拍完视频,回看素材的那一刻,是不是想原地去世?镜头前面那个口若悬河、自信满满的你,在回放里怎么就变成了一个磕磕巴巴、眼神游离、废话连篇的陌生人?那些“嗯…”“啊…”“那个…”,还有中间长达几秒的尴尬沉默,简直就是公开处刑。
别慌,这根本不是你的问题,这是所有原始素材的“通病”。一块璞玉,不经雕琢,永远露不出温润的光。而视频剪辑,就是那把雕刻刀,它的首要任务,也是最核心的一步,就是怎么把视频里不想要的剪辑掉。这活儿,听着玄乎,其实捅破了窗户纸,比你想的简单得多。

首先,重新定义“不想要的”
很多人以为,要剪掉的,无非就是说错的话、录呲了的画面。太天真了。真正需要被“咔嚓”掉的东西,范围可广了去了。
- 口误和废话: 这是最基础的。那些“嗯、啊、哦”的语气词,重复啰嗦的句子,必须第一个送走。它们是视频节奏的头号杀手。
- 无意义的停顿: 说话与说话之间,常常有或长或短的空白。你以为是思考,观众看到的就是卡顿。这些停顿,除非是为了营造特殊的情绪氛围,否则,一秒都嫌多。 果断剪掉 ,你会发现整个视频的流畅度瞬间起飞。
- 准备和收尾的动作: 你按下录制键之后,调整姿势、清嗓子、眼神还没聚焦的那几秒;还有你讲完话,伸手去关镜头的那一刻。这些“幕后花絮”,除非你故意要做成搞笑风格,不然统统都得砍。它们会瞬间打破观众的沉浸感,告诉他们:“嘿,这只是个表演。”
- 拖沓的节奏: 有时候,你一段话说得没毛病,但就是太慢了,太冗长了。比如介绍一个东西,铺垫了半天还没到重点。这种时候,就要狠下心来,把中间的非核心部分 大段删除 ,直接呈现精华。记住,现在是短视频时代,观众的耐心比金子还贵。
你的“刀”在哪?——工具的选择
想砍柴,总得有把斧子。怎么把视频里不想要的剪辑掉,工具的选择决定了你的效率和最终效果。
入门级选手(手机党):现在手机APP简直神仙打架,对新手友好到令人发指。首推剪映,几乎是国民级应用了。它的操作逻辑极其直观:
- 把你的视频素材导入到 时间线 上。那条长长的、显示你视频画面的轨道,就是你的手术台。
- 用手指拖动时间线,找到你“不想要”片段的开头,点一下视频轨道,下面工具栏里会跳出一个明晃晃的 【分割】 按钮。别犹豫,点它!“咔嚓”一下,你的视频就被切成了两段。
- 再拖动时间线,找到这段废话的结尾,再来一刀 【分割】 。
- 好了,现在那段你不想要的废话,已经变成了一个独立的、被前后两刀孤立起来的小片段。选中它,然后找到那个垃圾桶图标的 【删除】 按钮,送它上路。
整个过程,就是“定位-分割-定位-分割-删除”,重复这个动作,直到你的视频变得干净利落。这套组合拳,能解决90%的剪辑问题。
进阶级选手(电脑端):当你觉得手机屏幕戳着费劲,想进行更精细的操作时,电脑软件就该登场了。
- 剪映专业版: 没错,还是它。电脑版继承了手机版所有的优点,而且屏幕更大,视野更好,操作更精准。用鼠标拖动时间线,用快捷键“Ctrl+B”进行分割,那效率,简直是指尖的舞蹈。
- Premiere Pro (PR) / Final Cut Pro (FCP): 这是专业选手吃饭的家伙。界面复杂,功能强大到令人眼花缭乱。对于我们只想 把视频里不想要的剪辑掉 这个朴素的需求来说,有点杀鸡用牛刀了。但如果你有志于此,它们提供的精细到“帧”的控制,能让你把视频处理得天衣无缝。它们的操作核心思想也是一样的:用“剃刀工具”(快捷键C)去切,然后选中,删除。万变不离其宗。
剪辑的心法:不只是删除,更是重塑
掌握了工具,只是学会了怎么挥刀。但一个好厨子,不仅要会切菜,更要懂配菜。剪辑也是如此。
节奏感是灵魂。你有没有看过一些视频,明明内容很干,但你就是看得津津有味,停不下来?这就是节奏的魔力。快速、连续地剪掉语气词和停顿,会让语速变快,信息密度增高,给人一种干练、爽快的感觉。这在知识分享类的视频里特别好用。
反过来,如果你在讲一个感人的故事,就需要刻意保留一些停顿,一些深呼吸,甚至一些欲言又止的沉默。这些“不完美”的片段,反而成了情绪的放大器。
所以,在动手删除之前,先问问自己:我想要我的视频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?是快,是慢,是轻松,还是严肃?
跳剪的艺术。当你把所有“嗯嗯啊啊”都剪掉后,会发现人物的画面会有一点点不连贯的跳动感,这就是“跳剪”。在很多Vlog里,这反倒成了一种风格,显得真实、不造作。所以别怕,大胆地剪。
但如果是在比较正式的场合,比如访谈,频繁的跳剪会显得不专业。怎么办?很简单,可以找一些相关的空镜头(比如环境、产品特写)或者你的logo、花字表情包,盖在剪辑点上。画面一转,声音还是连贯的,观众的注意力被新的画面吸引,就完全忽略了那个小小的跳跃。这叫“转场”,是掩盖剪辑痕迹的绝佳法宝。
说到底,怎么把视频里不想要的剪辑掉,技术上只是简单的“分割”和“删除”,但思想上,却是一次彻底的“断舍离”。它要求你站在观众的视角,毫不留情地审视自己的作品,把一切可能造成干扰、拖慢节奏、消磨耐心的元素全部剔除。
这个过程,刚开始可能会有点不舍,毕竟是自己辛辛苦苦拍的。但相信我,当你看到那个经过你亲手“净化”后,变得干净、流畅、重点突出的最终成片时,那种成就感,无与伦比。你的视频,不是被你剪短了,而是被你提纯了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160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