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跟你讲,剪辑这活儿,有时候真不是拼创意,是拼体力,拼心态。尤其是当你打开一个项目,看到一堆视频素材,一堆音频文件,乱七八糟地躺在你的项目面板里,视频是相机拍的,声音是小蜜蜂或者录音笔单独录的。那个瞬间,是不是感觉整个世界都灰暗了?
你得把视频拖到时间线上,再把对应的音频拖到下面,然后放大,再放大,对着波形图,像个侦探一样,一个像素一个像素地去对齐那个击掌或者场记板的峰值……一个镜头还好,十个呢?一百个呢?是不是想想都头大?这不仅仅是浪费时间,简直是对创作热情的无情谋杀。

就在这个时候,你需要一个救世主。而这个救世主,其实一直就安静地躺在你的PR(Premiere Pro)里,它的名字,就叫——PR合并剪辑(Merge Clips)。
别再手动对了!什么是“合并剪辑”?
说白了,合并剪辑这个功能,就是帮你把单独录制的视频和音频,在项目面板里就“焊接”成一个全新的、音画同步的素材。它不是在时间线上简单地“链接”或者“编组”,那不一样。链接和编组只是临时的搭伙过日子,你一不小心就拆散了。而合并剪辑,是直接生成一个新的“孩子”,这个新素材本身就是音画同步的,你之后无论怎么拖拽、怎么剪,它的音画都牢牢地绑在一起,永不分离。
这就像是给你的素材办了张“身份证”,视频是照片,音频是名字,从此以后,它就是一个完整的“人”了。
实战演练:三步搞定PR合并剪辑
别怕,这玩意儿操作起来简单到令人发指。听我的,跟着做。
第一步:选中你的“天作之合”
在你的项目面板(就是左下角那个放素材的窗口),找到你需要配对的视频和音频。比如一个叫 A001.mp4
的视频文件,和一个叫 A001_audio.wav
的音频文件。按住 Ctrl
(Mac上是 Command
)键,把这两个文件都选中。记住,是同时选中,让它们都变成高亮状态。别选错了,也别漏了。
第二步:召唤“合并”神龙
选中之后,在这两个文件上单击右键。会弹出一个长长的菜单,别慌,找到那个闪闪发光的名字——“合并剪辑…”(Merge Clips…)。点它!就点它!
第三步:选择你的“同步方式”
点击之后,会弹出一个小窗口,这是整个操作最核心、也最需要你动动脑子的地方。PR问你:“嘿,老兄,你想让我根据什么来同步这两个文件?”
它给了你几个选项:
入点(In Point)/ 出点(Out Point) :这个比较复古,也比较考验你的前期准备。意思就是,你得先分别在视频和音频素材上手动打好入点(或者出点),比如都在场记板合上的那一帧打上入点。然后PR就会自动对齐这两个点。说实话,现在用这个的人不多了,除非你的素材实在没别的办法。
时间码(Timecode) :这是最专业、最高效的方式,但前提是你的拍摄设备和录音设备都支持时间码同步,并且在拍摄时就已经设置好了。如果你用的是专业电影机和录音设备,它们之间可以互相“对表”,记录下绝对一致的时间。这样一来,PR只要一读时间码,咔,瞬间对齐,分毫不差。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玩家,这个选项基本可以忽略。
音频(Audio) : 这就是我们的王炸! 也是99%的情况下,你都会用到的选项。它的工作原理,是PR会去智能分析你视频素材里自带的那个“不能用”的机内录音,和你的高质量外录音频。它会去听这两个音频的波形,找到它们的共同点,然后像拼图一样,把它们完美地对齐。
所以,绝大多数情况下,你只需要在弹出的窗口里,勾选“音频”,然后在下面的“音轨声道”里确认一下。通常保持默认就行。
下面还有一个小选项,叫“从剪辑中移除音频”,如果你的视频原声(就是相机自带的那个嘈杂的、仅供参考的声音)完全不想要了,就勾上它。这样合并出来的新素材,就只包含你那条高质量的外录音轨。干净!利落!
最后,点击“确定”。
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。你会发现,你的项目面板里多出来一个全新的文件,名字后面通常会带一个“(已合并)”的后缀。这个,就是你音画同步的完美素材了。把它拖到时间线上看看?是不是声音和口型完美匹配?是不是感觉人生都豁然开朗了?
合并剪辑是“万金油”吗?你必须知道的“坑”
虽然PR合并剪辑功能强大到像是开了挂,但它不是没有脾气的。有几个“坑”或者说使用习惯,你必须知道,不然迟早要栽跟头。
这是一条“单行道” :一旦你使用了 合并剪辑 ,生成了新的素材,这个过程基本上是不可逆的。你不能在时间线上轻松地把合并后的音频再换成另一条。它不像“链接”那样,可以随时解开。所以,在合并之前,请务-必-确-认,你选中的视频和音频是正确的配对。否则,剪到一半发现声音是另一个镜头的,那哭都没地方哭去。
它不是多机位剪辑(Multicam) :很多人会把 合并剪辑 和 多机位剪辑 搞混。简单区分:如果你只是一个机位,但是音频是外录的,用 合并剪辑 。如果你有多个机位(比如A机位拍全景,B机位拍特写),同时有一条独立的高质量音频,那你应该用 创建多机位源序列 ,那个功能更适合你在不同机位之间来回切换。别用错了武器。
对前期拍摄的依赖 : PR合并剪辑 的“音频同步”功能虽然智能,但它不是神。它需要你视频素材的机内录音至少能听清个大概,这样它才有参考物。如果你拍摄时,忘了打开相机的内置麦克风,或者离得太远什么都没录到,那PR就懵了,它找不到可以用来对比的波形,自然也就无法自动同步。所以,切记: 无论你的外录设备多牛,相机的机内录音也一定要开着! 就当是买个保险。
我的工作流:什么时候必须用它?
在我日常的剪辑工作中,PR合并剪辑几乎是前期素材整理阶段的第一个动作。
做访谈节目 :摄像机负责画面,录音师用挑杆话筒单独收音。拍完后,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素材按场次进行 合并剪辑 。整理完之后,项目面板里干干净净,全是可用的同步素材,剪辑师拿过去就能直接开干,效率提升了不止一倍。
拍Vlog或者短片 :用微单拍摄,但为了更好的音质,会用一个类似RODE Wireless GO的小蜜蜂。拍摄的时候,接收器插在相机上,这样机内录音就是高质量音频了。但有时候,为了保险或者特殊收音,会用录音笔单独再录一条。那么后期, 合并剪辑 就是把录音笔里的声音和相机画面合并的最佳选择。
MV制作 :歌手对着播放的音乐进行对口型表演。后期需要把现场拍的几十条画面,和最终的那一版录音室成品音乐进行同步。用 合并剪辑 的音频同步功能,PR能飞快地把所有表演镜头和母带音乐对齐,简直是神器。
所以,别再傻乎乎地手动去对波形了。PR合并剪辑这个功能,就是Adobe工程师为你我这种“懒人”或者说“聪明人”准备的效率利器。它考验的不是你的技术有多花哨,而是你对工作流程(Workflow)的理解。一个好的剪辑师,一定是先建立一套高效、规范的流程,然后再去谈创意,谈表达。
把那些枯燥、重复的体力劳动,交给软件去解决。而你,应该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,留给真正的创作。去思考镜头语言,去打磨节奏,去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。这,才是剪辑的真正魅力所在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149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