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实说,剪辑画中画怎么弄这个问题,简直就是每个视频新手的“必经之路”。你刷短视频,看到游戏主播的脸挤在游戏画面的小角落里,一边操作猛如虎一边激情解说;你看知识类博主,一边讲着PPT,一边自己的小窗口在旁边同步讲解……心里是不是痒痒的?觉得这玩意儿太酷了,我也想搞一个!
别慌,这东西听起来玄乎,其实捅破了那层窗户纸,简单到你可能会拍大腿。它压根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黑科技,本质上,它就是个“图层”的概念。你想想,小时候玩贴纸画,你先有一张大背景画,然后把一张小贴纸“啪”地一下贴上去,对吧?视频剪辑里的画中画效果,一模一样!你有一条主视频轨道,就像那张背景画,然后你把另一段视频,像小贴纸一样,放到它的“上面”一个轨道。

核心原理就这么一句话:把小画面视频素材,拖到主画面视频素材轨道的上一层。记住了吗?上一层!就是这么个简单的空间逻辑。
好了,原理搞懂了,咱就来点实际的。现在市面上剪辑软件五花八门,从电脑端的专业大家伙到手机上的便携小能手,我挑几个最有代表性的,掰开了揉碎了给你讲。
电脑端:专业范儿,但并不吓人(以Pr为例)
如果你想正儿八经做视频,Adobe Premiere Pro(简称Pr)这坎儿迟早得过。别被它那密密麻麻的界面吓到,搞定画中画,就三步。
素材“叠罗汉” :把你的主视频,比如风景镜头或者游戏录屏,拖到时间轴的V1轨道(就是第一条视频轨道)。然后,把你想当小窗口的那个视频,比如你的摄像头录像,拖到它正上方的V2轨道。这时候你播放一下,会发现……诶?怎么只看得见V2的视频,V1的被完全盖住了?别急,最关键的一步来了。
调整“效果控件” :用鼠标选中V2轨道上的那段视频素材,然后你的目光要锁定在软件界面左上角的一个面板,叫“效果控件”。这里就是魔法发生的地方。你会看到两个最重要的参数: 缩放 和 位置 。
- 缩放(Scale) :这个值默认是100,意思就是100%大小。你把这个数字往左边拖,或者直接输入一个小的数值,比如30。你看,奇迹发生了!V2的画面“嗖”地一下就变小了,底下V1的画面露出来了! 画中画 的基本雏形这不就有了?
- 位置(Position) :现在小画面在正中间,有点傻。位置参数就是用来挪动它的。它有两个数值,一个控制左右,一个控制上下。你直接用鼠标拖动这两个数值,就可以把它精准地安放在你想要的任何一个角落,比如经典的右下角。
锦上添花 :做到上一步,其实你已经掌握了 剪辑画中画怎么弄 的90%。但要想做得更精致,你还可以在“效果控件”里折腾点别的。比如给它加个“描边”,让小窗口有个白色的边框,看起来更清晰;或者加个“投影”,让它有点立体感,不那么“贴”在主画面上。这些都是小细节,但能让你的视频质感瞬间提升一个档次。
Final Cut Pro X(FCPX)的用户也别急,逻辑是完全一样的,只是面板的名字不同。你选中上层视频后,在右上角的检查器里找到“变换(Transform)”,直接调整缩放和位置就行,甚至可以直接在预览窗口拖动画面,更直观。
手机端:简直是“有手就行”(以剪映为例)
我知道,很多人做视频就是图个方便快捷,手机才是主战场。那剪辑画中画怎么弄在手机上是不是很麻烦?恰恰相反,简单到令人发指!以国民级应用剪映为例:
你先进去,把主视频导入。然后在底部工具栏里,找到一个非常直白的功能按钮,就叫“画中画”。
点它!
然后点“新增画中画”,从你的相册里选择那个要当小窗的视频。
Duang!它就进来了,而且自动就缩成了小窗口,浮在主视频上面。接下来,你甚至都不用去找什么参数面板,直接用两个手指在那个小窗口上,像放大缩小照片一样,就能调整它的大小。用一根手指按住它,就能把它拖到屏幕的任何地方。
就这么简单!真的,就这么简单。调整好了位置和大小,它就会在时间轴上生成一条新的、独立的轨道,你可以像编辑主视频一样,拖动它、裁剪它。
手机端剪辑软件的核心思路就是“所见即所得”,它把复杂的后台逻辑全部藏起来了,你只需要凭直觉去操作。
灵魂拷问:弄出来之后呢?
恭喜你,现在你已经完全掌握了剪辑画中画怎么弄的硬核技术。但技术只是骨架,想让你的视频有血有肉,还得思考几个“软”问题。
声音怎么办? 这是个大坑!你两个视频都有声音,播放起来不就打架了吗?吵死了。所以,你必须决定谁是主角。通常,我们会保留小窗口(比如人像解说)的声音,把主画面(比如游戏画面、风景)的声音调到非常小,或者干脆静音。在大多数剪辑软件里,你都可以单独调整每一条视频轨道的音量。
位置放哪里最舒服? 右下角是安全牌,但不是唯一的选择。你要考虑主画面的构图。如果主画面的关键信息恰好在右下角,你把小窗口放那儿不就挡住了吗?所以,小窗口的位置要灵活,要为内容服务, 千万别让它喧宾夺主 。
能不能让它动起来? 当然可以!这就是进阶玩法了—— 关键帧 。你可以让你的小窗口不是“duang”一下就出现,而是从屏幕外“飞”进来,或者从小到大“弹”出来。你只需要在“效果控件”面板里,找到“位置”或“缩放”参数旁边那个小小的码表图标,在不同的时间点打上关键帧,设定不同的参数,软件就会自动帮你生成流畅的动画。这一下,你的视频就有了呼吸感。
说到底,剪辑画中画怎么弄,技术上就那么回事,一层盖一层,再调调大小位置。真正拉开差距的,是你如何运用这个技术去讲好你的故事,去更高效地传递信息。别怕折腾,多去尝试不同的组合,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位置调整,或者一个巧妙的入场动画,就能让你的作品从“会做”变成“会玩”。工具是死的,创意是活的,现在,轮到你来玩了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127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