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再问“短视频剪辑怎么剪的”这种傻问题了,好像这事儿有什么通天秘籍一样。告诉你,真没有。剪辑这活儿,一半是技术,一半是感觉,更重要的,是把你脑子里那个模模糊糊的想法,变成一个能让别人在3秒内决定不划走的玩意儿。
很多人一上来就纠结用什么软件,是用剪映还是PR?我跟你讲,这就像问一个厨子,用双立人还是张小泉的刀能做出满汉全席。工具是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你脑子里的“菜谱”。在你还没想好怎么“切菜”,怎么“搭配”,怎么“控制火候”之前,给你一把屠龙刀你也只能拿来拍蒜。
所以,咱们先不聊软件。咱们聊点更核心的。
第一刀:砍掉你的“舍不得”
你辛辛苦苦拍了一堆素材,手机里存了几十个G,觉得哪个镜头都凝聚着你的心血,哪个都舍不得删。恭喜你,你已经走上了“新手必踩大坑”的第一步。
剪辑的第一步,不是拼接,是筛选和抛弃。
我管这个过程叫“素材管理”和“粗剪”。在你把视频拖进时间线之前,先像个冷酷无情的皇帝批阅奏章一样,把你所有的素材过一遍。那些拍糊了的、手抖的、光线一塌糊涂的,直接拉进垃圾桶,别犹豫。那些内容平淡,说了半天没重点的,也扔了。
然后是粗剪。把剩下的“可用之兵”拖进时间线,别管什么顺序,别管什么转场,就一个目标:砍。把你说话的“呃、啊、那个”,把你走路时毫无意义的几秒钟,把你为了等一个镜头而录下的长长的前摇后摇,全部砍掉。一刀,一刀,又一刀。
记住,短视频的用户耐心比金子还珍贵。你的视频必须像一把锋利的匕首,一上来就直插要害。任何多余的、拖沓的、让人感觉“这人是不是在凑时长”的镜头,都是你流量的敌人。这一步完成,你的视频时长可能只剩下原来的五分之一,但恭喜你,你已经从一堆矿石里,提炼出了最初的黄金。
灵魂注入:节奏,节奏,还是节奏感!
粗剪完了,你得到了一堆零散的、但都是精华的片段。现在,才是真正考验你“网感”的时候。
短视频的灵魂是什么?是节奏感。
你有没有刷到过那种视频,明明内容很普通,但你就是看得停不下来?那就是节奏感在作祟。它像一个钩子,牢牢抓住你的眼球和情绪。
怎么做出节奏感?
首先,BGM(背景音乐)不是配角,它是导演!先别急着把片段拼起来,而是先找一首和你视频情绪、主题完全契合的音乐。是燃?是温馨?是搞笑?是悬疑?找到它,把它铺在最底下的音轨。
然后,开始你的表演——卡点。
这音乐的鼓点、节拍、旋律的起承转合,就是你剪辑的“呼吸”。一个重鼓点,切一个特写镜头;一段旋律上扬,画面跟着转场;音乐进入高潮,你的内容也必须是最高能的部分。让画面跟着音乐跳舞,而不是让音乐给你当个不痛不痒的背景板。
有时候,你甚至可以反过来。你脑子里已经有了一个故事节奏,那么你就去找一首能完美匹配你故事节奏的BGM。我经常为了一个5秒的镜头,在音乐库里听上百首歌。这不夸张,因为选对音乐,你的视频已经成功了百分之五十。
除了卡音乐点,还有“情绪点”。前一个镜头是哈哈大笑,下一个镜头突然切到沉默的特写,这种情绪的巨大反差,就是最强的节奏感。长镜头和短镜头的交替使用也是一个道理。一段舒缓的长镜头之后,突然跟上一连串零点几秒的快切,观众的心跳都会被你带着走。
让画面“说话”:转场、字幕和调色
你的视频骨架搭好了,灵魂也注入了,现在该给它穿上好看的衣服了。
转场:求求了,别再用那些飞来飞去、旋转跳跃的PPT式转场了。最好的转场,是“看不见”的转场。比如,利用相似的动作(上个镜头是A在喝水,下个镜头是B在喝水),或者相似的形状(上个镜头是圆形的盘子,下个镜头是圆形的月亮),甚至是利用镜头运动(镜头向左摇出画面,下一个镜头从右边摇入画面)。这种转场丝滑、自然,让观众觉得一切都顺理成章。当然,一些简单的叠化、闪白,在合适的情绪点使用,也会有奇效。但记住,转场是为了更好地讲故事,不是为了炫技。
字幕:在短视频时代,很多人是静音刷视频的。所以,字幕不是选项,是标配。你的字幕要做到:
- 清晰可辨:别用那些花里胡哨的艺术字体,尤其是小屏上,简直是视觉灾难。黑体、思源黑体,永远的神。
- 突出重点:给关键词换个颜色、加个描边、或者放大一点点。引导观众去看你想让他们看的地方。
- 动态有趣:一个字一个字蹦出来的“打字机”效果,或者配合你说话语气做一些缩放动画,都能让你的字幕活起来,增加观看的趣味性。
调色:这是最后一步,也是画龙点睛的一步。调色不是简单地加个滤镜就完事了。调色是在给你的视频定一种“情绪基调”。
你想让美食视频看起来温暖诱人?那就适当增加暖色调、提高饱和度。你想让旅行风光片看起来壮丽震撼?那就加点对比度,让天空更蓝,山川更绿,有点电影感。你想让vlog看起来清新日常?那就保持色彩的自然,稍微提亮画面,让它看起来干净舒服。
调色的本质,是对光影和色彩的再创作,它能弥补你前期拍摄的不足,更能无限放大你视频的情绪感染力。
说到底,短视频剪辑怎么剪的?它剪的不是视频,是观众的情绪和注意力。从你拿到素材的那一刻起,你就要时刻把自己当成一个刷视频的普通人,问自己:
“这个开头,我会划走吗?”
“这一段,会不会有点无聊?”
“这个音乐,听着带劲吗?”
“这个画面,我想点赞吗?”
当你能不断地、残酷地向自己提出这些问题,并用你的剪辑技巧去解决它们时,你就真正入门了。剩下的,就是不断地去看、去学、去剪,把你自己的感觉和风格,揉进那一帧一帧的画面里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152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