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不是也受够了?那些冗长、拖沓,像老太太裹脚布一样的视频素材。观众的耐心,早就被短视频喂得只有三秒了,你还指望他们看你那半天没动静的空镜头?别傻了。剪辑视频怎么加倍速,这根本不是个“技巧”,这是现在做视频的“生存技能”。
咱们聊点实在的。你拍了一段延时摄影,车流、云朵,本来想表现时间的流逝,结果发现速度还是不够快,看得人想打瞌睡。或者你录了个做菜的全过程,中间那些切菜、等待的环节,说真的,谁要看啊?这时候,视频变速就是你的救世主。它能把一分钟的无聊等待压缩成三秒的利落转场,能让平淡的画面瞬间充满节奏感和活力。

先从最接地气的说起吧,剪映。几乎人手一个的APP,要是连这个都玩不转,那可真说不过去了。操作简直是傻瓜式的,把你的视频片段拖进时间轴,选中它,底下工具栏里找到“变速”,点进去。里面有两个选项,“常规变速”和“曲线变速”。
常规变速,顾名思义,就是整个片段匀速变化。你想让它快两倍,就往右拖动那个小滑块到2x。你想让它快八倍,就拖到8x。简单粗暴,立竿见影。用在什么地方?比如快速展示一个产品的组装过程,或者一段长途旅行的风景快放,效果拔群。但记得,下面有个“变声”的开关,你要是不想让视频里的人说话声变成尖嘴猴腮的卡通音,最好把它关了,或者直接把原声分离出去,静音掉,后期配上一段带劲的BGM,那感觉,一下子就上来了。
但真正能让你和别人拉开差距的,是曲线变速。这玩意儿,才是变速的灵魂。它不是一条道走到黑的匀速,而是有起有伏,像心电图一样。剪映给你预设了好几个模板,比如“蒙太奇”、“英雄时刻”,你点一下,视频就会在某个节点突然加速,然后又猛地放慢。这种节奏的突然变化,能瞬间抓住观众的眼球。你想想,一个篮球运动员起跳扣篮的瞬间,起跳时正常速度,空中滞留时零点五倍速慢放,球入篮筐后,周围观众的欢呼用四倍速快放……整个画面的张力,是不是“噌”地一下就出来了?这,就是时间重映射的魅力所在,只不过在手机端,它被简化成了更直观的“曲线变速”。
当然,如果你想真正地成为一名剪辑师,而不是一个APP操作员,那我们必须得聊聊电脑端的专业软件,比如Adobe Premiere Pro,我们都叫它PR。
在PR里,剪辑视频怎么加倍速的玩法就多得多了,也专业得多。
最基础的,右键点击时间轴上的视频素材,选择“速度/持续时间”,弹出一个对话框,直接输入你想要的百分比。200%就是两倍速,500%就是五倍速。简单,但有点死板。我更喜欢用快捷键Ctrl+R(Mac是Command+R),肌肉记忆,啪一下就弹出来了,效率!
还有一个我个人特别喜欢的工具,叫速率拉伸工具,快捷键是R。你把鼠标指针移动到视频片段的末尾,它会变成一个带左右箭头的图标,这时候你按住鼠标左键,往前拖动,视频片段就变短了,播放速度也就变快了。往后拉,它就变长变慢了。这个操作非常直观,就像你在拉伸一根橡皮筋,长度变了,密度(也就是速度)也跟着变了。当你需要把一段视频精确地卡到一个音乐节拍上时,这个工具简直是神器。
然而,PR里真正的王者,还得是时间重映射。这和剪映的曲线变速是一个妈生的,但PR里的它,是完全体。你在视频片段上右键,找到“显示剪辑关键帧” -> “时间重映射” -> “速度”。这时候,你的视频片段中间会出现一条横线。这条线,就是你的速度控制线。
想让哪一段加速?按住Ctrl键(Mac是Command),在线上点击一下,就打上了一个“关键帧”。你把两个关键帧之间的那段线,整段往上提,这段视频的速度就加快了。往下拉,就变慢了。更绝的是,你可以把关键帧那个小小的菱形掰开,形成一个坡度,这样速度的变化就是平滑过渡的,而不是生硬的跳跃。从正常速度丝滑地加速到四倍速,再丝滑地减速到慢动作,那种视觉冲击力,是普通变速完全无法比拟的。做一些高级的转场,或者VLOG里情绪的渲染,全靠它了。一个简单的开箱视频,你把撕开快递盒的过程,用时间重映射做一个从慢到快的加速,那种期待感和爽快感,会直接翻倍。
最后,说几个无论用什么软件都得注意的“坑”:
帧率问题 。你一个24帧的视频,非要给它加个十倍速,那画面会卡得像幻灯片。因为软件是靠“丢帧”来实现加速的,帧率太低,丢完就没几帧了,自然不流畅。所以,想做大幅度的变速,前期拍摄时,如果设备允许,尽量用高帧率去拍,比如60帧,120帧。
音频处理 。前面提了一嘴,加速后的音频会变得又尖又怪,俗称“尖嘴猴声”。绝大多数情况下,我们处理 视频加速 时,都会把原声分离掉,换上背景音乐或者音效。音乐的节奏,甚至可以成为你变速的依据。
别滥用 。加速是个好东西,但不能贪杯。如果你的视频从头到尾都在快进,观众会觉得头晕眼花,根本抓不住重点。变速是为了突出重点,强调节奏,而不是为了炫技。好的剪辑,是让观众感觉不到剪辑的存在,变速也是同理。
所以,剪辑视频怎么加倍速?它不只是一个按钮,一种工具。它是一种叙事的手法,一种控制观众情绪的魔法。从剪映的轻松上手,到PR的精雕细琢,你掌握的不仅仅是技术,更是掌控视频节奏的权力。现在,打开你的剪辑软件,去给那些沉睡的素材,注入一针强心剂吧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191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