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不是也总有这种抓狂的时刻:拍了条视频,人物表现、光线、构图都挺满意的,结果一看,好家伙,背后那个乱七八糟的杂物堆、不小心入镜的路人甲,简直是视觉灾难。整个画面的高级感瞬间被拉到地平线以下。这时候,脑子里就一个念头疯狂敲鼓:视频剪辑怎么虚化背景?把那些碍眼的东西全都变成一团柔和的光斑,该有多好!
别急,这事儿,说难不难,说简单也需要点门道。我刚开始玩视频那会儿,也为这事儿熬过不少夜,从手机APP的“一键傻瓜”模式,到专业软件里对着蒙版一帧一帧死磕,各种坑都踩过。今天,我就把压箱底的干货掏出来,跟你好好聊聊,从青铜到王者的背景虚化玩法。

入门级操作:手机App的“魔法”与“陷阱”
现在谁手机里还没个剪映、必剪之类的APP?它们简直是短视频创作者的福音。想做背景虚化,最快的方法就在这里。
操作思路,说白了,就三个字:抠、叠、晕。
- 复制图层 :把你想要处理的视频片段,先复制一份,让它们上下重叠。
- 虚化底层 :选中下面那层视频,找到“特效”里的“模糊”效果,比如最常见的 高斯模糊 ,直接往上一加。这时候整个画面都糊了,别慌,这才到第二步。
- 抠出上层 :回到上面那层没动的视频,使用APP里最神奇的功能—— “智能抠像” 或“移除背景”。点一下,AI就会自动帮你把人物给抠出来。
Duang!奇迹发生了。被抠出来的人物,叠加在被模糊掉的背景上,一个看起来“德味”十足的背景虚化效果,不就出来了?
这招,我称之为“快餐式虚化”。优点是快、无门槛、零成本。应付一下日常的Vlog,或者发个朋友圈,绝对够用。
但!是!你很快就会发现它的“陷阱”。AI抠图,毕竟不是人脑,它在处理头发丝、半透明物体或者人物快速移动的时候,特别容易“翻车”。你会看到人物边缘出现一圈尴尬的白边或者锯齿,像劣质的贴纸画。而且,这种模糊是均匀的、扁平的,缺少真实镜头那种由近及远、富有层次感的过渡。说白了,有点假。
所以,如果你只是想快速解决问题,手机APP是你的好朋友。但如果你对画质有那么一点点追求,想让作品看起来更“电影感”,那咱们就得进阶了。
进阶级玩法:专业软件里的“精雕细琢”
是时候打开你的电脑,请出Premiere Pro (Pr) 或者 DaVinci Resolve (达芬奇) 这两位大神了。在这里,视频剪辑怎么虚化背景就不再是一键点击,而是一门手艺活。
核心工具,还是那两样:蒙版(Mask)和模糊(Blur)。
这里的逻辑和手机APP类似,但每一步的控制权都交还到了你的手上。
想象一下,你现在是一个数字雕刻家。
首先,你还是得复制一个视频图层,对下层应用高斯模糊或者更高级的镜头模糊效果。
关键来了,上层的人物不再是靠AI一键抠出,而是需要你亲手“绘制”一个蒙版。用钢笔工具,沿着人物的轮廓,一个点一个点地圈出来。这个过程,需要极大的耐心。你圈出来的范围,就是画面中保持清晰的部分,圈外的,就是被下层模糊效果所替代的背景。
“可是,视频里的人是会动的啊!”
没错!这正是专业软件的强大之处,也是最折磨人的地方——蒙版跟踪(Mask Tracking)。
你可以尝试让软件自动跟踪你画好的蒙版。它会分析画面的运动,尝试让蒙版紧紧贴住你的主角。如果你的视频背景和人物反差很大,运动又不剧烈,那恭喜你,软件可能会帮你搞定80%的工作。
但大多数情况,机器总会犯错。这时候,你就得开启“苦力模式”:逐帧调整。一帧一帧地播放,哪里蒙版跑偏了,就手动给它拽回来。这个过程,我们叫“K帧”。几秒钟的视频,可能就要K上成百上千帧。那感觉,就像是在数字世界里做刺绣,枯燥,但完成后的成就感也无与伦比。
这种方法做出来的效果,是手机APP完全无法比拟的。你可以精细地控制蒙版的边缘羽化,让清晰的人物和模糊的背景之间过渡得无比自然,柔和得像奶油化开。你还可以根据需要,调整模糊的强度、形状,甚至模拟出不同镜头焦外光斑的效果。
这,才是真正的“创作”。它耗时、费力,但你的作品会因此拥有灵魂。
降维打击:从源头解决问题,前期拍摄的“物理外挂”
聊了半天后期处理,其实,关于视频剪辑怎么虚化背景,最高级的答案,根本不在剪辑软件里,而在你的相机上。
后期虚化,本质上是一种“模拟”,一种“补救”。而前期拍摄实现的,是真正的光学虚化。
那种融化开的背景,那种奶油般的光斑,那种把主角从环境中一把拽出来的强烈立体感,都源于三个物理世界的黄金法则:
大光圈(Large Aperture) :这是最重要的“外挂”。你的镜头上会有一个f值,比如f/1.8, f/2.8, f/4。这个 数字越小,代表光圈越大 ,允许进入镜头的光就越多,同时,景深就越浅,背景虚化效果就越梦幻。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愿意花大价钱去买一颗f/1.4甚至f/1.2的定焦镜头,为的就是那一口极致的虚化。
长焦距(Long Focal Length) :你有没有发现,用长焦镜头(比如70-200mm)拍人像,背景很容易就虚了?长焦能“压缩”空间,把远处的背景拉近并模糊掉。即使光圈不够大,用长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漂亮的背景分离。
靠近主体,远离背景 :这是最容易被忽略,但也最立竿见影的技巧。让你的相机离拍摄的人物近一些,同时,让你的人物离他身后的背景墙、树林、街道远一些。这个距离差越大,即便用手机拍摄,也能获得一定程度的自然虚化。
所以,你看,最牛的视频创作者,他们思考的起点,永远在拍摄现场。他们会通过选择合适的镜头、调整相机参数、精心安排人物和背景的位置,来“物理地”创造出想要的景深效果。这种光学层面上的虚化,其质感、光斑形状、过渡的自然度,是任何后期算法都难以完美复刻的。
后期软件里的操作,更像是锦上添花,或者是在前期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的一种无奈之举。
所以,回到最初的问题,视频剪辑怎么虚化背景?
我的答案是:它是一条从易到难,从“术”到“道”的修炼之路。
- 如果你是刚入门的玩家,那就大胆拥抱手机APP的便利,用“智能抠像”快速实现你的想法。
- 如果你是追求极致画面的发烧友,那就沉下心来,在Pr和达芬奇里,用蒙版和跟踪去一帧一帧地打磨你的艺术品。
- 而如果你想真正成为一个影像的掌控者,那就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拍摄本身吧。去理解光圈、焦距和空间的关系,用镜头,而不是用鼠标,去创造那片迷人的、焦外的世界。
玩视频嘛,工具只是手段,你想要表达的那个故事、那种情绪,才是核心。找到最适合你当前阶段的工具和方法,然后,去创作吧。那个被虚化掉的杂乱背景之上,站着的,是闪闪发光的你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208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