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么剪辑视频音乐?大神级卡点配乐秘籍,让小白秒变高手!

说真的,每次刷到那些配乐平淡如水、卡点生硬得能把人脚趾头尬到抠出三室一厅的视频,我这心里就堵得慌。感觉就像一盘顶级食材,被一个只会撒盐的厨子给糟蹋了。怎么剪辑视频音乐?这问题,问的人太多,但真正答到点子上的,没几个。很多人以为,不就是把一首歌拖进剪辑软件,拉到头,剪到尾,完事儿?

如果你也这么想,那这篇东西,你得好好看。

怎么剪辑视频音乐

咱们先别急着打开剪辑软件。真的,先关上。你得先问自己一个要命的问题:你的视频,它到底想说个啥?是想让人笑得打滚,还是哭得抽噎?是想让人看完热血沸腾,立马想去跑个十公里,还是只想安安静-静地,展示一份午后阳光下的慵懒?

看,这就是音乐的根。音乐不是视频的背景墙,它是视频的灵魂伴侣,是情绪的放大器。你给一个讲述失恋故事的Vlog配上一首《好运来》,你觉得合适吗?那简直是公开处刑。所以,第一步,永远是找对“人”,也就是找对那首能跟你视频同呼吸、共命运的BGM。别总去扒那些烂大街的热门曲子了,听觉疲劳不说,还特容易让你的视频泯然众人。去一些无版权音乐网站,或者一些独立音乐人的主页上淘宝,那里头,藏着真正的宝藏。

好,现在假设你找到了那首“天选之曲”。接下来,才是真正的“动手”环节。

最基础的,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:音量的把控。

我见过太多视频,人声和BGM在那儿打架,谁也不服谁,观众听得脑仁疼。记住一个词:音频闪避(Audio Ducking)。听着专业,其实简单得要死。就是当有人说话的时候,BGM的音量要自动、优雅地降下去;人不说话了,它再缓缓地升上来。这就像一个懂事的配角,主角登场,它就默默退到一旁,绝不抢戏。现在几乎所有的剪辑软件都有这个功能,甚至可以一键设置,你不用,真的亏大了。

然后,我们来聊聊那个让无数人痴迷的——卡点。

卡点,绝不是简单地把画面的切换点,对准音乐的“动次打次”。那是最低级的卡点,是机器都能干的活。真正的卡点,是“卡情绪”、“卡节奏”。

什么意思?

一首歌,它有主歌、副歌,有前奏、间奏,有高潮、有缓和。你的视频画面,也应该有相应的情绪起伏。把最精彩、最震撼的画面,放在音乐最高潮的部分,这叫“大卡点”。比如一个大全景的航拍镜头,配上音乐里鼓点和交响乐一起爆发的瞬间,那种感觉,头皮发麻。

但光有大卡点,视频会显得很“喘”。你需要“小卡点”来丰富细节。音乐里可能有一个很轻微的鼓点,一个清脆的钢琴音,甚至是一个歌手的换气声。你可以让画中人一个眨眼、一次转身、一个杯子放下的动作,正好对上这些细微的节点。这种不经意的契合,会给人一种“天作之合”的惊喜感。

别死盯着波形图上的那些高峰。戴上耳机,闭上眼睛,用你的身体去感受音乐的脉搏。哪里让你想点头,哪里让你想跟着摇摆,哪里让你的心跳漏了一拍——这些,才是你下刀的地方。

再进阶一步,我们来谈谈“声音的设计”。

一个真正高级的视频,它的声音世界是立体的,绝对不只有一首BGM。它有音效(SFX),有环境音(Ambiance)

举个例子,你拍一个清晨在咖啡馆的镜头。如果只有BGM,那这个画面是“哑”的。但如果你加上磨豆机的声音、咖啡师拉花时蒸汽棒的“呲呲”声、远处客人轻声交谈的嗡嗡声、杯子碰撞的清脆声响……你看,这个空间瞬间就活了。观众好像不是在“看”,而是在“进入”你的画面。

这些音效去哪儿找?网上有大把的音效库,免费的付费的都有。别怕麻烦,去搜集,去整理。一个转场,加上一个“Whoosh”的音效,整个感觉就流畅丝滑了。一个慢动作,配上一个心跳声,紧张感瞬间拉满。音效,就是给你的视频世界添砖加瓦,让它从一个平面模型,变成一个可以呼吸的真实空间。

最后,我想聊点形而上的。剪辑视频音乐,本质上是一种二次创作。你不是音乐的搬运工,你是在用你的理解,去解构这首音乐,再用你的画面,去重塑它。有时候,一首歌你可能只用了它的前奏;有时候,你可能把它的副歌重复了三遍;有时候,你甚至会用两首完全不同风格的歌做拼接,来实现情绪的巨大反转。

这没有公式,没有标准答案。唯一的标准,就是你的感觉。它是否让你的故事更动人了?它是否让观众的情绪被调动了?

别再把音乐当成可有可-无的附属品了。它和你的画面一样重要,甚至更重要。因为画面作用于眼睛,而声音,直抵人心。现在,打开你的项目,把你那条干巴巴的音轨删掉,重新开始,用我说的这些方法,去为你的视频,寻找并穿上那件最合身的“音乐外衣”。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2275.html

Like (0)
Previous 1分钟前
Next 2022-12-14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Please Login to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