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们今天聊点实在的,就这个“怎么剪辑视频怎么剪辑”的问题。我发现很多人问这个问题,问得特别……茫然。就好像站在一个巨大的迷宫门口,光是看着就头晕了,不知道先进左脚还是右脚。
你是不是也这样?看着别人酷炫的Vlog,踩着点的转场,心里痒痒,结果下载个软件,一打开,满屏幕的按钮、时间线、参数……瞬间劝退。别慌,这太正常了。我刚开始也是这么瞎折腾过来的。

所以,这篇东西,我不打算跟你讲一堆“官方”的、干巴巴的理论。我就想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,跟你唠唠,这玩意儿到底该怎么上手,怎么从一个只会按“开始录制”和“停止录制”的纯小白,慢慢搞出点像样的东西来。
先把脑子里的“剪辑”给搞明白了
很多人以为,剪辑嘛,不就是把拍坏的剪掉,把好的拼在一起吗?
错!大错特错。
这只是最最最基础的物理操作。真正的剪辑,核心是两样东西:节奏感和讲故事。
你先别急着去碰软件。真的,先别碰。你把你拍的一堆乱七八糟的素材,先在脑子里过一遍。你想表达什么?是想记录一次开心的旅行?还是想分享一个做菜的过程?或者,就是想耍个酷,卡个点?
目的,决定了一切。
比如说,你要做一个旅行Vlog。你的素材可能有:坐车时窗外的风景、在海边奔跑的镜头、吃美食的特写、对着镜头傻笑的片段。
你怎么组织它们?
线性叙事是最简单的:按时间顺序,从出发到回家。这是基本功,不会出错。
但如果你想让它更有意思呢?你可以用一个最精彩的画面开头,比如直接就是在山顶看日出,然后再倒叙回你是怎么爬上来的。这就叫非线性叙事。一下子就把观众的兴趣提起来了。
再说说节奏感。这玩意儿有点玄学,但又至关重要。一段视频,不能从头到尾一个速度。该快的时候,几个0.5秒的镜头快速切换,配上激昂的音乐,情绪就上来了;该慢的时候,一个长镜头,慢慢推近,配上舒缓的音乐,感觉就沉下去了。这就是呼吸感,一张一弛。你的视频,得会“呼吸”,观众才看得进去。
所以,在动手之前,先问问自己:我的故事是什么?我希望观众看完有什么感觉?把这个想清楚了,比你学会100个快捷键都管用。
挑个顺手的“家伙事儿”,别纠结
好了,脑子里的活儿干完了,该上手了。选软件。
这又是一个能让选择困难症崩溃的地方。PR、FCPX、达芬奇、剪映……哪个是最好的?
我的建议是:别问哪个最好,问哪个最适合你现在的阶段。
如果你是纯纯纯小白,就想在手机上搞搞,发个朋友圈、抖音: 那别犹豫,直接用 剪映 。它简直就是为这个时代而生的。功能强大到离谱,操作简单到发指。自动踩点、自动识别字幕、一键套用模板……基本上你想要的它都有。你甚至不需要懂什么叫“关键帧”,拖一拖、点一点,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短视频就出来了。这是你的“新手村”,先在这里玩熟了再说。
如果你想正经一点,打算在电脑上做点东西,比如做个B站UP主: 我个人强烈,吐血推荐—— 达芬奇(DaVinci Resolve) 。为什么?第一,它有免费版,而且免费版的功能已经强大到可以吊打很多付费软件了。剪辑、调色、特效、音频,它全包了。第二,它的调色功能是行业天花板级别的,你以后想进阶,想让你的画面更有“电影感”,达芬奇是绕不开的。早学早享受。
那Premiere(PR)呢? PR是行业标准,很强大,插件生态也无敌。但它是订阅制的,每个月都得交钱。对于新手,我个人觉得没必要上来就背这个包袱。等你真的靠这个吃饭了,或者到达芬奇满足不了你了,再考虑它也不迟。
记住,工具永远是为人服务的。不要陷入“工具崇拜”,觉得用了专业的软件就能做出牛逼的视频。垃圾素材用航天飞机的电脑来剪,它还是垃圾。先把手头的工具玩明白,比什么都强。
来,咱们动真格的了:剪辑三部曲
选好软件,把素材一股脑丢进去。接下来,才是真正的“怎么剪辑视频怎么剪辑”的核心步骤。我把它简化成一个“三部曲”。
第一部:搭骨架(粗剪)
别管什么细节!别管什么转场!别管音效!
你就做一件事:把你能用的素材,按照你之前构思好的故事线,大概齐地扔到时间线上。这个镜头能用,扔进去;那个镜头感觉不错,也扔进去。把主要的叙事脉络给搭建起来。
这个阶段追求的是“快”和“完整”。快速地把故事的起承转合给拼出来。哪怕镜头之间衔接很生硬,哪怕时长很长,都没关系。这就像盖房子,先把钢筋水泥的框架立起来。
第二部:添血肉(精剪)
骨架搭好了,现在开始做最精细、也最见功力的活儿了。
- 掐头去尾: 每个镜头,开头和结尾总有些多余的部分,毫不留情地切掉。有时候,多一帧都嫌多。
- 调整顺序: 看看镜头的排列组合,换个顺序会不会更顺畅?情绪递进会不会更好?
- 控制节奏: 这就是之前说的节奏感落地的时候了。一个长镜头是不是太拖沓了?把它从中间剪开,插入一些相关的细节特写(这在行话里叫 B-Roll ),节奏立刻就丰富起来了。
- 玩转声音和画面: 试试 J-Cut 和 L-Cut 。这是啥?说白了就是让声音和画面不同步出现。比如,画面还在上一个场景,下一个场景的声音已经提前进来了(J-Cut),或者画面已经切换到下一个场景了,上一个场景的声音还延续了一会儿(L-Cut)。这一招,能让你的视频衔接瞬间变得丝滑无比,告别“PPT式”的切换。
这个阶段,就是个水磨工夫。反复看,反复调。你甚至会为了0.1秒的取舍纠结半天。但相信我, именно这些细节,决定了你的视频是“能看”还是“好看”。
第三部:穿衣服(包装)
现在,你的视频故事流畅,节奏舒服,已经是个“素颜美女”了。最后一步,就是给她化个妆,穿上漂亮的衣服。
- 声音!声音!声音!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。 声音是视频的灵魂 。找一首合适的背景音乐(BGM),它的风格直接决定了你视频的基调。在关键的地方加上音效(SFX),比如一个“嗖”的转场声,一个“叮”的提示音,能让视频的趣味性大大提升。如果你有旁白或者对话,一定要保证清晰,别让BGM盖过去了。
- 调色: 别觉得 调色 是专业人士才干的事。现在很多软件都有一键套用滤镜(LUT)的功能。找一个符合你视频氛围的滤镜,整个画面的质感立刻就不一样了。从“手机直出”的干瘪,变成充满故事感的“电影色调”,可能就差这一下。当然,别调得太夸张,把人脸都调成绿色了,那就过犹不及了。
- 字幕和标题: 加上字幕,不仅方便观众理解,也能丰富画面。设计一个好看的标题,或者在关键信息处加上一些动态的文字,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。
走完这三部曲,一个完整的视频作品就诞生了。导出,发布,接受大家的赞美(或者吐槽)吧。
最后想说,怎么剪辑视频怎么剪辑这个问题的终极答案,其实只有一个词:练习。
你看再多的教程,也比不上自己亲手剪一条片子。你的第一个作品,现在回头看,可能烂到不忍直视。没关系,所有大神都是从这一步过来的。
别怕犯错,别怕剪得烂。把每一次剪辑都当成一次实验,去感受节奏,去琢磨故事。慢慢地,那些复杂的按钮和参数,在你眼里就会变成画笔和刻刀,而你,就是那个赋予影像生命的魔术师。
现在,关掉这篇文章,打开软件,把你的素材拖进去。
开始吧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178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