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先给你泼盆冷水。如果你觉得怎么做视频剪辑,就是下个软件,把视频拖进去,咔咔咔几刀,配个抖音热歌,加个blingbling的特效就完事了……那你可能,只是想做个电子相册。真的,别生气,这是大实话。
真正的视频剪辑,它不是个技术活,它是个……怎么说呢,有点像在用别人的声音和画面,写你自己的诗。它首先是一种剪辑思维。在你打开任何软件之前,这个思维就得先建立起来。否则,你面对着时间线上那一堆乱七八糟的素材,就像一个厨子看着满地食材却不知道要做什么菜一样,除了抓狂,还是抓狂。

所以,咱们不聊那些虚头巴脑的理论,就聊点实在的,我这几年踩坑踩出来的东西。
第一步: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——我是说,放下你对软件的执念
“大佬,我该学PR还是FCPX?”“听说达芬奇调色很牛,我是不是应该直接上手?”“剪映行不行啊?感觉好low……”
打住!拜托,真的打住。工具永远是次要的。你用顶级的锅,也可能炒出一盘烧糊的菜。对于一个新手来说,纠结用什么软件,是最最浪费时间的事情。你信我,这些主流软件的核心逻辑都大同小异:一个素材库,一个时间线,一个预览窗口。
我的建议?如果你是电脑剪辑,直接去下载免费的达芬奇(DaVinci Resolve)或者剪映专业版。达芬奇功能强大到你用个三五年都摸不透,而且免费版足够你成为一个高手了。剪映专业版,别笑,它现在做得非常强大,对新手极其友好,各种功能一目了然,你甚至不需要看教程就能上手。手机端?那更不用说了,剪映一家独大,足够你用。
重点是:选一个,然后用它,狠狠地用它!把你纠结软件的那几个星期,拿来剪出你的第一个垃圾作品。对,就是垃圾作品,这比什么都强。
第二步:你不是剪辑师,你是素材的“上帝”
一个残酷的现实是:剪辑的上限,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素材。你拿手机随手拍的、抖得像帕金森一样的、曝光都过了的视频,想剪出电影感?别为难自己了,也别为难后期了。
所以在拍摄的时候,你的“剪辑思维”就要介入了。你要像个贪婪的收藏家一样,疯狂地收集素材。
- 拍主线: 你想讲的故事,你想记录的人,这是骨架。
- 拍细节: 手的特写、眼睛的特写、一个物件的特写……这些是血肉。
- 拍环境: 空镜,就是那些没有人的风景、街道、天空。这是情绪,是呼吸。
- 多拍B-roll: 啥是B-roll?就是补充画面。比如你在拍一个人做咖啡,A-roll就是他正面做咖啡的镜头,B-roll可以是咖啡豆的特写、水流过粉末的慢动作、拉花瞬间的俯拍。当你剪辑时,如果A-roll的某句话说得不好,或者画面很无聊,你就可以用这些B-roll盖上去,但声音还继续。瞬间,你的视频就变得高级了。
我刚开始拍vlog的时候,就对着自己脸一顿说,说完关机。回去一看,天呐,除了我这张大脸,啥也没有,剪辑师来了都得哭。后来学乖了,每次出去拍,都会多拍一堆看似“没用”的空镜和细节。结果呢?剪辑的时候,幸福感爆棚,因为你有太多选择,可以自由地去构建画面的节奏。
第三步:开始“庖丁解牛”,感受节奏的脉搏
好了,软件有了,素材也有了。现在,真正开始视频剪辑。
1. 粗剪:别心疼,大刀阔斧地砍!把所有素材,按照你脑子里的故事顺序,一股脑地扔到时间线上。然后开始第一轮筛选。这个阶段的目标只有一个:把不能用的、说废话的、画面抖得妈都不认识的,全部砍掉。别犹豫,剪辑就是一门取舍的艺术。留下的,都是精华。做完这一步,你的视频时长可能直接被砍掉了一半以上,别慌,这是好事。
2. 精剪:开始注入灵魂,也就是——节奏! 节奏,是剪辑的灵魂,是区分新手和高手的核心标准。它不是一个玄学的东西,它就是观众的心跳。
你想要快节奏?那就用短镜头。一秒,半秒,甚至几帧的画面快速切换,配合鼓点密集的音乐,视觉冲击力瞬间就来了,很多酷炫的转场就是这么来的。
你想要慢节奏?那就用长镜头。一个缓慢移动的镜头,或者一个固定机位的长镜头,配上舒缓的音乐,给观众时间去感受、去思考,情绪就慢慢酝酿出来了。
怎么练习节奏感?*跟着音乐剪。找一首你喜欢的、节奏感强的BGM(背景音乐),把它的波形图放大,找到每一个重音鼓点,在鼓点上切一下画面。你试试,哪怕画面很普通,跟着音乐卡点,整个片子都会立刻变得“带感”。*学会J-Cut和L-Cut。这是啥?听着专业,其实很简单。J-Cut就是下一个画面的声音先进来,画面再切过去。L-Cut是上一个画面的声音还在延续,画面已经切到下一个了。这种声画分离的技巧,会让你的视频过渡得极其顺滑、自然,而不是一个画面硬邦邦地接到另一个画面。这是让视频拥有“呼吸感”的秘诀。
第四步:调味!声音和颜色是魔法
如果说剪辑是做菜,那声音和颜色就是盐和酱油,必不可少。
1. 声音,被无数新手忽略的半壁江山一个视频的体验,50%来自视觉,另外50%绝对来自听觉。*BGM:背景音乐不是让你随便找个热门歌曲铺在底下就完事了。音乐是用来引导情绪的。悲伤的、快乐的、紧张的、燃的……你得去找,花大量的时间去找。有时候我为了一个3分钟的视频,能花一整天的时间找音乐。找到那首完美契合的BGM时,把它拖到时间线上的那一刻,你会感觉整个片子都活过来了。*音效(SFX):这是点睛之笔。一个转场,配上“嗖”的一声;一个字幕弹出,配上“嗒”的一声;一个强调的画面,配上“重鼓”声。这些小小的音效,能极大地提升视频的质感和趣味性。去网上找一些免费的音效包,你会打开新世界的大门。
2. 调色,给视频穿上一件合适的外套调色水很深,但作为新手,我们先别想那么多。你的首要目标是:统一色调。让你所有不同时间、不同光线下拍的素材,看起来像是在一个“世界”里的。
最简单的方法,就是用软件里自带的LUTs(滤镜)。找一个你喜欢的电影感滤镜,套用在所有片段上,然后微调一下曝光、对比度和饱和度,让画面看起来舒服、通透。这就够了。
记住,调色的目的是服务于情绪和故事。暖色调让人感觉温暖、怀旧;冷色调让人感觉冷静、疏离。千万别为了调色而调色,把颜色调得花里胡哨,那简直是视觉灾难。
最后我想说,怎么做视频剪辑这件事,没有终极答案。它是一个不断学习、不断感受、不断推翻自己的过程。你剪的第一个片子,可能很烂,你自己都不想看第二遍。
没关系。
完成它。
完成比完美重要一万倍。只有你经历了一遍完整的流程,你才知道自己哪里不足。然后,再去做下一个。你的第二个片子会比第一个好一点,第十个会比第九个好很多。
剪辑到最后,你会发现,你不再是单纯地在拼接画面,你是在用一种新的语言,和这个世界对话。那种感觉,真的,太棒了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123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