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提到影视剪辑自学,很多人脑子里是不是瞬间就炸了?满天飞的教程,五花八门的软件,什么Pr、Ae、FCPX、达芬奇……光是听个名字就够让人头大的了。然后你点开一个“三分钟速成”的视频,跟着操作猛如虎,一到自己上手就彻底歇菜。对,我说的就是你。
别慌,这太正常了。当年我就是这么过来的,电脑D盘里塞满了几个T的“学习资料”,结果呢?大部分都躺在那里吃灰,真正派上用场的寥寥无几。所以今天,我就不跟你扯那些虚头巴脑的理论了,咱们来点实在的,聊聊一个普通人,到底该怎么把影视剪辑自学这条路,走通,走顺。

首先,把你的心态给我摆正了。影视剪辑不是什么敲几下键盘就能速成的魔法,它是一门手艺。手艺,懂吗?就像学做饭、学木工一样,需要你亲手去摸、去试、去搞砸,然后再从一堆烂摊子里总结经验。指望看几个视频就变成大神?那是在做梦。所以,收起你的浮躁,准备好跟自己死磕。
接下来,工具。这玩意儿简直就是个“宗教战争”。用Pr的看不起用剪映的,用达芬奇的觉得调色天下第一。我跟你讲,别陷进去。在你还是个小白的时候,工具就是工具,唯一的标准就是哪个能让你最快“动起来”。
如果你就想剪剪Vlog,发发抖音,图个乐呵: 别犹豫,直接上 剪映 。手机版、电脑版都有,功能强大到你不敢信,模板、音效、字幕一条龙服务,基本是“有手就行”的级别。先用它建立起你对剪辑的基本概念——什么是轨道?什么是转场?什么是关键帧?把这些最基础的玩意儿玩明白了,比你看一百个理论教程都有用。
如果你想往专业方向走,以后还想靠这个吃饭: 那就得从 Premiere (Pr)和 DaVinci Resolve (达芬奇)里选一个。我个人,现在更推荐新手直接从 达芬奇 入手。为什么?因为它免费版的功能已经强到逆天了!剪辑、调色、特效、音频,一个软件全搞定。尤其是它的调色模块,那是行业天花板级别的。你从一开始就接触最专业的工作流,对未来的发展好处巨大。Pr呢,行业占有率高,插件生态好,但订阅制嘛,你懂的。别纠结,随便选一个,然后一头扎进去,在学会之前,别换!
好了,软件选完了,最关键的一步来了——怎么学?
千万别!千万别一上来就系统地啃教程!我用血泪经验告诉你,这是效率最低下的方法。你会陷入一个“收藏了等于学会了”的怪圈,最后啥也没练出来。
正确的姿势是:项目驱动,以战养战。
什么意思?就是你得先给自己找个活儿干。哪怕这个活儿再小,再烂。比如:
- 把你手机里拍了很久的一段旅行视频,剪成一个1分钟的短片。
- 找一部你最喜欢的电影预告片,试着模仿它,一模一样地剪出来。
- 去网上下载一些无版权的素材(搜“Pexels” “Mixkit”),自己设定一个主题,比如“一个人的清晨”,然后动手去剪。
在这个过程中,你一定会遇到无数问题:“诶?这个镜头怎么接下一个才顺?”“我想加个字幕,按钮在哪?”“这个画面太暗了,怎么调亮?”……太棒了!这些问题,就是你最好的老师。带着这些具体的问题,再去B站、YouTube上搜对应的教程。比如搜“Pr J-cut教学”“达芬奇如何稳定画面”。你看,这样学习是不是目的性超强?学完马上就能用上,印象深刻得就像刻在脑子里。
这个过程,我们行内人有个黑话,叫拉片。这绝对是影视剪辑自学路上最最最核心的技能。找一个你觉得牛逼的片子,一帧一帧地看,一边看一边分析:它这里为什么要切?这个镜头的景别是什么?音乐是在哪个点进来的?它的节奏为什么这么舒服?然后你再自己动手,把素材拖进时间线,复刻它的剪法。一次不行就两次,两次不行就十次。当你能把一个优秀作品的骨架给拆解明白,你的剪辑思维就已经开始建立了。
说到剪辑思维,这才是拉开剪辑师水平的根本。软件操作,那是熟练工,练多了谁都会。但思维不是。思维是什么?是你对节奏的把控,对情绪的引导,对故事的理解。
给你举个例子。同样一段素材,一个人走路,进了家门,坐下。小白剪出来可能就是:走路镜头-开门镜头-坐下镜头,平铺直叙,味同嚼蜡。但一个有思维的剪辑师会想:我想表达什么情绪?是疲惫?他可能会用一个走路的慢镜头,配上沉重的脚步声,然后切一个关门“砰”的一声的特写,最后是一个长镜头看着他缓缓陷进沙发。是喜悦?那走路的镜头可能就带着轻快的跳跃感,音乐是上扬的,开门的瞬间给一个面部特写的微笑。
看明白了吗?剪辑的本质,不是拼接素材,而是在讲故事。你手里的所有工具——剪切、转场、调色、声音,都是你讲故事的笔。
所以,别再傻乎乎地去囤积什么插件、LUTs(调色预设)、音效包了。我见过太多新手,软件玩得贼溜,效果加得天花乱坠,但片子就是不好看。为什么?因为他没有灵魂,没有想表达的东西。记住,技术是为内容服务的。在你不知道为什么要用一个特效的时候,就别用。
最后,给所有走在影视剪-辑自学路上的朋友几个掏心窝子的建议:
- 完成比完美重要。 你的第一个作品,一定会烂得让你自己都看不下去。没关系!硬着头皮做完它,发布它。这个“完成”的动作,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进步。
- 多看,多听,多想。 不仅仅是看电影,看广告、看MV、看一切优秀的视觉作品。看的时候别光顾着爽,要去想“它为什么这么剪?”。把别人的东西,内化成自己的养分。
- 找到一个同温层。 找一些剪辑爱好者社群,或者在B站上关注几个你喜欢的UP主。把你的作品发出来,别怕被喷,那些真正有价值的批评,比一万句夸奖都重要。
- 保护好你的腰和眼睛。 这是来自一个老学长的忠告。剪辑是个久坐的活儿,一把好椅子,一个好显示器,比什么都重要。
这条路不简单,甚至有点孤独。你会为找不到合适的音乐抓狂,会为一个不满意的卡点反复琢磨到深夜。但当你的作品最终成型,当音乐响起,画面流动,你亲手创造的故事开始呼吸的那一刻,那种成就感,足以抵消所有的疲惫。
别想了,现在,就现在,打开软件,把那段你用手机拍的、晃晃悠悠的视频拖进去。你的影视剪辑自学之路,就从这个烂素材开始了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138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