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抓狂的时刻?辛辛苦苦拍了一天的素材,画面美得跟电影似的,结果一回放,要么是呼呼的风声盖过了一切,要么就是旁边老哥打电话的声音录得一清二楚,主角说了啥反而听不见。这时候,整个片子基本就废了一半。别急,这事儿有救。剪辑视频怎么换声音,这门手艺,说难不难,说简单,里面还真有点儿道道。今天我就把压箱底的经验掏出来,跟你好好聊聊。
咱们得先破除一个迷思:换声音,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黑科技。你别把它想成给视频做开颅手术,其实更像是给它换件衣服,或者说,换个灵魂。视频的画面是骨架,而声音,就是它的血肉和灵魂。骨架再好看,没有灵魂,那也就是个标本。

所以,核心操作就两个字:分离。
对,你没听错,就是把原本视频里那条“原配”的、你不想要的声音轨道,跟画面这个“本体”给彻底分离开。想象一下,它们本来是连体婴,你现在要做的,就是用剪辑软件这把手术刀,精准地把它们切开。这个功能,在绝大多数剪辑软件里都叫得大同小异,通常会是“分离音频”、“解除音视频链接”或者类似的说法。你只需要右键点击时间线上的视频素材,一般都能在菜单里找到这个选项。
点下去那一瞬间,你会看到一个神奇的变化:原来黏在一起的视频条和音频条,现在变成了独立的两个部分。视频条在上面,音频条(通常是绿色的波形图)在下面。它们现在是自由的了!你可以对那条惹人烦的音频为所欲为了。直接选中它,按下删除键(Delete),“砰”的一声,世界清净了。
恭喜你,你已经完成了换声音这事儿里,最关键也最解气的一步。你的视频现在成了一个“默片”,一个等待被赋予新生命的干净画布。
接下来,就是“迎娶新人”了。也就是把你准备好的新声音,放进来到这个空出来的位置。
这个新声音可以是很多东西。
可以是一段精心挑选的背景音乐(BGM)。你想让视频燃起来,就找段激昂的电子乐;想让它温情脉脉,就找段轻柔的钢琴曲。把音乐文件直接拖到剪辑软件的素材库,再从素材库拖到视频轨道下方的音轨上。你看,软件都给你安排好了位置,就等着你填空呢。音乐放进去之后,记得调整它的长度,让它跟你的视频画面结尾对齐,别画面都黑屏了,音乐还在那儿慷慨激昂地响,那就尴尬了。
也可以是你后期重新录制的旁白或配音。比如你拍了个美食教程,现场声音太嘈杂,那你就可以在安静的环境里,看着画面,重新把制作步骤念一遍。录好之后,同样是把这个音频文件拖到音轨上。这时候,挑战就来了:对口型。如果画面里有人物说话,你需要像个侦探一样,把你的配音和画面里人物的嘴型开合,尽可能对上。这可是个细致活儿,需要你一帧一帧地去移动、去拉伸你的音频波形,直到感觉“哎,对上了!”那一刻,成就感爆棚。
更进阶一点的,是添加音效(SFX)和环境音。你以为电影里那些拳拳到肉的打击声、清脆的关门声、下雨时的淅沥声都是现场录的吗?天真了。大部分都是后期配上去的。你的视频里,一个人物开门,你就可以找一个“开门”的音效素材,精确地放在他手碰到门把的那个画面节点上。你拍了一个空旷的街道,画面很美但很“死”,那你就可以找一段若有似无的环境音,比如远处传来的车流声、几声鸟叫,把它垫在最底层,音量调得低低的。你猜怎么着?你的画面立刻就“活”了过来,充满了空间感和真实感。
你看,换声音不是简单粗暴地用一首B-BOX从头盖到尾。它是一个重新创作的过程。
这里面还有个小技巧,叫“音频关键帧”。这是让你控制声音大小的终极武器。比如,你想让视频开头音乐缓缓进入,而不是“Duang”地一下炸出来,你就在音频轨道的开头打上两个关键帧,把第一个的音量拉到最低,第二个恢复正常。这样,音乐就有了个自然的淡入效果。同理,视频里有人说话的时候,你可以把背景音乐的音量用关键帧压低,等他说完了,再把音乐的音量提上来。这种高低起伏,能让你的视频听起来特别舒服,特别专业。
我还想多说两句,关于J-Cut和L-Cut。别被这名字吓到,简单得很。
L-Cut,就是画面已经切换到下一个了,但上一个画面的声音还延续了一两秒。比如A和B在对话,画面已经从A的脸上切到B的反应镜头了,但我们还能听到A说完最后半句话。
J-Cut呢,正好相反。画面还在A这里,但我们已经提前听到了B要说的下一句话的声音。
这两个小花招,能让你的剪辑转场变得无比丝滑,对话的节奏感也一下子就出来了,彻底摆脱那种“一问一答”的PPT式剪辑。
所以你看,剪辑视频怎么换声音,这个问题的答案,从技术上说,就是“分离-删除-添加-对齐”这几步。但从艺术上说,它是在用声音给画面讲故事,是用听觉去引导观众的情绪。一段糟糕的原始音频,不是视频的末日,反而是一个让你大展拳脚、二次创作的绝佳机会。
下次再面对那些被噪音毁掉的素材,别再唉声叹气了。把它拖进剪辑软件,戴上耳机,开始你的“声音魔术”吧。把风声换成诗意的配乐,把杂音换成干净的旁白,把沉默的画面用恰到好处的音效填满。当你的指尖在时间线上跳跃,当声音和画面完美融合的那一刻,你会发现,你不仅仅是在剪辑,你是在导演,在赋予这段影像全新的生命力。而那个生命力,一半是画面给的,另一半,是你亲手换上的声音给的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187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