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真的,那种感觉谁懂?就是你辛辛苦苦、熬了两三个通宵,素材扒拉了一堆,卡点卡到头秃,终于剪出一条自己觉得能封神的片子。结果一导出,好家伙,一个硕大无比、或者说阴魂不散的logo就那么明晃晃地贴在角落,甚至有时候还是动态的。
糟心不?

那种感觉就像你精心烹饪了一道大餐,色香味俱全,准备上桌接受赞美了,结果服务员“啪”一下,在你的菜上插了个广告牌,上面写着“厨房由我赞助”。你说你气不气?这完全破坏了整个作品的沉浸感,你的心血,瞬间就感觉被打上了“非原创”、“搬运工”的廉价标签。
这些年,为了跟这些水印斗智斗勇,我真是没少折腾。从最原始的加个黑边裁剪,到用贴纸硬盖,什么乱七八糟的方法都试过。直到我开始捣鼓蜜蜂剪辑去水印这个功能,事情才算有了点眉目。
得先说清楚,我不是给蜜蜂剪辑打广告,这软件也有它自己的毛病。但就“去水印”这个需求点来说,它确实提供了几个挺实用的“创可贴”方案,对于我这种不想为了一两个视频就掏钱买会员的“白嫖党”来说,简直是福音。
来,聊聊具体怎么操作,不说那些虚的。
打开蜜蜂剪辑,把你那个带水印的“问题视频”拖进轨道。这时候,你的眼中只有那个水印,把它当成你的头号敌人。
第一种战术:马赛克模糊法,简单粗暴
这是最常见,也是最容易想到的方法。在特效或者工具栏里,你总能找到一个叫“马赛克”或者“模糊”的玩意儿。把它拖到视频上方的画中画轨道,注意,是画中画轨道,这样它才能覆盖在原视频上。
然后呢?你会看到一个马赛克方块出现在画面上。别慌,用鼠标拉扯它,改变它的大小和位置,像盖章一样,精准地把它“盖”在那个碍眼的水印上。调整一下马赛克的强度,是想让它变成像素风,还是只想来个朦胧美,你自己说了算。
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快,三下五除二就搞定。缺点也同样明显——它就是在自欺欺人。你虽然看不见水印了,但也看见了一块丑陋的马赛克。如果水印在画面的边缘,背景又是纯色或者变化不大的场景,那还好,勉强能看。可要是水印在画面中间,背景还是个花里胡哨、人物动来动去的样子,那这块马赛克就跟脸上长了块癣一样,别提多扎眼了。
所以,这招,我称之为“伤敌八百,自损一千”的无奈之举。
第二种战术:截取裁剪法,壮士断腕
如果那个水印特别刁钻,正好在一个你觉得可有可无的边边角角。那好办,直接用裁剪功能。
在蜜蜂剪辑的编辑界面找到“裁剪”按钮,点一下,画面上会出现一个框。拖动这个框,把带水印的部分直接排除在框外,然后应用。好了,世界清净了。
但代价是什么?你的视频画面比例变了,可能从16:9变成了奇怪的15:9。你辛辛苦苦构的图,可能就因为裁掉了那一条,整个感觉都不对了。这就叫“壮士断腕”,为了保全大局,牺牲局部。用不用这招,全看你对那个角落的画面有多不舍。
第三种战术,也是我个人觉得相对高阶一点的:画中画遮盖法
这招稍微需要点心思。它的原理是,从视频的其他地方“借”一块干净的背景,来盖住水印。
具体操作是,你把同一段视频素材,再导入一次,放到画中画轨道上,也就是让它自己叠在自己身上。然后,对上面这层视频进行裁剪,只留下很小的一块,这一小块的画面内容,要和你水印所在位置的背景尽可能相似。
比如说,水印在一片蓝天上,你就从旁边也裁一小块蓝天下来;水印在一片草地上,你就从旁边裁一小块草地。然后,把这“一小块”拖到水印的位置,完美覆盖。你甚至还可以给这“一小块”的边缘稍微羽化一下,让它和背景融合得更自然。
这招用好了,效果是三种方法里最棒的,几乎可以做到以假乱真。但它对素材的要求极高。如果水印所在位置的背景是纯色、或者是那种纹理重复的墙面、天空、草地,那这招就是神技。可如果背景是人脸、是快速移动的物体、是五光十色的霓虹灯……那还是算了吧,你会把自己逼疯的。
所以你看,蜜蜂剪辑去水印,它提供的并不是什么黑科技魔法,能凭空把水印“抹掉”。它给你的,是几种不同思路的“遮盖”工具。每一种工具,都是一种妥协,一种在“保留画面完整性”和“消除视觉干扰”之间的权衡。
说到底,最完美的去水印方法是什么?
说白了,就是花钱。开通软件的会员,导出无水印版本。这是最根本、最彻底、最不伤脑筋的办法。所有这些去水印的技巧,都只是我们在有限的条件下,做出的一种无奈但又充满智慧的挣扎。
但这种挣扎,本身不也很有趣吗?它逼着我们去思考,去尝试,去发现工具的更多可能性。每一次成功地用一块“补丁”遮住水印,都会有一种小小的、狡黠的成就感。
所以,如果你也正被视频水印搞得头大,不妨试试用蜜蜂剪辑的这些方法捣鼓一下。别把它想得太复杂,就当是在玩一个“大家来找茬”的升级版游戏。别让一个小小的logo,绊住你天马行空的想象力。你的创意,远比那个logo要值钱得多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176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