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跟你讲,Premiere Pro这玩意儿,刚上手的时候,面对时间轴上那一长条一长条的素材,简直就是一种精神折磨。很多人问我,pr怎么剪辑视频长短?他们最常用的,也是最“原始”的方法,就是把鼠标小心翼翼地移动到素材的头或者尾,等那个红色的小括号图标一出来,就屏住呼吸,按住,拖动。
是不是你?就是你。

我懂,我都懂。一开始都这样。感觉自己像在做显微镜下的外科手术,生怕一哆嗦,就多拖了一帧,或者少拖了一秒。然后呢?拖完前面,后面留下一大段黑乎乎的空白,你还得再把后面的所有素材,像搬砖一样,一块一块往前挪,对齐。要是轨道多,音频、字幕、特效层层叠叠,那场面,简直是灾难。
这种拖拽法,我称之为“愚公移山式剪辑”,精神可嘉,效率为零。今天,我就给你捅破这层窗户纸,让你看看真正高效的剪辑师是怎么玩转时长的。
告别切了删,拥抱“涟漪”的魔力
很多人,包括当年的我,从拖拽进化后的第一个想到的神器就是它——剃刀工具(快捷键C)。咔嚓一刀,把不要的部分切出来,选中,Delete。爽!感觉自己像个 chirurgien,精准利落。
但很快,新的问题就来了。切完,删掉,时间轴上又留下了一个坑。你还是得手动把后面的素材往前拖。后来你学聪明了,知道可以右键点击那个空白区域,选择“波纹删除”或者“涟漪删除”。嗯,是进步了,但还是慢,操作步骤太多了。
现在,听好了,记住一个宝藏工具:涟漪编辑工具(快捷键B)。
你仔细看工具栏,那个图标就像水波纹一样。它的作用,简直就是为解决我们刚才说的那个“坑”而生的。当你激活它,再去拖拽素材的边缘时,你会发现奇迹发生了——你缩短前面素材的同时,后面的所有素材,无论有多少层,都会像被一块巨大的磁铁吸住一样,自动地、丝滑地、严丝合缝地跟上来!
没有空白,没有坑,没有后续的手动搬运。
这才是剪辑该有的样子。你缩短一秒,整个片子的总时长就缩短一秒。你拉长三秒,整个时间轴就为你让出三秒的空间。它处理的是“关系”,而不是孤立的“片段”。当你需要对一个已经铺满素材的时间轴进行微调时,比如某个镜头节奏快了点,想稍微放慢,用涟漪编辑工具稍微拉长一点点,后面的所有音画自动后移,根本不用你操心。这就是从“操作工”到“创作者”心态的转变。
键盘上的舞蹈:Q 和 W 的终极奥义
如果说涟漪编辑工具是让你从走路进化到了骑自行车,那接下来要说的快捷键Q和W,就是直接给你装上了喷气背包。
这俩键,是区分一个剪辑师是“会用PR”还是“玩转PR”的分水岭。
想象一个场景:你在审片,播放头(就是那根蓝色的竖线)在时间轴上走着,你看到某个地方,心里默念:“嗯,前面这部分都不要了,就从这儿开始吧。”
新手会怎么做?暂停,切一刀,删掉前面,再把后面的拖过来,或者用涟漪删除。
而高手呢?播放头停在想要开始的位置,手指轻轻敲一下键盘上的W键。
“唰”的一下,从素材开头到播放头位置的所有内容,瞬间消失,并且,后面的所有素材自动补位。一步到位。
反过来,你看到一段素材的结尾,觉得:“嗯,到这里就够了,后面的都多余。” 怎么办?把播放头停在想要结束的位置,敲一下Q键。
同样,“唰”的一下,从播放头位置到素材结尾的所有内容,灰飞烟灭,时间轴干净利落。
Q剪掉的是播放头到素材结尾的部分(trim end),W剪掉的是素材开头到播放头的部分(trim start)。这两个键,就是涟漪剪辑的快捷键版本,它们强大之处在于,你根本不需要用鼠标去精确地寻找素材的边缘。你的眼睛只需要盯着画面,耳朵听着声音,感觉对了,手指一按,剪辑就完成了。
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?这是一种“心手合一”的体验。你的思维和软件的操作之间几乎没有延迟。你可以一边听着音乐的节拍,一边用Q和W“敲打”出画面的节奏。你的剪辑过程不再是断断续续的“操作-观察-操作”,而是一种连贯的、流动的创作。当你的指尖在键盘的这几个核心键位上跳舞时,那才叫真正的“剪辑”。
在源头解决问题:入点和出点的哲学
上面说的,都是在时间轴上对已经放上去的素材动刀。但更专业的做法,是“防患于未然”。也就是说,在素材被扔进时间轴之前,就把它修剪得八九不离十。
双击项目面板里的任意一段原始素材,它会在左上角的源监视器窗口中打开。这里,是你的“备菜区”。
一段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的素材,你可能真正需要的,就那么几秒钟。在源监视器里,你可以完整地播放它,看到你想要画面的起始点时,按下快捷键I(In Point/入点);看到想要的画面结束点时,按下快捷键O(Out Point/出点)。
看到了吗?素材下方出现了一个高亮的区域,这才是你真正想要的“精肉”。然后,你再把它从源监视器拖到时间轴上。此时落下的,就是你已经精心挑选过的片段,时长刚刚好。
这种工作流的好处是什么?
第一,保持时间轴的整洁。你的时间轴上不会堆满了一堆你根本用不上的废片,一目了然,清爽。第二,提升决策效率。它强迫你在剪辑的最初阶段就进行一次筛选和判断,而不是把所有东西都扔进锅里再慢慢挑。第三,素材管理更方便。你可以为同一段长素材,通过不断设置不同的入点和出点,提取出无数个你想要的小片段来使用。
所以,pr怎么剪辑视频长短?它从来不是一个孤立的技术问题,而是一套工作流程和一种剪辑思维。
别再傻乎乎地用鼠标拖拽了,那是上个世纪的玩法。从今天起,用涟漪编辑工具(B)去感受素材之间联动的快感;用Q和W在键盘上演奏出你的剪辑节奏;在源监视器里用I和O精准地“开采”你需要的每一个黄金瞬间。
当这些操作成为你的肌肉记忆时,你会发现,剪辑不再是繁琐的拼贴,而是一种充满创造力的表达。你的思想,将毫无阻碍地流淌在时间轴之上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182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