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到底怎么弄?有没有那种特别简单的法子,就跟剪纸一样,“咔嚓”一剪子下去,想要的就有了?呃,理论上是,操作起来嘛,得借点工具。你总不能真拿把剪刀往声波上戳啊,哈哈。这些工具呢,就是所谓的音频软件。市面上的音频软件那叫一个多,从免费的到专业的,眼花缭乱。
我个人觉得,如果你只是想简单地剪个音乐片段,比如就截取那么一段儿,弄个开头结尾,甚至加个淡入淡出让它听起来不那么生硬,压根儿用不着去折腾那些几千上万块钱、界面跟飞机驾驶舱似的专业货。咱就找点儿亲民的、傻瓜型的就行。

我最开始接触这个,那是好几年前了,那时候还是为了给朋友做个生日祝福视频,需要一段特别的背景音乐。网上一搜,“音乐剪辑软件”,弹出来一堆。头一个试试,卧槽,全是英文不说,按钮密密麻麻,点半天也不知道从哪儿下手。直接劝退!后来又试了几个,有的界面倒是中文了,但操作逻辑跟我的脑回路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,不是找不到导入文件的按钮,就是剪完了不知道怎么导出,导出吧,导出来的文件又巨占地方或者音质差得要死。那段时间真把我给折腾够呛。
最后是听一个懂行的朋友推荐,说先从 Audacity 试试?免费的,功能够用,全球人用得多,教程网上也好找。将信将疑地去下了个。嘿,别说,这界面看着虽然朴素了点儿,但上手真没那么玄乎。把你要剪的音频文件拖进去(或者点文件菜单里的打开也行),屏幕上就出来那波浪线了,就是所谓的波形图。这波形图是干嘛的?简单说,就是把声音的大小、变化可视化了。波浪高的地方通常是声音大、节奏强的地方,波浪平的地方可能就是安静或者停顿。看着波形图,你大致就能判断哪儿是前奏,哪儿是主歌,哪儿是副歌高潮了。
要截取片段,简单啊!就像你在 Word 里选中一段文字一样,用鼠标在波形图上你想保留的部分拖拽选中就行。选中后,旁边一般会有播放按钮,你可以点一下听听,是不是你要的那段儿。要是选中错了,或者范围不对,再重新拖拽呗,这玩意儿灵活得很。选中了想要的音乐片段,剩下的就好办了。要么是“删除”掉选中区域之外的部分(有些软件叫“保留选中”),要么是“复制”选中区域,然后在新建一个空白的工程里“粘贴”进去。我一般喜欢后者,就像从一堆面里挑出一根面条,然后单独放到碗里一样。
那怎么让开头结尾不那么突兀呢?尤其是高潮部分直接“咔”一下切掉,听着那叫一个生硬。这时候就得请出淡入淡出这个功能了。选中你截取片段的开头一小段儿,点一下“淡入”,软件就会自动把这段声音从无到有慢慢增强,听着就柔和多了。结尾同理,选中末尾一小段,点“淡出”,声音就会从有到无慢慢减弱。这样处理过的音乐片段,用起来就舒服多了。
除了 Audacity,还有一些更轻量级的音频软件,或者说是音乐剪辑工具。比如有些在线的音频编辑器,直接在浏览器里就能用,方便是方便,但功能嘛,也就最基础的截取、拼接。还有些国产的,界面做得挺漂亮,操作也傻瓜,但可能免费版会有限制,比如只能导出特定格式,或者加水印什么的,得注意看清楚。如果你是在 Mac 系统下,自带的 GarageBand 其实也是个挺强大的工具,虽然主要是做音乐的,但用来剪辑音频那也是大材小用了,不过功能多意味着上手可能要稍微花点儿时间。
再说说文件格式的事儿。我们平时听的音乐,最常见的就是 MP3 了,体积小,兼容性好。但有时候你可能拿到的是 WAV 啊、FLAC 啊,这些可能是无损格式,音质更好,但文件巨大。剪辑完导出的时候,软件会让你选择导出什么格式。如果你只是为了当铃声啊、配乐啊,导出成 MP3 就足够了,而且记得选个合适的比特率(bitrate),别太低,不然音质损失太厉害听着像电话音;也别太高,没必要,占地方。有时候你可能需要把一种格式转换成另一种,这时候就需要格式转换功能了,或者干脆找个专门的格式转换工具。很多音频软件都自带这个功能。
整个过程听起来是不是没那么难?其实它就是个细致活儿。最花时间的往往不是软件操作,而是你得反复听,确定要截取的那个点,前一秒不行,后一秒可能就对了。尤其配视频的时候,得跟画面卡上点,那叫一个磨人。但是!当你最终剪出那个完美片段,跟你的需求严丝合缝,听起来顺滑流畅,那种满足感,“嘿,成了!”真的挺有成就感的。
所以,别被那些专业的名词吓倒。电脑上剪辑音乐片段,入门真不难。找个合适的音频软件,从最基本的截取、淡入淡出开始练手,多听、多试,你很快就能掌握这门小技术。它能让你的生活便利不少,无论是给手机换个个性铃声,还是给自己的小作品加点声色,都挺实用的。大胆去尝试吧!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7867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