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们聊聊剪辑视频怎样剪辑中间部分这事儿。我跟你讲,这绝对是所有剪辑新手村里最常见,也最让人头疼的坎。搞定了开头,结尾也想好了,偏偏中间那段,要么是口误说错了话,要么是长达十几秒的尴尬沉默,要么就是一段毫无意义的流水账,留着闹心,删了又怕画面“duang”一下跳过去,看着特别业余。
别慌,这事儿有解。而且解法还挺多,看你想玩到多细。

首先,最最基础,最粗暴的方法,就是“一刀两断,干净利落”。
不管你用的是PR、FCPX、达芬奇,还是手机上的剪映,都离不开那个长得像刀片一样的工具,学名叫“分割”或者“切刀”。你的任务很简单:找到你不要的那段内容的起点,鼠标“咔嚓”一下,切一刀;再找到它的终点,“咔嚓”再来一刀。好了,现在中间这段废话就成了一个独立的片段,选中它,按下你键盘上尊贵的“Delete”键。
世界清净了。
然后,把后面的素材往前拖,跟前面的无缝衔接。搞定。
你以为这就完了?天真。如果你拍的是固定机位的讲话视频,这么一搞,你会发现一个可怕的事情——跳切(Jump Cut)。上一秒你的头还偏向左边,下一秒“duang”,你的头瞬间移动到了右边,中间没有任何过渡。这种感觉,就像看一部丢了帧的电影,观众的眼睛会本能地感到不适,瞬间出戏。他们心里会冒出一个声音:“哦,这里剪过。”
所以,我们的核心任务,不是怎么“切”,而是怎么把这个“切口”藏起来,让观众看不出来,或者看出来也觉得很舒服。这才是剪辑视频怎样剪辑中间部分的精髓所在。
来,上点干货,几个我压箱底的招数:
第一招:障眼法——用B-roll(转场素材)盖过去
这是最常用,也是效果最好的一招。啥是B-roll?简单说,就是跟你主画面相关但不是主画面的那些素材。比如你正在评测一款手机,主画面(A-roll)是你对着镜头叨叨,B-roll就可以是这款手机的精美特写、你手指在屏幕上滑动的镜头、手机在不同光线下的样子……
当你把中间那段废话剪掉,导致画面出现跳切时,别怕。直接在那个剪辑点上,拖拽一段B-roll素材盖上去,长度刚好能覆盖那个跳跃的瞬间就行。观众的视线被吸引到精美的手机画面上,等B-roll播完,画面切回到你,虽然你的位置变了,但因为中间有了视觉缓冲,这个跳跃感就几乎被完全消除了。简直是万金油,屡试不爽。
第二招:乾坤大挪移——缩放和位移
这招有点“偷懒”,但非常实用,尤其是在你没有B-roll素材的时候。
还是那个跳切点。你在剪掉废话后,把后面的那段视频选中。然后,在特效控制里,稍微给它做一点点缩放(Scale),比如从100%放大到105%,或者稍微调整一下位置(Position),往左或往右挪一点点。
这样一来,虽然还是你那张脸,但因为景别和构图发生了细微的变化,观众的大脑会把它解读为一种有意的镜头调度,而不是一次剪辑失误。这个跳跃,就从“Bug”变成了“特效”。高明吧?别问我怎么知道的,熬夜熬出来的经验。
第三招:声东击西——J-Cut与L-Cut
这招就有点进阶了,但一旦学会,你的视频质感会瞬间提升一个档次。
普通的剪辑,是画面和声音同时切断,同时接上,我们叫硬切。而J-Cut和L-Cut,玩的是“声画分离”。
- L-Cut :画面先切换了,但前一段视频的声音还延续了一小会儿。想象一下,画面已经从A的脸上切到了B的脸上,但我们还在听A说完最后半句话。
- J-Cut :声音先进来了,画面还没切换。想象一下,画面还在A的脸上,但我们已经听到了B开始说话的声音,然后画面才切到B。
这玩意儿怎么用来处理中间部分的剪辑呢?假设你要删掉中间一段你“嗯……”了半天的废话。你可以这样做:在你准备切掉的那段废话前面,先把音频和视频轨道“解除链接”。然后,让前一段视频的画面正常结束,但把它的声音轨道往后拉长一点点,覆盖掉你要删掉的废话开头。同理,让后一段视频的声音提前进来,再切画面。
通过这种声音上的“勾连”,听觉上的连续性会极大地弥补视觉上的跳跃感。观众被声音引导着,整个过程如丝般顺滑,他们根本意识不到你在这里动了刀子。这需要你对软件的操作更熟悉一点,但效果,信我,绝对值。
第四招:万能黏合剂——背景音乐与环境音
永远不要低估声音的力量。如果你整个视频都有一段贯穿始终的背景音乐(BGM)或者持续的环境白噪音(比如咖啡馆的嘈杂声、窗外的风声),那么恭喜你,你已经有了一层天然的保护罩。
当你把中间部分剪掉时,画面跳了,但底层的音乐和环境音是连续不断的。这种听觉上的连贯性,会像强力胶一样,把两个分离的视觉片段“粘”在一起。很多时候,只要BGM情绪到位,一个微不足道的跳切根本没人会注意到。所以,找一段合适的BGM,把它的音量调到恰到好处(别太大声抢了人声),然后铺满整个时间轴,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操作之一。
说到底,剪辑视频怎样剪辑中间部分,核心思想就两个字:“欺骗”。用各种视听技巧去“欺骗”观众的眼睛和耳朵,让他们感觉不到时间的断裂和空间的跳跃。剪辑,说白了,就是一场关于“取舍”的艺术,而高明的剪辑,就是懂得如何“忍痛割爱”,并且把割舍掉的部分藏得天衣无缝。
别怕把素材剪得支离破碎,真正的大师,时间线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切口。关键不在于你切了多少刀,而在于每一次挥刀之后,你有没有用更高明的手法,把伤口抚平。现在,打开你的剪辑软件,去对着你那段最不满意的素材,大胆地挥下第一刀吧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065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