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不是也刷到过那种电影混剪,明明就是你看过的电影,可是在别人手里,几个镜头一拼,配上那该死的BGM,哎,一下就戳到你心窝子里了?看得你热血沸腾,或者眼泪汪汪。然后你一拍大腿,我也行!结果打开剪辑软件,对着一堆素材,两眼一抹黑,完全不知道从哪儿下手。
别急,这事儿,真没那么玄乎。你缺的不是天赋,也不是什么高级设备,就是缺个人给你捅破那层窗户纸。今天,我就来当这个捅窗户纸的人,不跟你扯那些虚头巴脑的理论,就聊点实在的,能让你立马用上的东西。

第一步,也是最重要的一步:找“魂”
动剪刀之前,你先别急着去下电影,别急着去搜什么热门BGM。你先问自己一个问题:我想表达什么?
是那种“虽千万人吾往矣”的孤勇?还是爱情里求而不得的酸楚?是那种燃到头皮发麻的战斗场面?还是某个角色一生的跌宕起伏?
这个,就是你视频的“魂”。你所有的剪辑动作,都得绕着这个“魂”转。没“魂”的视频,就是一盘散沙,镜头再炫酷,转场再丝滑,也只是个空架子,观众看完就忘了,连个赞都懒得给你点。
怎么找这个“魂”?很简单。*可以是一句台词。比如《一代宗师》里的“念念不忘,必有回响”。OK,那你整个视频就围绕“执念”和“等待”来做。*可以是一种情绪。比如“破碎感”。那你就可以去找各种角色心碎、绝望、流泪的瞬间。*可以是一个主题。比如“成长”。那就找一个角色从青涩到成熟的关键镜头。
先把这个核心定下来,死死地钉在你的脑子里。接下来的所有操作,都是为了让这个“魂”更突出,更扎人。
第二步:淘金,而不是搬砖——素材的选择与处理
有了“魂”,我们就要开始找承载它的“肉体”了——也就是电影素材。
我跟你说,找素材的过程,特别像一个寻宝猎人,在浩瀚的片源里淘金。很多人犯的第一个错误,就是把整部电影拖进剪辑软件,那不叫剪辑,那叫给自己找罪受。
正确的做法是“预剪辑”。什么意思呢?
你先完整地、带着你的“魂”去看一遍电影。看到符合你主题的镜头,哪怕只有一两秒,立马记下时间点。比如,你要剪“孤勇”,看到主角一个人逆着人流走,眼神坚毅,记下来!看到他浑身是伤还在笑,记下来!
这个过程,就是把电影里那些闪光的金子,一颗一颗地挑出来。片源的清晰度至关重要,别找那些带水印、画质糊成马赛克的,那是对你作品和观众眼睛的双重不尊重。现在找个1080P甚至4K的片源,不难吧?
把这些挑出来的“金子”片段,单独剪出来,放进一个新建的文件夹。这样,你的素材库里,就全都是高相关的精华片段了。这会让你接下来的剪辑工作,效率提高十倍不止!
第三步:动刀,让镜头“开口说话”
好了,万事俱备,只欠“剪辑”这阵东风了。这一步,技术和感觉各占一半。
1. 节奏!节奏!还是该死的节奏!
一个视频的命脉,就是节奏感。好的节奏能带着观众呼吸,让他完全沉浸在你的情绪里。怎么控制节奏?
卡点 :这是最基础也是最有效的手段。但 卡点 不只是踩着音乐的重音鼓点切镜头那么简单。高级的 卡点 ,是卡情绪。音乐舒缓,你的镜头切换就慢一点,多用一些长镜头;音乐进入高潮,鼓点密集,你的镜头就可以一两秒甚至零点几秒一换,快速切换,制造紧张感和冲击力。别一个劲儿地傻快,要张弛有度,像呼吸一样,有吸气,有呼气。
转场 :别再用软件里那些花里胡哨的叠化、翻转了,求你了!除非你有特殊的创意,否则,最牛逼的转场,就是“无转场”。靠什么?靠动作和镜头逻辑。比如上一个镜头是A主角挥拳,下一个镜头立马接B主角出拳的特写,这就是一个漂亮的动作转场(Action Match Cut)。或者上一个镜头是主角看着天空,下一个镜头直接切广阔的天空,这就是视线转场。用镜头的内在逻辑去连接,比任何特效都高级。
2. 情绪放大镜:调色和声音
原始的电影画面和声音,是为电影本身服务的。但你要做的,是把它们抽出来,为你自己的“魂”服务。
调色 : 调色 不是简单地加个滤镜。它是给画面穿上一层情绪的外衣。你想表达压抑、绝望,就把饱和度降低,增加对比度,色调偏冷蓝。你想表达温暖、回忆,就让色调偏暖黄,画面柔和一点。去学学最基本的色彩理论,橙色代表温暖,蓝色代表忧郁,红色代表危险或激情。你的颜色,要和你的主题、你的 BGM 同频。
BGM和音效 :声音是视频的另一半灵魂。 BGM 的选择,能直接决定你视频的生死。别老是用那些抖音烂大街的神曲,去找一些纯音乐,或者电影原声(OST),尤其是那些情绪递进感强的。更重要的是 音效 !很多人剪辑只在乎背景音乐,完全忽略了 音效 。下雨时的雨声、挥拳时的风声、心跳声、脚步声……这些细微的 音效 ,才是让你的视频充满质感和沉浸感的法宝。有时候,在高潮部分把 BGM 抽掉,只留一个角色的喘息声或者心跳声,那种力量感,比任何音乐都震撼。
3. 字幕的艺术:画龙点睛
别把字幕当成可有可无的翻译工具。字幕是你直接和观众对话的窗口,是你的“嘴替”。
- 字体和排版 :选一个符合你视频气质的字体。文艺的用宋体,有力量的用粗黑体。别用那些花里胡哨的艺术字。字幕的位置也很关键,不一定非要放在最底下,有时候放在画面中的特定位置,能起到引导视觉、强化情绪的作用。
- 时机 :字幕什么时候出现,什么时候消失,都是学问。让字幕配合台词和音乐的节奏,像跳舞一样出现和隐去,而不是从头到尾傻傻地挂在那里。
最后,我想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
工具永远只是工具,无论是用手机上的剪映,还是电脑上的Pr、达芬奇,它们都只是你思想的延伸。真正决定你作品上限的,是你对电影的理解,对情绪的感知,和你想要表达的欲望。
别怕剪得不好。我剪的第一个视频,现在回头看,简直是“车祸现场”。但那又怎样?每一次剪辑,都是一次你和电影的深度对话。你剪的不是视频,是你自己的感受。
多看,多拉片,去分析那些你觉得牛逼的视频,它为什么牛逼?它的节奏是怎么控制的?它的颜色和音乐是怎么配合的?看得多了,那些感觉自然就长在你手上了。
忘了那些条条框框,忘了那些所谓的“爆款公式”。找到你真正被打动的那个瞬间,然后用你的方式,把它放大,分享给更多人。你的剪辑,就是你讲故事的方式。现在,去打开你的软件,开始吧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236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