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跟你讲,每次有人问我怎样视频剪辑,我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念头,都不是什么软件、什么技巧。而是一个厨房。对,就是烟火缭绕的厨房。
你手里的那些视频素材,就是一堆刚从菜市场买回来的生肉、鲜菜。而你,就是那个准备大展身手的主厨。视频剪辑这个活儿,压根就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魔法,它就是把这些零散的“食材”,通过你的“烹饪”手法,变成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大餐。有人能做出米其林三星,有人,嗯,可能就做出了一盘黑暗料理。差别在哪?就在于对“火候”的理解。

所以,别再上来就问“我该用什么剪辑软件”了。这个问题就像一个想学做菜的人,上来就问“我该买什么牌子的锅”。锅重要吗?重要。但更重要的是,你得知道你要做什么菜。
当然,锅还是得有的。咱们就先从“锅”说起。
现在市面上最火的,无非就那几个。手机端的剪映,简直就是视频剪辑界的“方便面”,谁都能泡,泡出来味道还不错。功能齐全,模板多,自动上字幕,一键生成。对于日常发发Vlog、朋友圈,它绰绰有余。你甚至不需要搞懂怎样视频剪辑的底层逻辑,跟着感觉点点点就行。它的好处是快,缺点也是快。快到让你忽略了剪辑本身最重要的东西——节奏。
如果你想正儿八经地“学厨”,那电脑端的“三巨头”你总得认识一下:Premiere Pro(我们都叫它PR)、Final Cut Pro(苹果用户的专属浪漫),还有DaVinci Resolve(达芬奇)。
PR像个功能无比强大的“中央厨房”,什么都能做,兼容性极好,插件生态无敌。但它也像个脾气古怪的大厨,偶尔给你闪个退,报个错,考验你的耐心。Final Cut Pro呢,就是那种设计精良的“一体式厨房”,流畅丝滑,操作直观,用起来赏心悦E。但它只在苹果的地盘上玩。达芬奇,这哥们儿以前是专职的“调色大师”,现在全能了,剪辑、特效、声音样样行,而且它的免费版功能就强到离谱。我个人现在就偏爱达芬奇,感觉它就是那个深藏不露的扫地僧。
选哪个?我的建议是,新手想快速看到效果,用剪映;想把视频剪辑当个正经事儿,甚至未来想靠它吃饭的,从达芬奇或者PR里挑一个,扎进去,别换了。工具的精髓不在于多,在于精。
好了,“锅”选好了,现在才是重头戏,怎样视频剪辑?
忘掉那些复杂的教程,记住我说的这个流程,或者说,一种感觉。
第一步:“洗菜、切菜”——素材整理和粗剪。
这是最枯燥,也最最最重要的一步。把你拍回来的所有东西,在电脑里建好文件夹,分门别类。哪些是A机位,哪些是B机位,哪些是空镜,哪些是录音。信我,这一步不做,后面剪辑台就是你的地狱厨房。整理完,把所有能用的素材,一股脑儿扔进时间线里。然后开始大刀阔斧地“砍”,把说错话的、镜头晃得妈都不认识的、没用的部分,通通删掉。这个阶段,你的目标只有一个:把一个完整的故事线,或者说流程,给搭出来。现在它看起来肯定很难看,像一堆切得乱七八糟的菜丁,别慌,所有大餐都是从这步开始的。
第二步:“下锅、翻炒”——精剪与节奏。
这才是视频剪辑的灵魂所在。节奏!节奏!节奏!重要的事情说三遍。什么是节奏?它就是观众的情绪过山车。你什么时候该让画面快起来,什么时候该慢下来,什么时候该戛然而止,什么时候该用一个长镜头静静地流淌。
秘诀是什么?听音乐。你找一段BGM,关掉画面,光听音乐。你感受它的鼓点,它的情绪起伏。然后,试着让你的剪辑点,去“踩”在这些鼓点和情绪点上。你可能为了找到那一个零点几秒的完美卡点,把一段BGM来回拖拽上百遍,直到耳朵都快听出茧子。但当你成功的那一刻,画面和声音完美合体,那种通体舒畅的感觉,就是剪辑最大的魅力。
别再傻乎乎地用那些系统自带的“闪白”、“叠化”转场了。最好的转场,是“无形”的转场。利用动作、声音、或者相似的画面元素来衔接,这叫匹配剪辑。比如上一个镜头是主角关门,下一个镜头直接接上另一个人开门,哪怕时空不同,观众的视觉也会被流畅地引导过去。这比任何花里胡哨的特效都高级。
第三步:“调味、摆盘”——调色与声音。
很多人觉得剪完就完事了。大错特错。调色是给你的视频“化妆”。它不是简单地拉个滤镜。它是情绪的放大器。你想表达一种温暖的回忆,就把色调往暖黄、低饱和度的方向调。你想营造一种紧张悬疑的氛围,就加点蓝色和绿色,提高对比度。调色的原则是,服务于内容,而不是炫技。有时候,一点点微调,就能让整个片子的质感提升一个档次。
然后是声音。我告诉你,声音是视频的半条命。你画面再牛,配乐稀烂,环境噪音吵死人,那这视频基本就废了。背景音乐(BGM)、音效(SFX)、人声,这三者要处理好关系。BGM不是越大声越好,它应该像一层底色,烘托氛围,而不是抢戏。在关键的地方,加上一些环境音效,比如开门声、风声、打字声,会让你的世界瞬间变得“真实”可信。把人声处理干净,是最基本,也最容易被忽略的。
到这里,一道“菜”基本就做好了。但想成为一个好“厨子”,光会做菜还不够。你得有“品味”,我们管这个叫“剪辑感”。
这玩意儿怎么培养?拉片。去看你喜欢的电影、广告、MV。但不是看热闹,而是带着问题去看。它这里为什么要这么剪?这个镜头为什么只用了1秒?这段音乐是怎么推动情绪的?当你开始像个侦探一样去解构别人的作品时,你的审美和网感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。
最后,我想说,怎样视频剪辑这个问题的终极答案,其实不在任何教程里,而在你的时间线上。理论说一万遍,不如自己动手剪一遍。去拍,哪怕是用手机拍楼下的一只猫,拍你做一顿饭。然后,把它剪出来。它可能会很烂,没关系。完成它,然后复盘,下一次就会更好。
你的剪辑感,就是在无数次把素材拖进垃圾桶又捡回来的过程中,一点点磨出来的。别怕,开火吧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142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