口气。

你看,把两个音频剪辑在一起,本质上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活儿。它更像是在调一杯鸡尾酒,或者是在画一幅画。你手里的两段音频,就是你的颜料和基酒。怎么混合,比例多少,用什么手法去过渡,最终呈现出什么样的风味和画面,全在于你的感受和审美。

别怕犯错,大胆去拖拽,去裁剪,去调整。软件只是工具,你的耳朵和你的心,才是最终的评判官。那个最初让你头大的难题,现在是不是感觉,已经成了你指尖下一个有趣的创作游戏?
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2242.html

Like (0)
Previous 2分钟前
Next 54秒前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Please Login to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