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剪辑完成如何导出?超详细保姆级教程,告别模糊画质!

终于,时间线上最后一个素材卡准了点,音乐也fade out得恰到好处,你长舒一口气,感觉自己刚刚完成了一部惊世杰作。然后呢?然后就到了那个让无数新手头疼,也让不少老手翻车的最后一步——导出。

PR剪辑完成如何导出,这事儿说简单也简单,Ctrl+M一按,随便点个预设,完事。但你真的甘心吗?辛辛苦苦调色、配乐、卡点,最后导出的视频糊得跟打了码一样,或者文件大到离谱,上传传到地老天荒。这感觉,就像你精心化了个妆,出门前却被人泼了一脸水,前功尽弃。

pr剪辑完成如何导出

所以,别偷懒,也别害怕。导出这个事儿,你只要搞懂了几个核心参数,它就跟你的左手右手一样听话。

一、梦开始的地方:导出快捷键与界面

当你确认时间线上的一切都完美无瑕,按下神圣的Ctrl+M(Mac是Command+M),PR就会把你带到一个全新的世界——导出设置窗口。

别慌。看到那密密麻麻的选项,我知道,很多人,尤其是新手,人就麻了。但其实我们真正需要关心的,就那么几个地方。

首先,你的目光应该落在右侧的设置面板上。这,就是你作品的“准生证”,上面每一项都决定了它最终的“样貌”和“体重”。

二、格式:视频界的“普通话”——H.264

“格式”这个选项,点开来能吓你一跳,AVI、MOV、MPEG-2……一大堆你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的格式。

记住我的话,在99%的情况下,你只需要选择一个格式:H.264

为什么?因为H.264是当今视频领域的绝对霸主,是视频界的“普通话”。你上传到B站、抖音、YouTube,或者发到微信、钉钉,它都能完美兼容。它最牛的地方在于,能用相对较小的文件体积,保留非常不错的画质。我们管这个叫“高压缩比”。

所以,别去碰那些奇奇怪怪的格式了,除非你有非常特殊的交付要求(比如电视台要的某种特定编码)。对于我们绝大多数内容创作者来说,H.264就是你的唯一答案,信我。

三、预设:懒人福音,但不能全靠它

格式下面是“预设”。你可以把它理解成餐厅里的“套餐”。PR给你配好了各种场景下的参数组合,比如“匹配源 – 高比特率”、“YouTube 1080p Full HD”等等。

新手图省事,直接选个“匹配源”就导出了。行不行?行。但很多时候,它不是最优解。比如你的源文件本身码率就很高,用“匹配源”导出来,文件可能会巨大无比。

我的建议是,你可以拿预设当做一个起点,比如你要发YouTube,就先选个“YouTube 1080p”,然后再去微调下面的参数。这才是从新手到进阶的正确打开方式。

四、视频参数:决定画质和体积的“灵魂”

重头戏来了。展开下方的“视频”选项卡,这里面的每一个滑块和勾选项,都捏着你视频的命脉。

分辨率与帧率

通常情况下,这里的“宽度”、“高度”、“帧率”都应该和你序列的设置保持一致。PR默认会勾选“匹配源”,你不用动它。比如你剪的是1920×1080、25帧的视频,这里就应该是对应的数值。

比特率设置 (Bitrate Settings):最重要的核心!

如果说导出设置是心脏,那比特率就是心房。它直接决定了你视频的清晰度和文件大小。

什么是比特率?你可以粗暴地理解为“每秒钟视频所包含的数据量”。数据量越大,画面信息就越丰富,也就越清晰,但文件体积也越大。就像一根水管,水流量越大,装满一个水桶就越快,这个“水桶”就是你的视频文件。

这里有几个选项,你必须搞懂:

  • CBR(恒定比特率) :Constant Bitrate。从头到尾,不管画面是静止还是剧烈运动,都用同一个码率。简单粗暴,但很浪费空间。一般直播或者有特殊需求的场景才用。我们平时剪辑,基本不用。

  • VBR(可变比特率) :Variable Bitrate。这是我们的好朋友!它的意思是,PR会智能地分析你的画面,画面简单(比如一个纯色背景的采访)的时候,就用低一点的比特率;画面复杂(比如一个特效满天飞的转场)的时候,就用高一点的比特率。这样既保证了画质,又节约了文件大小。

而VBR又分两种模式:

  • VBR,1次传递 (1 Pass) :PR过一遍你的视频,边分析边导出。速度快,效果还行。适合导出一些草稿或者要求不高的视频。

  • VBR,2次传递 (2 Pass) :这才是我们追求高质量成片的终极选择!PR会先完整地扫描一遍你的整个时间线,心里有个数,知道哪里复杂哪里简单,做好标记。然后再进行第二次扫描,这一次才是真正的编码导出。它就像一个聪明的画师,先打个草稿,再精细上色。虽然速度会慢一倍,但导出的画质和文件大小控制,绝对是顶级的。 强烈推荐,只要你时间允许,无脑选 VBR 2次

目标比特率和最大比特率

选了VBR之后,下面会出现两个滑块:“目标比特率”和“最大比特率”。

  • 目标比特率 (Target Bitrate) :这是你希望视频平均保持的码率。
  • 最大比特率 (Max Bitrate) :这是在遇到极其复杂的画面时,允许PR临时飙升到的最高码率。

这个值到底该设置多少?没有标准答案,但有经验之谈。对于我们日常上传到主流视频平台的1080P视频:

  • 目标比特率 设置在 10-15 Mbps 之间,画质就已经非常好了。B站的二压也基本看不出区别。
  • 最大比特率 一般设置成目标比特率的1.5到2倍,比如目标是10,最大就给到15或20。

如果你要做4K视频,可以把目标比特率拉到30-50 Mbps。

记住一个原则:比特率不是越高越好。高到一定程度后,人眼已经看不出区别,徒增文件大小和导出时间罢了。

“使用最高渲染质量”

在比特率设置下面,有一个不起眼的勾选项:“使用最高渲染质量”。

给我勾上!无脑勾选!

它在处理一些缩放、运动、转场等操作时,会用更精确的算法去计算,能有效提升画质,尤其是在你的素材分辨率和序列分辨率不一致时。虽然会稍微增加一点导出时间,但这点付出,绝对值得。

五、音频与其他

视频说完了,音频就简单了。在“音频”选项卡里,格式选AAC,采样率48000 Hz,声道选立体声,比特率拉到320 kbps。这是目前网络视频的黄金标准,音质足够好。

六、终极武器:队列 (Queue)

在导出设置窗口的最下面,有两个按钮:“导出”和“队列”。

90%的人会直接点“导出”。然后PR就开始吭哧吭哧地工作,整个软件被占用,你啥也干不了,只能盯着进度条发呆。

真正会用PR的人,会选择点“队列”。

点击“队列”,PR会把这个导出任务发送给它的亲兄弟——Adobe Media Encoder(简称AME)。AME是一个专门负责渲染导出的软件,它会在后台默默工作。这意味着,你可以把任务扔给它之后,直接关掉PR,去打游戏,去看电影,甚至去剪辑下一个项目!

如果你有好几个序列要导出,更应该用队列。把它们一个个添加到AME的任务列表里,然后让AME在深夜你睡觉的时候,帮你把所有活儿都干完。这,才是真正高效的工作流。

导出,是你剪辑流程的最后一公里,也是你给作品的最后一道妆容。浓了艳俗,淡了无神。别再让这一步成为你作品的短板。花点时间搞懂H.264VBR 2次比特率这几个关键点,善用Media Encoder,你就能真正驾驭PR,让你辛辛苦苦剪出来的每一个镜头,都以它最完美的样子,去惊艳所有人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1804.html

Like (0)
Previous 1分钟前
Next 2022-12-14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Please Login to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