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实话,有时候看视频,那字幕真是……碍眼!尤其是一些压制得死死的、嵌在画面里的字幕,看着糟心,想用又没啥用,或者就是纯粹觉得它破坏了画面的美感。作为常年跟视频打交道的人,这种“去字幕”的需求,那真是太普遍了。有人问,剪辑视频如何去掉字幕?这可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的,里面的门道可多了去了。
你得明白一个前提:想彻底去掉嵌在画面里的字幕,就像想把泼出去的水收回来一样,基本没可能做到完美无痕。为啥?因为它就是画面的一部分了,像素都混一起了。除非那字幕是单独一层、可编辑的,不然你只能想办法遮盖、替换或者巧妙处理。

那我们能做些啥呢?
第一招:最简单粗暴的——裁剪画面。
这个方法简直是懒人的福音,但只适用于字幕位于画面边缘的情况。比如,字幕就在视频底部或者侧边,而且不怎么影响主体内容。你用任何一款剪辑软件,Premiere Pro、Final Cut Pro、DaVinci Resolve甚至剪映、快影,都有裁剪功能。把视频的长宽比例调一下,或者直接拖拽画面边角,把字幕区域给“剪”掉。这招虽然简单,但缺点也很明显:牺牲了部分画面。如果字幕位置很高,或者视频主体内容就靠近边缘,这招就废了。想象一下,你剪掉了主角的半个脑袋,那还看啥?
第二招:遮盖法——用其他元素盖住它。
这招有点像“眼不见心不烦”。既然去不掉,那就拿点东西盖上。盖什么呢?
纯色条或模糊块 :这是最常见的。在时间线上,新建一个图层,放一个纯色的矩形条或者用模糊效果(Gaussian Blur、马赛克等)创建一个区域,调整大小和位置,刚好把字幕盖住。然后调整这个图层的透明度或者颜色,让它不那么突兀。比如,如果视频背景是比较暗的,你可以放一个半透明的黑色条;如果背景比较亮,放个白色或灰色条。甚至可以模仿原视频的背景颜色放个纯色块,假装它不存在。这招的好处是操作简单,对软件要求低;坏处是 破坏了原有画面 ,总感觉画面上多了一块“补丁”,不够自然。尤其对于字幕跳动、位置变化的情况,你还得费老大劲儿去做 关键帧动画 ,让这个遮盖物跟着字幕动,想想就头疼。
logo或水印 :如果你要给自己的视频加上logo或者水印,而恰好原视频的字幕位置能被你的logo盖住,那恭喜你,一箭双雕!直接把你的logo或者水印拖到时间线上方图层,调整位置和大小,盖住字幕。这招相对自然一些,因为很多视频都有logo,观众不会觉得太奇怪。但前提是你得有自己的logo,而且位置得配合得上。
新的字幕或信息条 :这招有点“以毒攻毒”的意思。既然原字幕碍眼,不如自己加新的!比如,原视频是外语无翻译的,你觉得机翻字幕烂,想自己重新做字幕。那干脆在原字幕位置或者附近,重新制作一条自己的字幕。或者,加一个信息提示条、进度条、花字什么的,只要能盖住原字幕就行。这招比较适合需要增加自己信息的场景,但同样 增加了工作量 。
第三招:画面替换或修复——高端操作,效果有限。
这招就比较玄乎了,而且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视频内容和字幕大小。
仿制图章或内容感知填充(Content-Aware Fill) :这玩意儿在图片处理软件里(比如Photoshop)很常见,用来修复或移除画面中的某个物体。有些高端视频剪辑软件(比如After Effects结合Premiere Pro)也有类似功能。原理是分析字幕周围的像素,然后“复制”或“智能填充”到字幕区域,试图“抹去”字幕的存在。听起来很美好,对吧?但实际操作起来, 效果嘛,就看天意了 。如果字幕背景是单一颜色或者纹理简单的,可能勉强能看。但如果背景复杂,比如人脸、快速移动的物体、水波纹什么的,用这招去处理,那画面分分钟变成“抽象派”艺术品, 残影、模糊、扭曲 那是家常便饭。而且,对电脑性能要求很高,处理起来非常耗时。
抠像(Keying)或蒙版(Masking)结合 :这招不是直接去掉字幕,而是通过抠像或者蒙版技术,把字幕上方的画面层(如果字幕是压在某一层上的,比如人脸)抠出来,再叠加到字幕下方。但这只对特定的视频结构有效,绝大多数情况下,字幕和背景是融为一体的,根本没法“抠”。所以这招用武之地非常有限。
第四招:最佛系的——改变观看方式。
如果以上方法都觉得麻烦或者效果不好,那只能改变自己了。
- 全屏观看 :有时候小窗口看视频,字幕显得特别大,特别碍眼。全屏后,字幕占画面的比例相对变小,可能没那么扎心了。
- 换个片源 :这个是最直接有效的。如果你能找到同一个视频的 无字幕版本 ,或者带 软字幕 (就是那种可以开关、调整大小位置的字幕)的版本,那岂不是皆大欢喜?很多资源网站或者字幕组都会提供不同版本的视频,多找找总没错。
- 接受它 :实在没办法,那就接受字幕的存在吧。把注意力放在视频内容上,慢慢训练自己去忽略掉那些碍眼的文字。有时候,强求完美反而失去了看视频的乐趣。
说到底,剪辑视频如何去掉字幕,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灵丹妙药。你得根据视频的具体情况(字幕位置、大小、背景复杂程度、是否移动等)以及你自己的技术水平和愿意投入的时间精力,选择最合适的方法。
对我来说,如果字幕是在边缘,我毫不犹豫地裁剪。如果字幕挡住了关键信息,或者实在影响观看心情,我会考虑用遮盖法,可能是纯色条,也可能是自己的logo。至于画面修复那些高端操作,除非是特别重要的项目,而且有充足的时间和性能强劲的电脑,否则我一般不碰,那简直是给自己找罪受。而如果只是随便看看,或者能找到更好的片源,我绝对不会在一棵歪脖子树上吊死。
记住,剪辑的目的是为了让视频更好地呈现内容,有时候为了“去掉”一个瑕疵而牺牲了更多,反而得不偿失。权衡利弊,选择最明智的方式,这才是视频处理的真谛。别被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的“去除”功能忽悠了,它们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。踏踏实实地分析问题,选择最靠谱的解决方案,这才是正经事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7897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