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问,vlog剪辑怎么剪辑?我的答案可能有点不一样。忘了那些上来就跟你讲“J剪辑”、“L剪辑”各种高深名词的教程吧。说真的,那些是“术”,是工具,但如果你连自己想表达什么都不知道,给你一把屠龙刀,你可能也只会拿来切菜。
咱们先聊点别的。

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?拍了一整天,相机内存卡塞得满满当当,回家导进电脑,面对着一堆杂乱无章、长达数小时的素材,就像一个厨师面对着满地未经处理的食材,脑子里一片空白,只剩下嗡嗡的电流声和无尽的迷茫。这,才是剪辑的真正起点。不是打开软件,而是面对混乱,并试图在其中找到秩序和美感。
所以,在我看来,vlog剪辑怎么剪辑的第一个,也是最核心的问题,是建立你的“剪辑观”。
你不是一个素材的搬运工,你是一个故事的讲述者。你的剪辑软件,就是你的笔。那些零散的片段,是你用来写作的词汇。在动手之前,先问自己几个灵魂拷问:* 我这一天,或者这一段旅程,最打动我的是什么?是某个瞬间的光影,一句无心的话,还是某种挥之不去的情绪?* 我希望观众看完这条vlog,心里留下点什么?是哈哈大笑,是若有所思,还是一股“啊,我也想去这里”的冲动?* 这条片子的“魂”是什么?
把这个“魂”找到,它就是你的北极星,之后所有的操作,都围绕它来展开。
好,假如你已经找到了。比如,你拍了一天的咖啡馆探店,它的“魂”是“慵懒的午后时光”。OK,现在我们可以打开剪-辑-软-件-了。
第一步:不是整理素材,是“屠杀”素材
我管这一步叫“素材的生杀大权”。别心疼,真的。你那段拍糊了的、手抖得像帕金森的、对着天空发呆三十秒的……通通删掉!别犹豫!留着它们只会干扰你的判断,拖慢你的电脑。
你需要做的,是在素材的尸山血海里,把那些真正“闪着光”的片段挑出来。可能是一个咖啡拉花的特写,可能是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的光斑,也可能是你朋友喝到一口惊艳咖啡时,眼睛里瞬间迸发出的神采。这些,才是构成你故事的“骨架”。
把这些“骨架”片段,按照你脑海里故事的大致时间线或者情绪线,扔进时间轴。别管什么精细的卡点,别管转场,就这么粗暴地、简单地排列起来。这就是你的粗剪版(Rough Cut)。它可能很难看,很粗糙,但它第一次让你的“故事”有了雏形。
第二步:寻找心跳——节奏的魔法
如果说粗剪是搭骨架,那现在,我们就要赋予它“心跳”。这就是节奏。
节奏,是vlog的灵魂。一个好的vlog,观众是会被你的节奏带着走的,像坐过山车,时而紧张,时而舒缓。所以,vlog剪辑怎么剪辑才能不无聊?答案就是玩转节奏。
怎么做?
长短句交错。 想象一下你在写文章。一段风景的长镜头,就像一个长长的描述句,用来铺垫情绪;而几个快速切换的人物表情、动作特写,就像几个短促有力的感叹词,用来制造冲击力。别让你的镜头时长太平均,那会让人昏昏欲睡。一个5秒的空镜,接上三个0.5秒的细节快闪,再接一个3秒的人物反应,感觉是不是立刻就出来了?
音乐是你的节拍器。 先别急着配乐。有时候,我会把粗剪版静音看一遍,感受它自身内在的“呼吸”。然后再去找音乐。音乐不是背景布,它是你故事的另一个叙述者。你想表达“慵懒”,那就去找Lofi Hip Hop或者Bossa Nova。你想表达“燃”,那就上摇滚或者电子。音乐的鼓点、旋律的起伏,就是你剪辑点的天然参考。 让你的画面跟着音乐跳舞 ,而不是让音乐去迁就你乱七-八糟的画面。
第三步:声音,被严重低估的王者
我告诉你,一个画面模糊但声音清晰的vlog,比一个画质高清但全是风噪的vlog,观感要好上一万倍。
声音,是沉浸感的开关。
所以,在处理声音上,你得多花点心思。*人声处理:你的说话声,是信息的主要来源。降噪、均衡(EQ),让它听起来干净、舒服。这是基本功。*环境音(BGM的兄弟):别把环境音全删了!咖啡馆里磨豆子的声音、街道上隐约的汽车声、翻书的沙沙声……这些都是构建真实感的宝贵元素。你可以把它们音量调低,垫在背景音乐下面,整个vlog的“血肉”一下子就丰满了。*音效(SFX):这玩意儿是点睛之笔。一个转场加上“嗖”的一声,一个搞笑的画面配上罐头笑声,一个特写配上“叮”的提示音……别滥用,但用好了,简直是神来之笔。
第四步:调色,给情绪穿上一件外衣
调色不是简单地套个滤镜就完事了。那是美图秀秀的玩法。
调色是“定义光线和情绪”。还是那个“慵懒午后”的例子,你的色调就应该是偏暖的,高光可以稍微带点黄色,像是阳光晒过的感觉,对比度不要太高,一切都显得柔和、放松。
如果你想讲一个在海边的忧郁故事,那色调就可以偏冷、偏蓝,饱和度适当降低,营造那种清冷、疏离的氛围。
去看看你喜欢的电影导演,王家卫的红绿色,韦斯·安德森的对称高饱和度……他们都在用色彩讲故事。你也可以,建立你自己的“色彩语言”。这会让你的vlog在茫茫多的视频里,拥有独一无二的辨识度。
最后,我想说点掏心窝子的话
vlog剪辑怎么剪辑,说到最后,它其实是一场你与自己的对话。是你如何看待你所经历的世界,并把它翻译成视听语言的过程。
别被工具束缚,别去盲目追逐那些酷炫的转场和流行的BGM。那些东西火得快,过时得也快。真正能留下的,是你通过剪辑所传递出的那份独一无二的感受力。
有时候,一个长达十秒、什么都没发生的固定镜头,只要它情绪到位,就比十个快速闪过的华丽转场更有力量。
去剪吧,去犯错,去尝试。你剪的第一个vlog可能会很烂,没关系,所有人的第一个作品都很烂。但只要你坚持把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放进去,你的第二个,第十个,第一百个,一定会越来越好,越来越像你自己。
这,就是剪辑的全部魅力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147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