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,你想学剪辑了。
是刷短视频刷多了心痒痒,还是想给自己的旅行生活留个纪念?不管为什么,这念头一旦冒出来,就跟野草似的疯长。然后你一头扎进去,打开B站、YouTube,搜索“剪辑教学”,哗啦一下,成千上万的视频糊你一脸。PR、FCPX、达芬奇、剪映……光是软件名就让你眼花缭乱。什么J-cut、L-cut、匹配剪辑、跳剪……每个字都认识,连起来却像天书。

别慌。这太正常了。当年我也是这么过来的,对着满屏幕的按钮和时间线,感觉自己像个误入驾驶舱的猴子,哪儿也不敢碰。
今天这篇,我不想跟你扯那些高深的理论。那些东西以后再说。咱们就聊点最实在的,能让你立刻、马上、现在就动手剪出一条“看着还行”的片子的东西。这算是一份来自过来人的“避坑指南”,或者说,是你在正式上路前,我塞给你的一张手绘地图。
第一步,也是最关键的一步:选对你的第一把“武器”。
别听那些大神上来就推荐你用什么好莱坞同款的达芬奇。那玩意儿是强,强到能调出《沙丘》的质感,但也复杂到能让你在入门阶段就怀疑人生。
我的建议?如果你纯粹是想玩玩短视频,记录生活,发发抖音朋友圈。那么,手机端的剪映,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。别瞧不起它。它功能齐全,操作逻辑清晰得像小学生的课本,而且拥有一个庞大到离谱的素材库。什么热门音乐、特效、贴纸,一键就能用。它能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,体验到把一堆零散素材变成一个完整视频的成就感。这种正反馈,对于新手来说,比什么都重要。
但,如果你对视频创作有点野心,不满足于模板化的东西,想正儿八经地把它当个技能。那么,电脑端的软件是绕不过去的。这里我强烈推荐达芬奇(DaVinci Resolve)。
为什么是它?原因简单粗暴:它在专业功能上几乎能和PR掰手腕,但它……免费!是的,基础版完全免费,而且没有任何功能限制,足够你从入门用到进阶。它的调色模块更是业界标杆。当然,它上手会比剪映难一些,但相信我,这个学习曲线绝对值得投资。先用剪映找到感觉,再无缝切换到达芬奇,这是我个人认为性价比最高的路径。
第二步:忘掉所有技巧,先学会“整理”
这可能是所有教程里最不酷,但也是我最想强调的一点。素材整理是剪辑的生命线。我见过太多新手,把几十个G的素材一股脑全扔进一个文件夹,文件名是“MOV_001”、“MOV_002”……然后开始剪。剪到一半,想找个特定镜头,完了,在大海里捞针,心态直接崩掉。
动工之前,请务必、一定、千万要养成这个习惯:
- 建立总文件夹 :比如“xx旅行Vlog”。
- 在总文件夹里建子文件夹 :至少包含“视频素材”、“音频素材”、“图片/字幕素材”、“工程文件”、“导出成片”这几个。
- 给素材重命名 :别嫌烦。把“MOV_001”改成“海边日落-远景”、“人物特写-笑”这种描述性的名字。
这个过程可能要花你半小时,但它能在后续剪辑中,为你省下无数个小时的抓狂和暴躁。这就像做菜前,你得先把葱姜蒜切好,把肉腌上。准备工作做足了,后面炒菜才能行云流水。
第三步:粗剪,别怕“丑”
现在,打开软件,新建一个项目,把你的素材拖到时间线上。欢迎来到剪辑的核心地带。
新手最容易犯的错,就是一开始就追求完美。对着一个镜头反复看,调来调去,一两个小时过去了,时间线上还孤零零地躺着几秒钟的片段。
千万别这样。
粗剪阶段,你的唯一任务,就是搭建视频的骨架。像搭积木一样,把你要用的片段,按照你脑海里故事的顺序,一个一个扔到时间线上。暂时不用管转场,不用管配乐,甚至连镜头的精确入点出点都不用太在意。
这个阶段的核心是“筛选”和“排序”。把那些废话、口误、镜头晃得像地震的片段,统统扔进垃圾桶。只留下那些“能用”的、“信息量足够”的镜头。完成之后,你的时间线可能看起来很粗糙,镜头之间是硬切,节奏也乱七八糟。没关系。你已经完成了最重要的一步——把一个混沌的故事,理出了一个清晰的脉络。
第四步:精剪,注入灵魂
如果说粗剪是搭骨架,那精剪就是赋予血肉和灵魂。这时候,你需要关注一个剪辑中最迷人也最玄学的东西——节奏感。
什么是节奏?说白了,就是观众看你视频时的呼吸。
你可以试着跟着你选的背景音乐来剪。音乐的鼓点、旋律的起伏,都是天然的剪辑点。在一个鼓点切入下一个镜头,在一个段落高潮处给一个震撼的画面。慢慢地,你会发现你的视频“唱”了起来。
还有一些小技巧,比如J-Cut和L-Cut。听着专业,其实很简单。J-Cut就是下一个画面的声音,提前出现在当前画面里;L-Cut则是当前画面的声音,延续到下一个画面里。这种声画不同步的处理,会让镜头之间的切换无比顺滑,感觉就像电影一样。自己动手试一下,你会瞬间明白它的魔力。
还有B-Roll,也就是补充画面。比如你在拍一个采访,总不能让观众一直盯着一个人的脸看三分钟吧?那多无聊。这时候,你就可以切入一些和他说话内容相关的画面,比如他工作的场景、他提到的物品特写等等。B-Roll不仅能让你的视频信息量更丰富,也是掩盖剪辑痕迹、调整节奏的神器。
第五步:调色和声音,临门一脚
很多人觉得,剪辑就是剪画面。大错特错。声音和色彩,占据了视频观感的半壁江山。
声音方面,除了背景音乐,别忘了音效(SFX)。一个开门的音效,一个风声,一个打字的键盘声,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,能瞬间让你的视频变得“真实”和“高级”。去网上找一些免费的音效包,大胆地用起来。
色彩方面,对于新手,我不要求你学什么复杂的调色理论。你只需要做到两点:
- 统一色调 :确保你视频里所有片段的白平衡和曝光基本一致,别上一个镜头是暖黄色,下一个镜头就冷冰冰的蓝。
- 套用LUT :LUT可以理解为视频的“滤镜”。很多网站都有免费或付费的LUT下载。找一个符合你视频情绪的套上,整个画面的质感立刻就能提升一个档次。当然,套用后可能还需要微调一下曝光和对比度,让它看起来更自然。
做完这些,恭喜你,你的第一条片子,大概率已经能超越朋友圈里80%的作品了。
最后,我想说,看再多教程,听再多理论,都不如你自己打开软件,把一段糟糕的素材,想办法剪得不那么糟糕。剪辑是一门手艺,手艺的精进,没有捷径,唯有练习。
别怕剪得烂,所有大神都是从剪出一堆烂片开始的。你的时间线,就是你的画布。去犯错,去尝试,去创造。这个过程,远比你想象的更有趣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269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