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真,每次我刷到那种为了发横屏平台,硬生生把一个竖屏视频放在中间,两边留着巨大、尴尬的黑边时,我心里都咯噔一下。那感觉,就像一件挺好看的衣服,被套了个不合身的麻袋,瞬间土味值拉满。其实,解决这个问题,也就是搞定视频怎么剪辑边框大小这点事,简直是视频创作者的必修课,而且,比你想象的要简单得多,甚至可以说,是最好玩的环节之一。
这事儿,绝不只是“消除黑边”那么简单粗暴。边框,玩好了,是你视频的画框、是你情绪的延伸、是你风格的签名。它能把一个平平无奇的手机素材,硬生生拽出电影感;也能让乱糟糟的背景,变得整洁有序,让观众的眼睛老老实实地聚焦在你想要表达的主体上。

所以,别再让你的视频“裸奔”了。今天,我就把压箱底的干货掏出来,从手机党到专业派,从基础操作到骚操作,掰开了揉碎了,跟你聊透视频怎么剪辑边框大小这门手艺。
手机党福音:用「剪映」轻松拿捏
我知道,大多数人剪视频,第一选择绝对是手机。方便嘛,随时随地都能来一段。那我们就从国民级App「剪映」说起。
你以为剪映里有个按钮叫“边框大小调整”?天真了。这事儿得曲线救国。
核心思路其实是:改变画布,而不是直接动视频。
来,跟我走一遍:
- 导入素材,先别管它。 把你那个竖屏拍的,或者尺寸奇奇怪怪的视频先扔进去。
- 关键一步:找「比例」。 在底部工具栏,划拉一下,找到那个叫「比例」的图标。点进去,你会看到各种平台的预设尺寸,什么16:9(横屏)、9:16(竖屏)、1:1(正方形),应有尽有。比如,你想把一个9:16的竖屏视频,发到一个16:9的平台,你就选择16:9。
- 画布出来了,黑边也出来了。 这时候,你的视频就孤零零地躺在画布中间,两边是咱们最讨厌的黑边。别慌,好戏才刚开始。
- 再点「背景」。 就在「比例」旁边不远。点进去,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了!
这里头,剪映给你准备了三板斧:
- 颜色填充: 最简单,但也最考验审美。你可以选择纯色,比如经典的白色、黑色,或者根据你视频的色调,吸取一个主题色。白色边框显得干净、文艺,有点日系杂志的感觉;黑色嘛,永远的电影感,能压住画面,让视觉更集中。千万别选那些饱和度高得辣眼睛的颜色,除非你是在做儿童节目。
- 样式背景: 剪映自带了海量背景图,从模糊光斑到简约纹理,你可以慢慢挑。说实话,我用得不多,总觉得有点模板化,容易跟别人“撞衫”。
- 画布模糊: 这!才!是!精!髓!也是我个人最推荐的玩法。选择了「画布模糊」,你会发现,原来的黑边区域,被你视频画面本身的放大、模糊版本给填满了。这种 模糊背景 的好处简直不要太多:
- 无缝衔接: 背景和你的主体画面色调是统一的,视觉上非常和谐,一点不突兀。
- 突出主体: 因为背景是模糊的,观众的视线自然而然地会集中在中间清晰的主体视频上。
- 拯救画质: 有时候你源视频画质一般,放大当背景一模糊,嘿,那些噪点、瑕疵全看不见了,反而有种朦胧美。
你可以选择不同程度的模糊,我一般喜欢拉到第二或第三档,既能看出背景的轮廓,又不至于抢戏。这招,几乎是所有竖屏转横屏视频的万金油。
进阶玩家:来PR里耍点真功夫
如果你已经不满足于手机上的小打小闹,开始用Premiere Pro(简称PR)或者Final Cut Pro(FCPX)这类专业软件,那视频怎么剪-辑边框大小的自由度,可就上天了。
在PR里,逻辑也差不多,但操作更精细。
假设,我们还是要把一个1080×1920的竖屏视频,放进一个1920×1080的横屏序列(也就是项目)里。
- 建立正确的序列。 这是第一步,也是最重要的一步。新建序列时,就设定好你最终想要的尺寸,比如1920×1080。
- 扔素材,调大小。 把竖屏素材拖到时间线上,它会显得巨大,或者很小。别担心,选中它,在左上角的「效果控件」里,找到「缩放」。调整这个百分比,直到你的视频主体在画面里大小合适。
- 创造“边框”层。 这才是PR的魅力所在。这里的边框不是一个按钮,而是你亲手创造的图层。
- 模糊背景玩法Pro Max版: 把你的视频素材复制一份,放到下面一层(V1轨道)。然后,把V1轨道的这个素材,在「效果控件」里,「缩放」拉到巨大,直到它能完全铺满整个16:9的画面。接着,去「效果」面板,搜一个叫「高斯模糊」的效果,拖给V1轨道的素材。在「效果控件」里调整模糊度,一个专业级的 模糊背景 就诞生了。你甚至可以给这个背景层再调个色、降点亮度,让主体更突出。这可比剪映里那几档固定的模糊要自由太多了!
- 色块边框,自定义一切: 不想要模糊背景?行。在项目面板右键,新建一个「颜色遮罩」,选你喜欢的任何颜色。把它拖到视频素材的下一层(V1轨道),铺满。然后调整V2轨道上你的主视频的「缩放」和「位置」,一个自定义颜色的边框就有了。你甚至可以给这个色块加点渐变、加点纹理,完全看你心情。
- 图片边框,打造专属风格: 你可以自己设计一个PNG格式的带透明通道的“画框”图片,导入PR,放在视频的上一层(V3轨道)。这一下,你的视频就有了独一无二的视觉标识。很多做复古Vlog的博主就喜欢这么干,整个拍立得相纸或者老电视的边框,那味儿一下就对了。
PR里的操作,本质上就是图层堆叠的艺术。你的视频是中间那层,边框就是下面那层(背景)或者上面那层(画框)。理解了这个,你就能玩出无数花样。
一些可能会让你翻车的“坑”
工具教给你了,但审美这东西,更重要。有几个常见的坑,我必须提醒你一下:
- 脏乱的模糊背景: 如果你的原视频画面本身就非常杂乱,比如在人群中手持拍摄,那放大模糊后,背景就是一坨五颜六色的马赛克,巨丑。这时候,还不如用纯色背景来得干净。
- 边框喧宾夺主: 无论是颜色、亮度还是动态效果,边框永远是配角。别搞个比主视频还抢眼的边框,那就本末倒置了。
- 忽略安全区域: 加了边框后,视频的有效显示区域就变小了。你的字幕、logo千万别贴着边框放,要留出呼吸空间,也就是所谓的“安全框”,不然看着特别憋屈。
说到底,视频怎么剪辑边框大小,技术只是敲门砖。它考验的,是你对画面构成、色彩搭配和视觉引导的综合理解。它不是一个孤立的步骤,而是你整个创作流程中的一部分。
下一次,当你再面对一个尺寸不合适的视频时,别再简单粗暴地让黑边占据你的屏幕了。把它当成一次再创作的机会,用颜色、用模糊、用一个精心设计的画框,去赋予它新的生命。这小小的边框,可能就是你的作品从“还行”到“哇塞”的关键一步。动手试试吧,你会爱上这种掌控画面的感觉的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204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