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跟我提Edit页面了,至少现在别提。咱们聊点真正性感的——达芬奇快速剪辑的心脏,那个一度被老炮们嗤之以鼻的Cut Page。
我得承认,刚从别的剪辑软件转到达芬奇那会儿,我看到底下那个“快编”图标,心里也是犯嘀咕的。这玩意儿,界面这么简洁,功能按钮少得可怜,是给新手玩的“简化版”吧?一个专业的剪辑师,怎么可能用这个?

然后?然后我就被现实狠狠地抽了一记耳光。
现在,我敢说,90%的剪辑师,在拿到素材的第一步,都应该泡在Cut Page里。这不是什么暴论,这是无数个项目Dui出来的血泪经验。为什么?因为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你看待和处理素材的方式。它追求的不是精雕细琢,而是思想的极速物化。
它的灵魂就两个字:快。快到不讲道理。
咱们先拆解一下这个页面的“反人类”设计,你马上就能明白它的天才之处。
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个双时间线。上面那条,是整个项目的“卫星地图”,永远全局在线,让你对整体结构了如指掌。下面那条,是你正在操作的“街景地图”,局部放大,精准操作。你再也不用疯狂地按“+”和“-”去缩放时间线了!那种在无尽的轨道里迷失方向的感觉,在Cut Page里,不存在的。你的精力,被彻底解放,只用专注在故事本身。
然后,是那个神一样的功能——源磁带(Source Tape)。
想象一下,你拍了一天的素材,几十上百个零散的MOV或者BRAW文件躺在媒体夹里。传统的工作流是什么?一个一个双击,在源监视器里设置出点入点,再拖到时间线上。烦不烦?累不累?达芬奇快速剪辑的逻辑是,忘掉那些该死的文件名吧!
它把整个素材箱(Bin)里所有乱七八糟的片段,按照你的排序,无缝拼接成一整条长长的、虚拟的“素材带”。你只需要转动滚轮,就能像看一部超长的电影一样,把所有能用的镜头都过一遍。看到喜欢的画面?直接一个“I”键标个入点,一个“O”键标个出点,然后“啪”一下,一个“附加到结尾”或者“智能插入”,这条镜头就乖乖地躺到你的时间线上了。整个过程行云流水,你的灵感根本没机会被打断。这哪是剪辑?这简直是在素材的海洋里冲浪!
说到这儿,就不能不提那个物理外挂——Speed Editor剪辑键盘。
如果你觉得光用鼠标键盘在Cut Page里已经很快了,那Speed Editor简直就是给你装了个涡轮增压器。那个金属旋钮的冰凉触感和恰到好处的阻尼,当你用它来“滚动”源磁带时,你的手指成了思维的延伸。找素材不再是“工作”,而是一种直觉性的探索。左手控制旋钮和常用功能键,右手甚至可以端杯咖啡。剪辑,从未如此优雅。
上面的“智能插入”(Smart Insert)、“附加到结尾”(Append)、“波纹覆盖”(Ripple Overwrite)、“特写”(Close Up)……这些按钮,每一个都是为了让你忘记技术细节而生的。
比如你正在剪一个采访,主镜头是A-cam的全景。你想在中间插入一个B-cam的特写镜头来掩盖剪辑点。在传统Edit页面,你得精确定位,把特写素材拖到上一层视频轨道,再调整长度。但在Cut Page配合Speed Editor,你只需要在源磁带里找到那个特写,按一下“特写”按钮。Duang!达芬奇自动帮你把这个镜头放在上一层轨道,并且长度刚刚好。简直是魔法。
说白了,Cut Page逼着你先讲好一个故事,而不是一开始就去抠什么一两帧的细节。它的整个工作流,就是为了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,把脑子里的故事框架给搭出来。这个阶段,我们称之为“粗剪”或者“初剪”。
谁最需要这种达芬奇快速剪辑的理念?
是那些做短视频的、做Vlog的、做新闻快讯的、剪辑纪录片素材的……所有那些跟时间赛跑,需要在海量素材里快速筛选、快速组合的内容创作者。你今天拍的素材,恨不得一个小时后就要出片。用传统方式,光是整理和浏览素材就得耗掉你半条命。而用Cut Page,你可能一边浏览素材,一边就把粗剪做完了。
当然,我不是说Edit页面就没用了。恰恰相反。Cut Page和Edit Page是绝佳的搭档,它们分别对应着剪辑的两个不同阶段。
Cut Page是感性的、是冲动的、是速度与激情。它负责搭建骨架,让故事从无到有。Edit Page是理性的、是精密的、是庖丁解牛。它负责精修,处理复杂的音轨、添加字幕、做精细的变速和关键帧动画。
我的工作流通常是这样:所有素材进来,先在Cut Page里用“源磁带”模式飞速过一遍,把能用的料全部扔到时间线上,快速排个序,把故事的起承转合给定了。这个版本可能会很粗糙,节奏也可能有问题,但没关系,它是一个坚实的地基。然后,我才会切换到Edit页面,开始我熟悉的精细化操作,像个工匠一样打磨每一个细节。
如果你至今还在抗拒Cut Page,觉得它“不专业”,我真心劝你,放下成见。找个小项目,强迫自己只用这个页面去完成初剪。忘掉鼠标,如果条件允许,搞一个Speed Editor。去感受那种思维和操作无缝衔接的“心流”状态。
达芬奇快速剪辑的核心,从来不是简化功能,而是优化流程,是让你回归到剪辑的本质——讲故事。当你不再被繁琐的操作所束缚,你的创造力,才真正开始飞翔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212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