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再问用什么软件了!真的,这是我听过最多的问题,也是最没有意义的问题。就像一个想学做菜的人,上来就问:“我该买双立人的刀还是十八子的刀?” 哥们,你连西红柿都还切不明白呢,纠结这个有意义吗?
怎么做视频怎么剪辑做视频,这个问题的核心,从来就不是工具。是你的脑子,是你的眼睛,是你那颗想表达的心。

Premiere Pro,Final Cut Pro,达芬奇(DaVinci Resolve)……这些是专业选手们的重武器,功能强大到你可能用到退休都摸不透彻。剪映,CapCut,必剪……这些是咱们普通人的轻机枪,方便快捷,应付大多数短视频场景绰绰有余。所以,随便挑一个,顺手的就行。你现在最需要掌握的,不是哪个按钮能做出炫酷的转场,而是剪辑思维。
这玩意儿听起来很玄乎,其实捅破了就一层窗户纸。
在你打开摄像头,按下那个红色录制键之前,先停一下,别急。问自己几个问题:
我拍这个,到底想干嘛?是想记录一次旅行的松弛感,还是想分享一个做蛋糕的详细过程?是想吐槽一个让人火大的社会现象,还是想展现我家猫咪的可爱瞬间?
你想让观众看完,心里是什么感觉?是哈哈大笑,是感动得想哭,是恍然大悟学到了新知识,还是觉得“哇,这个地方好美,我也想去”?
这个,就是你整个视频的“魂”。没有魂,你拍出来的东西就是一堆零散的、毫无意义的动态图片。有了魂,哪怕你用手机拍,画面抖得跟帕金森似的,它依然有可能打动人。
所以,第一步,不是学软件,是构思。哪怕只是脑子里一个模糊的大纲,我们行话叫“腹稿”。比如拍vlog,你大概会想:开头,我用一个日出的空镜,配上轻快的音乐;中间,记录我逛街、吃东西、和朋友聊天的片段;结尾,用一个黄昏的镜头,配上我自己的独白,总结一天的感受。
看,一个简单的结构就出来了。有了这个,你再去拍,就不会像个无头苍蝇,看见什么拍什么,最后倒进剪辑软件里,面对几十个G的素材,两眼一抹黑,想死的心都有。
然后是拍摄。记住一句话:素材是天,剪辑是命。你前期拍的素材质量,直接决定了你后期剪辑的上限。剪辑师再牛,也没法把一坨屎雕成一朵花。
对于新手,拍摄阶段别追求什么花里胡哨的运镜。你就记住几点最基本的:
- 稳 。能用三脚架就用三脚架,实在不行,找个墙靠着,或者用双手持稳手机。画面晃动是业余感的第一大来源。
- 清 。对焦要对准,保证主体是清晰的。别拍了一堆,最后发现主角的脸是糊的,背景的电线杆倒是纤毫毕现。
- 多拍点 。同一个场景,拍个全景,拍个中景,再来几个特写。比如你拍朋友喝咖啡,可以拍整个咖啡馆的环境,再拍他端起杯子的半身,最后给杯子上的拉花一个大特写。这样剪辑的时候你才有选择的余地,而不是一个镜头从头用到尾。
- 声音!声音!声音!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。很多人都忽略这个,但 声音是视频的灵魂,一半的灵魂! 你画质再好,4K、8K的,结果背景音全是呼呼的风声,或者嘈杂的人声,观众立马就想关掉。有条件就买个小小的领夹麦,几十块钱,效果天差地别。没条件,就尽量找个安静的地方录,或者后期想办法降噪。
好了,现在你带着一堆有“魂”的素材,终于可以坐到电脑前,开始施展“魔法”了——怎么剪辑做视频。
打开你的剪辑软件,别怕那些密密麻麻的按钮和窗口。你初期需要用到的,可能就那么几个。
第一步,粗剪。也叫“堆素材”。把你所有拍到的视频片段,按照你之前构思的顺序,一股脑地扔到时间线上。这个阶段,别管什么细节,就跟搭积木一样,先把房子的基本框架给搭起来。把那些拍废的、说错话的、镜头晃得厉害的片段,大刀阔斧地砍掉。
第二步,精剪。这是最见功力的地方。粗剪是搭骨架,精剪就是长血肉。核心就两个字:节奏。
什么是节奏?就是视频的呼吸感。一段平缓的叙事,可能用一个长镜头慢慢推过去,让情绪慢慢酝酿;一段激昂的展示,可能用无数个零点几秒的短镜头快速切换,配合鼓点密集的音乐,让人肾上腺素飙升。剪辑点,卡在哪里?是卡在人物说完话的一瞬间,还是让他停顿两秒再切下一个镜头?是卡在音乐的重拍上,还是抢在重拍之前?这些细微的差别,直接决定了你视频的观感是行云流水,还是磕磕巴巴。
多看,多拉片。去看那些你喜欢的电影、短片,暂停,思考,他这里为什么要这么剪?这个转场有什么用意?看多了,感觉自然就来了。
第三步,包装。这包括了BGM和音效、调色以及字幕和标题。
BGM和音效 :音乐是情绪的催化剂。一段伤感的画面,配上悲伤的钢琴曲,观众可能就看哭了;换成滑稽的音乐,立马就成了喜剧。不要让音乐从头到尾一个调调,在情绪转折点,果断地换音乐。音效也很重要,一个简单的“咻”声转场,一个打字的“咔哒”声,都能让你的视频瞬间精致起来。
调色 :调色是给视频穿上一件情绪的外衣。你想表达温暖、怀旧,就把色温调得暖一点,加一点黄色;你想表达科技、冷酷,就往蓝色、青色上靠。很多剪辑软件都有一键套用的滤镜(LUTs),初期可以先用起来,慢慢再学着自己微调对比度、饱和度这些参数。
字幕和标题 :清晰的字幕是基本要求。标题和一些关键信息的包装,可以体现你的风格。别用那些软件自带的丑到爆的艺术字,简约、清晰,就是最好的。
所有这些都做完了,从头到尾看一遍。把自己当成一个第一次看到这个视频的观众。哪里觉得拖沓了?哪里觉得衔接不自然?哪里觉得情绪没到位?然后回去修改。
完成比完美重要。你的第一个,第十个,甚至第一百个视频,可能都很烂。没关系,所有大神都是从菜鸟过来的。关键是,你做出来了,你发布了。你从观众的反馈(或者没有反馈)中学习,然后投入下一个视频的创作。
别指望看一篇文章就能成为剪辑大神。这门手艺,一半是理论,一半是肌肉记忆。怎么做视频怎么剪-辑做视频的最终答案,就藏在你不断摸索、不断试错、不断点击鼠标和键盘的过程中。
所以,关掉这篇文章吧。
拿起你的设备,去拍,去剪,去犯错,然后,去创造一些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东西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171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