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跟你说,每次看到有人捧着一堆绝美的航拍素材,或者记录了生活里那些闪着光的碎片,结果却因为“不会剪”而让它们在硬盘里吃灰,我这心里就直痒痒。真的,太浪费了!很多人觉得视频剪辑这玩意儿,门槛高得像座山,什么轨道、关键帧、调色曲线……听着就头大。但其实呢,你只是没找到那个对的人,哦不,对的工具和对的方法。今天,我就把压箱底的这份EV视频剪辑教程掏出来,不跟你扯那些虚头巴脑的理论,咱们就聊最实在的,怎么让你手里的EV软件,从一个冷冰冰的程序,变成你表达想法、讲述故事的神笔马良。
咱们先聊点“玄学”。动刀子之前,先想明白一件事:剪辑,到底是在剪什么?是剪掉多余的片段吗?是,但不全是。在我看来,剪辑的本质,是塑造时间和情绪。你手里的每一段素材,都是一块块零散的拼图,而你的任务,就是把它们拼凑成一个能让观众哭、能让观众笑的完整世界。所以,别一上来就扎进软件里瞎点,先闭上眼,在脑子里把你想要的故事“演”一遍。哪怕只有一个模糊的感觉,一个情绪的基调,都行。这个“心法”比你记住一百个快捷键都重要。

好了,心法有了,我们开练。
打开EV,看到那个界面,是不是有点懵?别怕。你就把它想象成一个厨房操作台。左上角那块,是你的素材库,就是你的“菜篮子”,刚拍回来的视频、准备用的音乐、图片,统统扔进去。底下那条长长的,有刻度的东西,叫时间线,这是你的“砧板和锅”,所有的创作都在这儿发生。右上角那个大窗口,是你的预览窗口,相当于“试吃区”,你切了什么、炒了什么,味道对不对,抬头看一眼就知道了。
第一步,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步:整理素材。信我,磨刀不误砍柴工。别把所有东西一股脑全拖进去。在素材库里建几个文件夹,比如“A机位风景”、“B机位人物特写”、“音频”、“特效素材”。这么一弄,你后面找东西的时候,就不会像在垃圾堆里淘宝一样,把创作的激情都给磨没了。这叫专业,也叫体面。
接下来,就是重头戏——粗剪。把你菜篮子里的素材,挨个拖到时间线这条砧板上。这时候,别太纠结细节,你的目标只有一个:按照你脑子里的故事顺序,把主要的“剧情”给搭起来。就像写文章先列个大纲。这段放前面,那段放后面。看到没用的部分,别客气,用那个像刀片一样的工具,“咔嚓”一剪,选中不要的,Delete删掉。一个镜头太长了?拖动它的边缘,就能缩短。这个过程,要快,要狠,要凭直觉。先保证故事能顺下来,其他的,后面再说。
粗剪完了,片子是不是看起来还很生硬,像个机器人?对头。因为我们还没给它注入灵魂。这时候,就轮到精剪和一些骚操作登场了。
我要给你安利一个大神都爱用的技巧:J-cut和L-cut。听着唬人,其实简单到爆。一般的剪辑,画面和声音是同时切的,对吧?这就很“愣”。而J-cut呢,就是让下一个镜头的声音,比画面提前几秒进来。比如说,A在房间里说话,下一个镜头是B在街上走。我们可以在A说话的尾音还没结束时,就把B走路的环境音放进来,然后再切换到B的画面。这样一来,两个镜头的过渡就如丝般顺滑,观众的情绪也被人为地“牵引”了过去。L-cut反之,是画面先切过去,上一个镜头的声音还延续一会儿。这两个小技巧,是区别新手和老手的一道分水岭,你用上了,片子的电影感立马就出来了。
然后是节奏。一部片子不能从头到尾一个速度,那会把人看睡着的。要有张有弛。怎么控制?靠镜头的长短。情绪需要酝酿、展现美景的时候,镜头就长一点,给观众时间去感受。需要营造紧张感、展现激烈场面的时候,就把镜头剪得碎一点,短一点,快速切换,让观众的心跟着你的画面一起“砰砰”跳。你甚至可以尝试跟着背景音乐的鼓点来切镜头,也就是所谓的“踩点”,这在做一些快节奏混剪或者Vlog的时候,效果炸裂。
说到音乐,BGM和音效简直是视频的第二条命。一部没有声音的片子是残缺的。去找一首符合你视频情绪的音乐,把它拖到时间线音频轨道上。别让音乐从头到尾一个音量,那跟噪音没区别。在人物说话的时候,把音乐的音量拉低一点;在情绪高潮的时候,让音乐跟着一起爆发。还有音效,千万别小看它。一个简单的风声、一个开门的吱呀声、一个科技感的“嗡”声,都能让你的画面瞬间变得立体、可信。有时候我为了找一个合适的音效,能花上半天时间,但当它被放进片子的那一刻,你会觉得,一切都值了。
现在,你的片子骨架有了,血肉也有了,但看起来可能还有点“素颜”。来,我们给它化个妆——调色。调色不是简单地套个滤镜就完事了。它分两步:色彩校正和色彩风格化。校正,是把一些拍得过曝、过暗或者白平衡不准的画面,拉回到一个正常的、肉眼看着舒服的状态。这是基础。风格化,就是上“彩妆”了。你想让片子是温暖治愈的日系风,还是清冷疏离的电影感,或者是浓郁复古的港风?都可以通过调整画面的高光、阴影、饱和度、色调来实现。EV里通常都有自带的调色工具,比如曲线、色轮,慢慢去试,去拉动那些参数,观察预览窗口的变化。记住,调色是在服务于情绪,温暖的画面传递快乐,冷暗的画面烘托悲伤。
最后,别忘了加上字幕。在这个大部分人习惯静音刷手机的时代,字幕简直是救命稻草。字幕要清晰、易读,别搞那些花里胡哨的艺术字,除非你的视频风格特别需要。简单,就是最好的。
所有的一切都搞定了,就可以“出锅”了——导出。通常选择MP4格式,分辨率选1080p或者4K,帧率和你拍摄时保持一致,比特率适当调高一些,画面会更清晰。然后,点击导出,伴随着风扇的狂转声,等待你的第一个作品诞生。
这个过程,听起来复杂,但当你真正投入进去,看着一堆杂乱无章的素材,在你的手里慢慢变成一个有呼吸、有心跳的故事时,那种成就感,是什么都替代不了的。这份EV视频剪辑教程只是一个起点,一个路标。真正的路,要靠你自己去走,去尝试,去犯错,去创造。别怕剪坏了,大不了就Ctrl+Z嘛。记住,工具永远是次要的,你那颗想要表达的心,才是最珍贵的。现在,就去打开EV,把那些沉睡的素材,唤醒吧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099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