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,最直接的,也是很多人最先想到的,就是转场。喏,就是两个镜头之间怎么连接。别告诉我你只会用那个最原始的“溶解”或者“推移”。PR自带的转场效果其实挺多的,从简单的交叉溶解、叠化,到有点花哨的百叶窗、魔方,甚至还有一些模拟转场,比如闪白、闪黑。有时候啊,一个干净利落的硬切反而是最棒的转场,特别是节奏快的时候。但我个人还挺喜欢那个辉光溶解,用好了能给画面加点柔和梦幻感。还有一些第三方插件,那转场效果就更五花八门了,什么故障风、运镜转场、卡通转场……看得人眼花缭乱。但记住啊,转场是服务内容的,不是来抢戏的。除非你想故意做个风格化特别强的视频,不然那些花里胡哨的,慎用!真的,慎用!
然后呢,就是让画面“变身”的那些视频特效。这块就太 обширно (extensive) 了。最最基础的,肯定少不了调色!哦,我的老天爷,Lumetri Color面板简直是我的命!原始素材可能灰蒙蒙的,或者颜色不对,通过调整曝光、对比度、高光、阴影、白平衡,再用HSL Secondary抠抠某个颜色范围调整,哇塞,画面瞬间就活过来了!你能把白天调成黄昏,把阴天调得阳光明媚,或者做成冷峻的电影感。调色这东西,学问大着呢,不是加个滤镜那么简单。还有LUTs(查找表),可以直接套用很多电影或者特定风格的调色预设,但套上去不一定完美,还得自己微调。

除了调色,还有改变画面外观的。比如,模糊效果,最常用的高斯模糊,给背景虚化,给人物打码(虽然一般不用PR打),或者做一些过渡效果。锐化呢,让画面细节更突出,但别太过,容易噪点。还有那些风格化的特效,像卡通、马赛克、查找边缘,能做出一些特殊的艺术效果。再来点扭曲变形的,比如凸镜、波纹,有时候做一些创意视频会用到。
不得不提的还有抠像!绿幕抠像、蓝幕抠像,这是很多视频的必需品。PR自带的Ultra Key就挺好用,把人或者物体从纯色背景里抠出来,然后换个背景。虽然比不上AE里抠得那么细致,但在PR里做简单抠像足够了。记得调整好容差、蒙板、边缘这些参数,别让抠出来的人物边缘毛毛糙糙的。
再说一个超级实用的:稳定器!Warp Stabilizer,简直是手持拍摄的救星。特别是你拿着手机或者小相机边走边拍的时候,画面那个晃啊,看着眼晕。扔个Warp Stabilizer上去,它能自动分析画面运动,然后帮你把画面变稳。当然,不是万能的,太晃的素材它也救不回来,有时候还会出现边缘变形或者“果冻效应”,但大多数时候,它真的能让你的素材可用度大大提升。
运动效果也是特效的一种,虽然基础,但极其重要!控制素材的位置、缩放、旋转、不透明度,这些都在“效果控件”面板里。配合关键帧!啊,关键帧!这是让一切“动”起来的灵魂!你想让一个Logo从屏幕外飞进来?用关键帧设置位置。想让画面从小变大推近?设置关键帧调整缩放。想让文字闪烁?设置关键帧调整不透明度。所有的动画效果,追根溯源都离不开关键帧的运用。
还有时间重映射!你想做慢动作或者快动作?就用它!不是简单地拉长或缩短片段,时间重映射能让你在视频的某个点突然变慢,然后在另一个点又变回正常速度,甚至倒放。配合速度曲线,可以做出非常有节奏感的变速效果。
文字,也就是字幕和标题,也有特效可以玩。PR自带的基本图形面板现在做文字动画挺方便的,设置字体、颜色、大小,然后用关键帧控制位置、缩放、不透明度,就能做出简单的进出场动画。你还可以给文字加上描边、阴影、背景。高级点儿的,可以配合一些第三方文字动画预设,或者直接在AE里做好再导入。
别忘了调整图层!这玩意儿太牛了。你想给一段视频里的好几个片段都加上同样的调色效果或者滤镜?不用一个个复制粘贴,新建一个调整图层,拉到所有需要加效果的片段上面,然后把特效加到这个调整图层上就行了。它就像一个透明的盖子,盖在哪些素材上面,哪些素材就受到它的影响。批量操作、统一风格,全靠它。
最后,虽然不是“画面”特效,但音频特效也超级重要!声音不好,视频效果大打折扣。降噪、去混响、均衡器(EQ)是基础。你可以用降噪滤掉背景的嗡嗡声或电流声,用均衡器调整声音的频率,让对话更清晰或者音乐更有力。还有混响、延迟等效果,给声音增加空间感或者做一些特殊音效。
你看,PR里的特效真的多如牛毛。从最基础的剪切、过渡、调色,到复杂的稳定、抠像、时间控制,再到各种花里胡哨的滤镜和动画。但说到底,这些都只是工具。一个好的剪辑师,不是看他会用多少种特效,而是看他能不能根据视频内容和风格,恰到好处地使用这些工具,让画面和声音更好地服务于故事本身。别被那些酷炫的预设迷惑了双眼,先从基础的学起,理解每个特效的作用,然后才能灵活运用,剪出有灵魂的作品。就像画画一样,颜料和笔刷再多再好,也得看画家怎么下笔,对吧?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7854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