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真的,每次有人问我“发视频怎么剪辑”,我脑子里都不是先蹦出什么软件、什么教程。我想到的是一个画面:一个人,对着电脑屏幕上那堆乱七八糟的素材,眼神迷茫,鼠标悬在半空,不知道从哪儿下手。这感觉,太熟悉了。
很多人把剪辑想得太玄乎,要么就是觉得特简单,不就是剪掉不要的,拼起来就行了嘛。错!大错特错。剪辑这玩意儿,压根不是个技术活儿,它是个手艺活儿,更是一门关于“节奏感”的艺术。你视频火不火,一半的命,都攥在剪辑师手里。

别上来就问用什么软件。剪映、Final Cut、Premiere、达芬奇……这些都只是工具,是你的刀,你的锅铲。一个厨子菜做得好不好,关键不是他用德国进口双立人还是咱家楼下买的王麻子,关键是他懂不懂火候,懂不懂食材搭配。剪辑,一个道理。当然,非要说的话,新手从剪映入手,绝对没错。手机上划拉划拉,电脑上拖拖拽拽,功能足够你从小白玩到进阶,还免费,要啥自行车。
好,我们现在假设你已经拍了一堆素材,也装好了软件。打开它,深吸一口气,准备跟素材大战三百回合。
第一步,别搞什么花里胡哨的,先做粗剪。什么是粗剪?就是把所有能用的、不能用的、拍得好的、拍得烂的素材,一股脑全扔到时间线里,然后像个无情的屠夫一样,把那些废话、口误、镜头晃动、没对上焦的片段,咔咔咔,一刀切掉。别心疼!你拍了半小时,可能最后能用的就三五分钟,这太正常了。粗剪的目的只有一个:把矿石里的废土先刨掉,留下那些可能藏着金子的石头。这个阶段,你的视频会很丑,像个断断续续的残次品,没关系,所有大片都是从这步走过来的。
粗剪完了,接下来,才是真正见功夫的地方——精剪。这才是决定你视频是白开水还是鸡尾酒的关键。
精剪的核心,我再说一遍,是节奏感。你的视频得像一首歌,有前奏,有高潮,有结尾。不能从头到尾一个调调,观众三秒就划走了。怎么制造节奏感?
1. 学会“呼吸”。你不能把所有画面都顶得满满当当,一句接一句,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。要留白,要停顿。比如,在一个情绪激动的地方,说完一句话,可以接一个空镜头,或者是一个人物沉思的特写,哪怕只有一两秒。这一两秒,就是给观众的“呼吸”时间,让他们消化你刚才的信息,酝酿情绪。你看那些电影大师,哪个不是玩停顿的高手?
2. 声音是灵魂。我告诉你,一个视频的质感,70%来自声音。别不信。你把一个画面拍得再牛,配个破锣嗓子的BGM,瞬间完蛋。*背景音乐(BGM):千万别随便找个热门歌曲一铺到底。音乐是用来烘托情绪的,不是用来填补空白的。你讲故事的时候,就用舒缓的、叙事性的音乐;产品展示的时候,就用轻快、有动感的;到了燃点,音乐必须给我“炸”起来!而且,音乐的鼓点、节奏,最好能和你画面的切换点对上,这叫“卡点”,最基础也最有效。*音效(SFX):这才是大神和小白拉开差距的地方。你的转场,加上一个“Whoosh”的音效;你打字,配上键盘的“咔哒”声;你喝水,要有“咕咚”的声音。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东西,能瞬间让你的视频变得有血有肉,充满沉浸感。去找个音效包吧,你会发现新大陆的。*人声处理:如果你有口播,拜托,一定要把人声处理干净。降噪、加一点混响,让声音听起来更饱满、更专业。没人愿意听一个全是杂音、忽远忽近的声音。
3. 玩转画面。剪辑不只是切画面,更是组织画面。*转场:别再用那些PPT式的翻页、溶解了,土掉渣。最常用也最高级的转场,就是硬切。但是,为了让硬切不那么生硬,你可以用J-Cut和L-Cut。啥意思?简单说,就是声音先行(J-Cut,下一段视频的声音先出来,画面后出来)或者画面先行(L-Cut,上一段视频的画面还在,下一段的声音先进来)。这种音画不同步的剪法,会让你的视频衔接如丝般顺滑,简直是无形装逼的利器。*调色:这是给视频“化妆”。原始素材就像素颜,灰蒙蒙的。通过调色,你可以把它变成日系小清新,也可以是港风王家卫。调色不是简单地拉个滤镜就完事了。你要去理解色温、色调、对比度、饱和度这些基本概念。总的原则是,确定你视频的整体风格,然后所有画面的色调都往这个风格上靠,保持统一。一个视频里红橙黄绿青蓝紫都齐了,那不是调色,那是调色盘翻了。*字幕:这年头,谁还不是静音刷视频啊?所以,字幕是刚需!别用那傻大黑粗的默认字体。去找一些好看的字体,给字幕加个描边或者底色,让它清晰、好看。现在流行的那种自动识别语音的“动态字幕”,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,节奏感超强,也能极大地提升完播率。剪映就有这个功能,一键生成,懒人福音。
最后,我想说点掏心窝子的话。别一开始就想着搞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制作。你刚学剪辑,就像刚学做菜,先从西红柿炒鸡蛋开始。先学会把视频剪通顺,把故事讲明白,把节奏做舒服。在这个基础上,再慢慢去加特效、玩花活儿。
剪辑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过程,你的审美、你的幽默感、你对世界的看法,都会融入到你剪的每一帧里。所以,多看,多看牛逼的片子,看他们是怎么切换镜头的,怎么用音乐的。然后,多练,别怕错,把你脑子里的想法,大胆地去实现。你剪的第一个视频,现在回头看,可能烂到不忍直视。但正是那个“烂片”,才是一切的开始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203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