哎呀,想自己捯饬点视频出来发发朋友圈啊、抖音啊、B站啊啥的,是不是看着别人那些酷炫的、好玩的、感人的视频,心里老痒痒了?觉得特神秘、特复杂,无从下手?别怕!其实如何编辑剪辑视频这事儿,说白了,没你想得那么高不可攀。我也是从一个彻头彻尾的小白一路摸索过来的,期间踩过的坑、熬过的夜,那真是说多了都是泪…… 但真搞懂了,你会发现,它就像学做饭一样,入门不难,精通嘛,得花点心思和时间。
所以,咱今天就敞开了聊聊,从零开始,手把手教你这个如何编辑剪辑剪辑视频的入门之旅,甚至还能带点我个人的一点小心得。

首先,第一件事!选软件!天哪噜,市面上的剪辑软件简直多如牛毛,Premiere Pro(PR)、Final Cut Pro X(FCPX)、达芬奇、EDUIS……听着名字都头大,感觉是专业人士才碰得起的家伙。别慌!对于咱普通人,或者刚想试试水的新手来说,完全没必要一上来就怼这些“大家伙”。现在国产的剪辑软件,尤其是手机端或者电脑端的轻量级工具,简直好用到爆!比如剪映、必剪(B站家的),操作界面简洁明了,功能也足够日常使用了,甚至还能一键套模板、自动识别字幕,方便得令人发指!电脑上呢,除了剪映电脑版,也可以试试CapCut(海外版的剪映,功能可能更丰富点)。如果你是苹果用户,iMovie也是个不错的选择,自带而且免费。我的建议是,先从这些简单易上手的开始,熟悉一下剪辑的基本概念和流程,等玩溜了,真觉得有必要再考虑升级到PR或者FCPX那些更专业的平台。别一步到位把自己吓跑了,好吗?选一个,下下来,安装好,咱就接着往下走。
软件装好了,接下来是啥?素材!你得有东西可剪啊。素材从哪来?当然是自己拍啦!用手机、用相机,想拍啥拍啥。拍的时候稍微注意点角度、光线、稳定,能省掉后期很多麻烦。当然,有时候也需要一些额外的素材,比如背景视频、图片、音乐、音效啥的。这些嘛,可以去一些素材网站找,但注意!版权版权版权!重要的事情说三遍。随意使用有版权的素材可是会惹麻烦的哦。找那些标注无版权或者知识共享协议的素材,或者用软件自带的免费素材库。别为了省事儿随手一用,结果作品火了却因为版权翻车,那就太糟心了。
素材备齐了,软件也准备好了,万事俱备,只欠“剪”风了!打开你选好的剪辑软件,第一步通常是新建项目。给你的项目起个响亮的名字,选好分辨率和帧率(一般就按你拍的素材来就行,或者常用的1080P 30帧,4K当然更好,但导出时间感人)。然后,把你的素材导入进来。通常是把视频文件、图片文件、音频文件一股脑儿拖进软件的素材库窗口里。导入成功了,你会看到一堆缩略图或者文件列表,这就是你接下来要“玩”的东西了。
好,核心来了——剪辑本身!这玩意儿,就像搭积木,又像做外科手术。你得把那些零碎的、杂乱的、或者太长的视频片段,按照你的想法串起来,去掉废话,留下精华。
通常的流程是这样的:
粗剪: 把所有导入的视频片段拖到 时间线 上(时间线是剪辑软件里最重要的区域之一,它就像一条流水线,你的视频成品就是在这条线上“生产”出来的)。然后,开始像个狠心的雕塑家一样,把那些拍砸了的、不想要的、重复的、晃得让人眼晕的镜头, 咔嚓 掉!对,就是用剪刀工具或者分割功能,把片段剪开,然后选中不需要的部分,按下 Delete 键,让它们永远消失。这一步主要目的是把视频大概的框架搭出来,把故事的主线理顺。
精剪: 粗剪之后,时间线上留下来的都是你觉得可用的片段了。这时候,就要开始精雕细琢。调整片段的 顺序 ,让它们过渡更自然、更流畅。把太长的镜头 缩短 一点,把太短的镜头如果重要的话可以考虑 放慢 (变速功能)。观察一下画面的 节奏 ,哪里需要快一点,哪里需要慢下来让观众仔细看看。这步其实挺考验感觉的,多看别人剪得好的视频,模仿他们的节奏感,慢慢你就会有自己的感觉了。别怕反复调整,来回拖动片段、重新剪辑,这都是常态。
添加转场: 两个视频片段切换的时候,如果直接硬切,有时候会显得比较生硬。这时候就可以加点 转场效果 。软件里有各种各样的转场,叠化、划入、放大、特殊形状等等。我的建议是, 新手阶段,少用或者只用最简单的转场,比如叠化(Fade In/Out) 。那些花里胡哨的转场,用多了特别容易显得廉价、晃眼,分散观众的注意力。自然流畅的硬切或者简单的叠化,往往是最耐看的。什么时候用转场?比如场景转换比较大的时候,或者想制造一种特殊氛围的时候。
添加字幕和文字: 视频里加点文字说明、标题、字幕,有时候能极大地提升信息的传达效率和观看体验。尤其是现在短视频时代,很多人是静音刷视频的,字幕简直就是救命稻草!大多数剪辑软件都有 文字工具 。你可以直接在视频画面上输入文字,调整字体、大小、颜色、位置,甚至加点动态效果。有些软件还有前面提到的自动识别字幕功能,虽然识别率不是100%完美,但能省掉大部分打字时间,然后再手动校对修改就行了,贼方便!记得字幕别太大,别太小,颜色和背景有点对比度,让观众看得清楚。
添加音频: 视频光有画面可不行,声音可是视频的灵魂!你可以加入 背景音乐(BGM) ,给视频定个调。欢快的、舒缓的、紧张的……不同的音乐能瞬间改变视频的氛围。注意音乐的 音量 ,别盖过人声(如果有人说话的话),一般背景音乐的音量会调得比较低。除了背景音乐,还可以加各种 音效 ,比如开关门声、击打声、环境音效等等,这些细节能让你的视频更生动、更有沉浸感。当然,这里的 版权 问题又来了,找免费可商用的音乐音效库非常重要。
调色和效果: 想让你的视频看起来更专业、更有质感? 调色 是个神奇的操作。你可以调整视频的亮度、对比度、饱和度,或者给视频加个滤镜。暖色调显得温馨,冷色调可能更压抑或科技感。软件里通常有预设的滤镜,你也可以自己手动调整参数。新手可以先从预设滤镜开始,慢慢摸索。除了调色,还可以加一些 特效 ,比如慢动作、快动作、定格、倒放,或者一些更炫酷的视觉效果。同样建议: 新手阶段,特效适度使用,甚至不用都没关系 。先把故事讲清楚,把节奏搞好,这些基础更重要。
导出! 所有步骤都完成了,感觉差不多了,最后一步就是 导出 你的视频成品了!在导出设置里,选择一个合适的 分辨率 (比如1080P), 帧率 (比如30fps),以及 格式 (通常是MP4)。分辨率越高,画面越清晰,文件越大;帧率越高,画面越流畅(尤其适合拍运动场景),文件也越大。新手导出1080P 30fps的MP4格式,基本能满足绝大多数平台的需求了,而且文件大小和导出速度也比较友好。点击导出,然后就是耐心等待软件慢慢渲染吧,这个过程取决于你的电脑配置和视频的复杂程度,有时候会等得花儿都谢了……
整个过程中,有几个关键点想再啰嗦几句:
- 保存!保存!保存! 剪辑软件嘛,有时候会抽风,会崩溃。所以,养成随时保存的好习惯,别等剪了好几个小时,软件一崩,啥都没了,那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。
- 备份素材! 把原始素材妥善保管好,万一哪天项目文件出问题了,至少还有原始文件可以重新开始,虽然累点,但总比欲哭无泪好。
- 多看多学! 看别人剪得好的视频,分析他们的节奏、转场、配乐是怎么用的。在网上找找教程,很多剪辑技巧都是一点点学来的。
- 大胆尝试! 软件里那么多功能,别怕点来点去,瞎琢磨。多试试,多练练,自然就熟了。
- 别追求完美! 尤其是第一个作品,不可能尽善尽美。先完成它,然后你会从完成的作品里发现问题,在下一个作品里改进。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
说白了,如何编辑剪辑视频这事儿,工具是死的,创意是活的。软件只是你的画笔,你才是那个画家。关键在于你想通过这个视频表达什么,想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,想传递一种什么样的情绪。技术当然重要,但为内容服务的技术,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技术。
所以啊,别再光看不练啦!选个顺眼的软件,把你手机里随便拍的一段视频扔进去,就开始你的第一次“剪”验吧!也许一开始会手忙脚乱,会剪得一塌糊涂,但相信我,只要你愿意花时间去琢磨,去尝试,去犯错,很快你就能做出第一个属于你自己的视频作品了。那种把零散的片段拼接成一个有头有尾、有情感起伏的“故事”的成就感,真的挺上头的!加油!你也可以的!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7910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