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真,每次看到有人在论坛里、群里十万火急地问“au剪辑怎么保存为mp3?”,我眼前就浮现出一个画面:一个兄弟或者姐妹,对着屏幕上那条花花绿绿、剪得天衣无缝的音轨,脸上挂着三分得意七分疲惫,结果在最后一步,愣是被那个“导出”按钮给将死了。那种感觉,就像是百米冲刺跑了九十九米,结果发现终点线是电网,谁懂啊?
别慌,这事儿,说难不难,说简单……也确实不简单,因为Adobe Audition这个软件,它专业,专业就意味着它给了你无数个选项,多到能让你直接原地选择困难症发作。但今天,我就带你把这层窗户纸给捅破,让你以后导出MP3,比喝水还自然。

咱们先不聊那些虚头巴脑的理论,直接上干货,跟着我的思路走。
你现在,是不是正看着你的多轨编辑器界面?那几条音轨,人声、背景音乐、音效,完美地躺在那里,一切都那么和谐。好,现在,深呼吸,别去想那些复杂的按钮,你的目标只有一个:把它变成一个谁都能点开听的MP3文件。
第一步,找到那个神奇的“传送门”。
它藏在软件界面的左上角,那个毫不起眼的“文件(File)”菜单里。点开它,你的视线顺着下拉菜单往下扫,会看到一个叫“导出(Export)”的选项。鼠标悬停在上面,右边会“唰”地弹出一个子菜单。看到了吗?那个“多轨缩混(Multitrack Mixdown)”,就是我们要找的屠龙宝刀!
这里插一句嘴,为什么是“多轨缩混”?因为你现在是在多轨视图里,要把所有轨道的声音“混合”成一个“立体声”或者“单声道”文件。如果你是在单个音频文件的“波形”视图里,那这个选项就会变成“文件(File)”。别搞混了,不然你导出的可能只是其中一条孤零零的音轨。
点击“完整混音(Entire Session)”,然后,真正的战场就来了——一个硕大的“导出多轨缩混”对话框。
别怕,我们把它一块一块拆解开来看。
1. 文件名和位置:这个不用我多说了吧?给你辛辛苦苦剪出来的作品起个响亮的名字,然后选个你找得到的地方放。求求了,别再用“未命名1.mp3”这种名字,也别随手就扔在C盘某个犄角旮旯里,不然半个月后,你找这个文件能找到地老天荒。
2. 格式(Format):这就是核心中的核心!你看那个下拉菜单,点开,是不是眼花缭乱?什么WAV、AIFF、OGG……一堆仿佛来自外星的编码。别理它们,你的眼睛要像探照灯一样,精准地锁定那个我们今天的目标——MP3 Audio (*.mp3)。选中它,你就成功了百分之五十。
3. 格式设置(Format Settings):别急着点“确定”!旁边的“更改(Change…)”按钮才是决定你这个MP3“灵魂”的关键所在。点进去,一个新的“MP3/MPEG设置”窗口弹了出来。这里面的东西,才是区分青铜和王者的关键。
比特率设置(Bitrate Settings): 这是什么玩意儿?你就把它想象成声音的“像素”。比特率越高,它记录的声音细节就越多,音质就越好,当然,文件体积也越大。
- CBR(恒定比特率): 就像用固定的画笔粗细来画画,从头到尾都一样。这是最稳定、兼容性最好的选项。你想无脑获得好音质?直接在下面的“比特率(kbps)”里选 320 。这是MP3格式的音质天花板了,无论是做播客、发歌曲小样,绝对够用,声音里那些微妙的呼吸声、环境的质感,都能给你保留得妥妥的。如果你只是想发个语音笔记,对音质没啥要求,选个128或者192也凑合,文件会小很多。
- VBR(可变比特率): 这就智能一点了,像个会变粗细的画笔。在声音复杂的地方,它用高比特率精雕细琢;在没啥声音或者声音简单的地方,它就用低比特率一笔带过。好处是能在保证不错听感的前提下,有效压缩文件大小。但说实话,现在的硬盘空间和网络速度,没必要为了省那点空间去折腾VBR,除非你对文件大小有极其苛刻的要求。我的建议是: 懒人直接选CBR 320kbps,准没错。
采样类型(Sample Type): 这里面牵扯到“采样率”和“通道”。
- 采样率(Sample Rate): 你可以理解成一秒钟内,电脑对声音这个“模拟信号”拍了多少张“快照”来记录它。 44100 Hz 是CD的标准,也是最通用的标准,绝大多数音乐、播客都用这个。 48000 Hz 主要是用在视频领域,因为很多摄像机录制视频时,音频就是这个标准。所以, au剪辑怎么保存为mp3 这个问题的答案里,关于采样率的选择,我的建议是:如果你是纯音频,闭着眼睛选 44100 Hz ;如果你的音频未来是要跟视频合在一起的,那就选 48000 Hz ,保持一致,避免出现音画不同步的玄学问题。
- 通道(Channels): 一般就是“立体声(Stereo)”或者“单声道(Mono)”。你做的东西有左右声道之分,比如背景音乐有明显的空间感,那就选立体声。如果你的内容主要是人声,比如有声书或者单人播客,选单声道也完全OK,文件还能小一半。
好了,设置完这些,点击“确定”返回上一级窗口,再看一眼“混音选项(Mixdown Options)”,通常保持默认的“立体声(Stereo)”就行。
最后,点击那个散发着金光的“确定”按钮。
你会看到一个进度条开始加载,那一刻,你的心情应该是复杂的,既期待又怕它出错。几秒钟或者几分钟后,进度条消失。
恭喜你,你已经成功地将你的心血之作,从Adobe Audition这个庞大复杂的工厂里,打包成了一个轻便、通用、可以随时分享的MP3文件。去你刚才选择的那个文件夹里看看,那个熟悉的小图标是不是正静静地躺在那里?双击它,听听看,是不是跟你之前在AU里听到的一模一样?
这就是关于au剪辑怎么保存为mp3的全部核心流程。它本质上就是一个“翻译”的过程,把AU工程文件里那些原始、高质量的音轨信息,“翻译”成一种大家都“听得懂”的通用语言。
多操作几次,把这个流程变成你的肌肉记忆。以后,当你的朋友、同事再一脸迷茫地问你这个问题时,你就可以气定神闲地告诉他:“来,我教你,三步搞定。”那一刻,你就是全场的焦点。去吧,让你的声音,通过这个小小的MP3,传到更远的地方去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195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