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急着打开软件,真的,先别急。
我知道你现在对着一堆素材,可能几十个G,也可能上百个G,手机拍的、相机录的,乱七八糟,感觉头都大了。心里就一个念头:怎么给视频剪辑?这玩意儿到底从哪儿下手?

我跟你讲,大部分人一开始就错了。他们以为剪辑就是把视频片段拼起来,加个音乐,上个字幕。技术上是没错,但这样做出来的东西,顶多叫“视频拼接”,离“剪辑作品”还差着十万八千里。
视频剪辑,说白了,是讲故事,是创造情绪,是控制观众的呼吸。你不是个操作工,你是个魔术师,是个导演,是第二次创作的核心。记住这个心态,再往下看。
第一步:扔掉剪刀,先拿起笔(或者键盘)
对,你没看错。最牛的剪辑师,在动鼠标之前,脑子里已经把片子“剪”过一遍了。
你得干嘛?拉片。把你拍的所有素材,从头到尾,完整地看一遍。别快进,别跳。准备好一个记事本或者备忘录,一边看一边记。
记什么?
- 黄金片段 :哪些镜头让你眼前一亮?一个绝美的空镜,一个人物真情流露的瞬间,一句说到心坎里的话。把这些片段的时间码记下来,旁边标注“必用!”或者画个星星。
- 故事线索 :这些杂乱的片段,能串起一个什么样的故事?是成长?是旅途?是一次美食的探索?哪怕是个vlog,也得有个大致的“开端-发展-高潮-结尾”的结构。把你能想到的故事结构,潦草地写下来。
- 情绪和节奏 :你希望这个视频最终是什么感觉?是燃到爆炸,还是温馨治愈,或者是搞笑沙雕?这个感觉,决定了你后面选择什么样的音乐,用什么样的剪辑节奏。
这个过程,我们行话叫“顺片”,枯燥,但是极其重要。没有这一步,你后面就是无头苍蝇,剪到哪儿算哪儿,最后出来的东西肯定是一盘散沙。
第二步:大刀阔斧的粗剪,别心疼!
好了,现在可以打开你的剪辑软件了。不管是手机上的剪映,还是电脑上的Premiere、DaVinci Resolve或者Final Cut Pro,都行。工具不重要,思路最重要。
粗剪阶段,就一个字:快!
你的目标,就是根据第一步写下的故事线,把所有“能用”的素材,按照大致的顺序,扔到时间线上。把那些拍糊了的、晃得天旋地转的、没说清楚话的,统统删掉!别犹豫,别心疼!剪辑就是一门取舍的艺术,你删掉的废片越多,留下的精华就越闪光。
这个阶段,不要去管什么精细的卡点,不要去调色,不要加特效。你的任务就是搭建起整个视频的骨架。把故事的起承转合给弄明白了。剪完一遍,你会得到一个时长可能还很长、看起来很粗糙的版本。
别怕,这很正常。这个版本是给你自己看的,它告诉你:“嘿,这个故事大概能讲成这样。”
第三步:精剪,给视频注入灵魂
粗剪是体力活,精剪就是艺术创作了。这是整个流程里最耗时,也最见功力的地方。
你要干嘛?
- 打磨每一个剪辑点 :上一段和下一段的衔接,是直接切过去(硬切),还是做一个淡入淡出?是不是可以玩点高级的?比如用J-Cut或者L-Cut,让上一个画面的声音延续到下一个画面,或者让下一个画面的声音提前进来。这种声音和画面的交错,会让转场变得无比丝滑,一点都不突兀。
- 寻找节奏的“呼吸感” :一个片子不能从头到尾都是一个节奏。该快的时候,用连续的短镜头、快速的切换,营造紧张感;该慢的时候,放一个长镜头,配上舒缓的音乐,给观众喘息和回味的空间。这种张弛有度,就是所谓的“节奏”。你可以跟着背景音乐的鼓点去剪,这是最简单的入门方法。
- 用好你的 B-roll (补充画面) :什么是B-roll?简单说,就是你采访一个人时,他说“我喜欢喝咖啡”,这时候切一个咖啡的特写镜头,这个特写就是B-roll。它能让你的视频信息量更丰富,视觉上不单调。一个美食视频,如果没有那些食材的特写、滋滋冒油的慢动作,光看一个人对着镜头说“好吃”,那得多无聊?
第四步:背景音乐和音效,不是配角,是主角!
我敢说,一个视频的成功,50%靠画面,另外50%就靠声音。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一点。
- 选音乐 :别再用那些被用烂的抖音神曲了,求求了。花点时间去专业的音乐网站(比如Artlist, Epidemic Sound,或者国内一些免费商用资源站)找一首真正符合你视频情绪的音乐。音乐是你视频的灵魂,它能瞬间把观众带入你设定的情境里。
- 做音效 :为什么电影看起来那么有质感?音效!开门声、风声、打字声、喝水声……这些细微的声音,能让你的世界变得“真实”。给你的转场加上一个“嗖”的音效,给你的字幕出现加上一个“哒”的打字声,整个片子的质感立马就不一样了。音效是骨架,音乐是灵魂,两者缺一不可。
第五步:调色和包装,临门一脚
到这一步,你的视频已经基本成型了。最后就是化妆,让它看起来更漂亮。
- 调色 :调色不是简单地加个滤镜。它是统一整个视频的色调,并且渲染情绪。你想表达温馨,就往暖色调(黄、橙)上靠;你想表达科技感或者悲伤,就往冷色调(蓝、青)上靠。先进行一级校色,把画面的曝光、白平衡调整到正常水平,然后再进行二级调色,创造风格。如果不会复杂的操作,可以尝试用一些高质量的LUTs(色彩查找表),但千万别下手太重,搞得画面失真。
- 字幕和标题 :字幕是刚需,保证观众在静音状态下也能看懂。字体要清晰易读,别搞那些花里胡哨的艺术字。标题和一些关键信息的包装,可以做得稍微有点设计感,但前提是不能影响信息传递。
做完这一切,从头到尾再看一遍。有没有觉得别扭的地方?有没有节奏不对的剪辑点?把这些小瑕疵全部修改掉。
恭喜你,你的作品,诞生了。
这个过程,听起来复杂,但每一步都是在为最终的呈现服务。怎么给视频剪辑?它不是一个技术问题,而是一个思维问题。你要从一堆原始的、无序的素材里,发现美,创造故事,传递情感。
别怕犯错,你删掉的每一帧,都是你进步的勋章。现在,去打开软件,开始你的创作吧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199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