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该死的黑边,是不是?辛辛苦苦拍了一条视频,素材棒极了,情绪也到位,结果一放进剪辑软件,好家伙,上下或者左右两条又粗又黑的玩意儿,像两块狗皮膏药,死死地贴在那,瞬间就让整个画面的质感LOW了八个度。本来是电影感,现在直接变“资料视频”。这口气,咱剪辑人能咽下去吗?当然不能!所以今天,咱就来盘一盘,这剪辑视频如何去黑边的门道,把它治得服服帖帖。
你得先明白这黑边是从哪来的。它不是鬼,也不是软件跟你作对,它就是个老实人,叫“比例不匹配”。啥意思?就是你拍的视频画面的长宽比,跟你项目设置的或者最终要发布的平台(比如抖音是9:16,B站是16:9)的长宽比,对不上号。比如你用手机竖着拍了段视频(9:16),想传到横屏的B站(16:9),那可不就得在左右两边给你补上黑块,才能填满整个屏幕嘛。就像你非要把一张竖着的照片塞进一个横着的相框里,两边肯定要留白啊。

懂了病根,就好下药了。下面给你几味药方,从简单粗暴到精雕细琢,总有一款适合你。
第一招:简单粗暴,放大裁切
这是最直接,也是最多人下意识会用的方法。操作起来简直不要太简单,就是选中你的视频素材,直接把它等比例放大,直到画面撑满整个屏幕,把视频黑边完全挤出去。在剪映里,你用两个手指在预览窗口上“捏”一下,放大就行;在Premiere Pro(我们都叫它Pr)或者Final Cut里,你就在“效果控件”里找到“缩放”那个选项,拉大数值。
但是,朋友,这招是“伤敌八百,自损一千”。为啥?因为你放大了画面,就意味着你裁掉了画面原有的部分内容!如果你的主体在画面边缘,这一放大,可能直接就把人头削掉一半,或者把关键道具给裁没了。而且,放大也会导致画质的损失,尤其是你本身素材分辨率就不高的时候,放大后那马赛克,简直感人。所以,这招只适用于那些主体非常居中,且裁掉一些边缘也无伤大雅的镜头。用之前,一定得三思,看你损失的东西值不值得。
第二招:主流之选,背景模糊
这一招,可以说是目前解决视频黑边问题的最优解,也是最符合大众审美的方案。你在各种短视频、VLOG里肯定见过无数次了。
具体操作是这样的:1. 把你的视频素材复制一层,轨道上就有上下两条一模一样的视频了。2. 选中下面那一层的视频,把它放大,放大到能完全填满整个屏幕。3. 给下面这层视频,加上一个“高斯模糊”或者类似的模糊效果,把模糊值调到一个合适的程度,让它看起来既能填充背景,又不会抢了主体画面的风头。4. 搞定!
这样一来,你不仅完美解决了黑边问题,还得到了一种朦胧的、有层次感的高级背景。它和你的主画面内容是同源的,所以色彩和动态都非常和谐。这种方法,既保证了主画面的完整性,又提升了整体的视觉丰富度,简直是一举两得。无论是剪映还是达芬奇,这个功能都是标配。强烈推荐,谁用谁知道。
第三招:创意填充,玩出花样
如果你觉得背景模糊有点“大众脸”,想让自己的视频更具个性和设计感,那么,是时候打开你的脑洞了。别忘了,那两条黑边所在的地方,其实是你的一块“画布”啊!
你可以这么玩:*纯色/渐变色背景:最简单的,在视频底层铺一个色块。这个颜色可以是你品牌的主色调,也可以是从视频画面里吸取的一个颜色,保证视觉统一。高级一点就玩渐变色,氛围感立刻就上来了。*图片/壁纸背景:找一张符合你视频主题的高清图片作为背景。比如,你拍的是美食视频,可以找一张木纹、大理石纹理的图片做背景;你拍的是旅行VLOG,可以找一张地图或者当地风景的静态图片。这一下,主题性就出来了。*动态背景/特效:如果你会用一些AE之类的软件,或者你的剪辑软件里有动态背景素材,那就更酷了。可以用一些流动的粒子、光斑、或者MG动画来填充视频黑边区域。这能极大地提升视频的动感和酷炫程度。
这种剪辑视频如何去黑边的思路,已经不单单是“去除”,而是“利用”和“设计”了。它把一个缺陷,变成了一个展示你创意和审美的窗口。当然,这要求你对整体的视觉风格有更好的把握,别填充得花里胡哨,反而抢了主画面的戏。
根源上的思考:拍摄时就解决问题
说了这么多后期补救的法子,其实最好的方法,永远是“预防”。在你按下录制键之前,就想好你的视频最终要在哪个平台发布。
如果你主要是做横屏内容,拜托,拍摄的时候就把你的手机横过来!这是最最最重要的一点!别偷懒,别觉得竖着拿手机舒服。你前期舒服一秒钟,后期剪辑就得痛苦一小时。从源头上保证你的素材比例是正确的,那后面这些关于去黑边的烦恼,就根本不存在了。
当然,我们也要接受一个事实,就是有时候,黑边本身也是一种风格。在很多电影里,导演会故意使用不同的画幅比例来表达情绪或者区分时空,黑边的存在反而成了一种艺术语言。所以,别把去黑边当成一个必须完成的死任务。在动手之前,先问问自己:这个黑边,真的非去不可吗?它是不是,也挺酷的?
总而言之,剪辑视频如何去黑边,技术上并不复杂,关键在于你的思路。是选择牺牲画面的裁切,还是选择和谐的模糊填充,抑或是把它变成你的创意画板,这背后体现的,都是你作为一名创作者的思考和审美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225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