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跟你说,现在这年头,谁还不会点剪辑视频?手机APP点几下,卡个点,配个热门BGM,一条视频就出去了。但你有没有想过,为啥你的视频,看着总像个流水账,而别人的就能让人想一口气看完,甚至还想再看一遍?差别就在于,你是在“剪”,而人家是在“辑”。一字之差,天壤之别。
别一上来就问我用什么软件,PR、FCPX、达芬奇、还是剪映?工具这玩意儿,真的,没那么神。你手里握着一把屠龙刀,可你连鸡都不会杀,那刀不就是块废铁吗?核心问题永远是:剪辑视频怎样剪?是那个坐在屏幕前,抓耳挠腮的你,你的思路,你的“剪辑思维”。

第一个坎:别急着动手,先“盘”素材
拿到一大堆素材,你是不是特兴奋,直接拖进时间线就开始一刀一刀切?停!我求你了,停下来。这是新手最容易掉的坑,没有之一。你这样做,就像一个厨师不做任何准备,直接把一堆没洗没切的菜往锅里扔,最后只能得到一锅大杂烩。
高手是怎么干的?他们会花大量时间,甚至比剪辑本身还长的时间,去整理和预看素材。这个过程,我们行话叫“盘素材”。建好文件夹,把不同场景、不同机位的素材分门别类。然后,像看电影一样,把所有素材从头到尾看一遍,甚至两三遍。
看的时候别闲着,给那些你觉得“有戏”的片段打上标记。可能是演员一个微妙的眼神,可能是一个绝美的空镜头,可能是一句脱口而出的金句。这些,就是你未来作品里的“闪光点”。等你把所有素材都盘明白了,哪个是金子,哪个是废料,你心里就有数了。这时候,你的脑子里已经有了一个故事的雏形,而不是一片混乱。这比你上来就瞎剪一通,发现故事讲不通再推倒重来,要高效一百倍。记住,磨刀不误砍柴工,盘素材就是你剪辑的磨刀石。
核心二:灵魂在于节奏,而不是炫技
我见过太多新手,特别迷恋那些花里胡哨的转场。唰一下,飞过去;转个圈,变个魔方。酷吗?偶尔用一下还行。但你整片都这样,观众只会觉得眼花缭乱,头晕。
剪辑的灵魂是节奏。是Pacing。这玩意儿听着玄乎,其实就是你控制观众情绪的线。你希望观众什么时候紧张,什么时候舒缓,什么时候跟着音乐摇摆,什么时候会心一笑,全靠你对节奏的把控。
怎么找节奏?听。对,用耳朵去剪。先把你的背景音乐(BGM)铺好,音乐本身就有它的情绪起伏和节拍。你的画面,就要跟着音乐的“呼吸”走。鼓点重的地方,切一个有冲击力的镜头;旋律舒缓下来,给一个长镜头,让情绪慢慢发酵。
还有一种更高级的节奏,叫叙事节奏。一个故事,总得有起承转合吧?开头要快速抓住人,中间要制造悬念或者冲突,高潮部分要把情绪推到顶点,结尾再缓缓收尾,留点回味。你得像个乐队指挥,控制着整个片子的情绪流。有时候,一个恰到好处的停顿,一个黑场,比十个炫酷转场都有力量。别让技巧绑架了你,你要做节奏的主人。
声音!声音!声音!重要的事情说三遍
我敢打赌,绝大多数人看视频的时候,注意力都在画面上,却忽略了那个能决定片子质感一半以上的因素——声音。
一个视频的声音,通常由三部分组成:人声、音乐、音效。人声清晰干净,这是最最基本的要求,不多说了。我们聊聊后两者。
音乐,我刚才提到了,是节奏的骨架,更是情绪的催化剂。同一段画面,配上悲伤的音乐,就是催泪弹;配上激昂的音乐,就是热血大片。花时间去找最贴合你视频情绪的音乐,这笔投资绝对值得。
但真正拉开你和普通玩家差距的,是音效(SFX)。为什么电影里的打斗那么有冲击力?因为每一拳,每一次武器碰撞,都有精心设计的音效。为什么美食视频看起来那么香?因为有滋啦的油声,有清脆的咀嚼声。
给你的视频加上环境音(比如风声、鸟叫、街道的嘈杂声),它立刻就有了“临场感”。在你的人物做一个动作时,加上相应的音效(比如开门声、打字声、喝水声),画面的真实感和趣味性会瞬间翻倍。声音是给画面注入灵魂的魔法,你闭上眼睛听你的片子,如果听起来依然生动、有故事,那你就成功了一大半。
故事为王,结构是骨架
我们到底在剪什么?剪的不是画面,是故事。哪怕是一个一分钟的短视频,也得有个微型的故事线。它可以很简单:一个问题,一个过程,一个结果。或者,一个情绪的铺垫,一个反转,一个升华。
在你动手之前,问自己一个问题:我想通过这个视频,告诉观众什么?是一个知识点?一个感人的瞬间?还是一个搞笑的段子?这个核心目的,就是你所有剪辑选择的北极星。
有了目的,就要搭建结构。线性叙事(按时间顺序讲)最简单,但也最平淡。你可以试试别的玩法。比如,倒叙,先把最刺激、最吸引人的结果放在开头,勾起观众的好奇心,然后再回头娓-p-p-道来。或者,交叉剪辑,把两条或多条线索并行剪辑,制造紧张感和对比感。
别害怕打乱素材的原始顺序。剪辑的魅力,就在于通过重新组合,赋予原始素材全新的意义。一块砖,放在这里是墙,放在那里是路。你的素材,就是你的砖,怎么搭建出一个引人入胜的建筑,全看你这个“设计师”的功力。
调色:不是滤镜,是情绪的画笔
最后一步,也是锦上添花的一步——调色。很多人对调色的理解,就是套个滤镜,让画面看起来“高级”。错了。
调色是为情绪服务的。你想表达一种温暖、怀旧的情绪,就可以把色温调得偏黄、偏暖,降低一点对比度,让画面看起来柔和。你想制造一种悬疑、冷峻的氛围,就可以往青色、蓝色上靠,加重阴影。
保持整个片子色调的统一性至关重要。忽冷忽热、忽明忽暗的色调,会让观众觉得非常业余和出戏。确定一个主色调,然后所有的镜头都围绕这个基准来调整。
调色不需要搞得那么复杂,先从最基本的曝光、对比度、饱和度开始,把画面调整到“干净”和“舒服”的状态。然后再根据你的故事需要,去微调色彩倾向。它就像给你的作品化妆,不是为了变成另一个人,而是为了让它的优点更突出,气质更鲜明。
说到底,剪辑视频怎样剪,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。它是一门技术,更是一门艺术。它需要你不断地去看,去学,去模仿,但最重要的是,去思考,去形成你自己的风格和判断。忘掉那些固定的公式,把每一次剪辑都当成一次创作,一次与观众的对话。当你开始享受这个过程,享受这种用画面和声音去讲故事的快感时,你的作品,自然就会发光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072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