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看2020,脑子里“嗡”的一声,像有无数个视频素材在同时播放,闪回、快进、叠化。你要问我2020年视频剪辑行业怎么样?我只能告诉你,那一年,疯了。所有人都疯了。
我自己的微信,从年初开始,就没在半夜十二点前安静过。以前找我的,多是些婚庆公司、小工作室,偶尔来个企业宣传片的大活儿就够我乐半天了。但2020年不一样,找我的人五花八门:卖挖掘机的老板,非要做个抖音爆款;教瑜伽的老师,要剪辑一整套线上课程,还要求带点电影感;甚至连小区门口的包子铺,都想拍个VLOG,记录老板娘每天凌晨三点起来和面的“匠人精神”。

这一切的引爆点,谁都知道,是那场突如其来的疫情。
世界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,但唯独互联网,被按下了加速键,而且是十倍速。当所有线下场景被迫停摆,视频,几乎成了连接世界的唯一通道。企业怎么办?线下发布会开不了,那就搞线上直播,直播就需要预热短片、精彩集锦吧?产品怎么卖?实体店没人流,那就转战直播带货,李佳琦薇娅的背后,是多少个剪辑师在通宵达旦地剪辑商品展示视频和直播切片?
那一年,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一种巨大的、裹挟着所有人的“线上化焦虑”。仿佛你不搞视频,不在线上发声,你的品牌、你的生意、甚至你这个人,就要被时代彻底遗忘了。
于是,需求井喷了。不是增长,是井喷。
短视频,这个原本还在稳步爬升的领域,在2020年被彻底引爆。它不再是年轻人的娱乐消遣,而是所有人的“标配”。人人都在刷,人人也都在拍。这就催生了海量的剪辑需求。而且,短视频的逻辑彻底颠覆了传统剪辑的思维。什么黄金三秒,什么完播率,什么强节奏卡点,这些词成了我们剪辑师之间交流的“黑话”。过去我们追求的“艺术感”、“叙事流畅”,在很多时候,都要让位于赤裸裸的数据。一个片子剪得再好,前三秒抓不住人,就是失败。你说残酷不残酷?
然后,你不得不提一个“怪物级”的应用——剪映。
在2020年之前,剪辑多少还是个有点门槛的活儿。你得会个PR,会个FCPX,至少也得玩玩Vegas吧?但剪映的出现,把这个门槛几乎踩到了地平线以下。一键成片、智能字幕、热门模板……它让一个完全没接触过剪辑的小白,也能在半小时内捣鼓出一条看起来还不错的短视频。
这对行业意味着什么?
冰火两重天。
一方面,对于我们这种有经验的“老师傅”来说,高端需求更多了。那些需要复杂特效、精巧叙事、品牌调性的片子,价格水涨船高。因为当所有人都挤进这个赛道时,真正有品质的内容就成了稀缺品。那年我接过一个汽车广告的单子,客户直接说:“钱不是问题,但要做出跟抖音上那些妖艳贱货完全不一样的感觉。”你看,市场在分层。
但另一方面,对于基础的、流程化的剪辑工作,简直就是一场灾难。价格战打得血流成河。你在淘宝上搜“视频剪辑”,几十块钱剪一条短视频的比比皆是。很多刚入行、想靠这个兼职赚点钱的学生或者宝妈,发现自己辛辛苦苦学了点皮毛,却要跟用剪映一键生成的人去抢饭碗。这就是典型的内卷。你熬夜剪一条片子收一百,人家用模板五分钟搞定收五十,客户可能还觉得人家的更“潮”。你说找谁说理去?
所以,2020年的剪辑师,活得特别拧巴。
我们一边享受着行业风口带来的红利,接单接到手软,感觉自己站在了时代的潮头;一边又被无休止的deadline、甲方的“改改改”和越来越快的节奏压得喘不过气。我身边好几个朋友,那年赚的钱是前几年的总和,但身体也快垮了,颈椎病、失眠、大把掉头发,成了我们的“职业病”标配。
我们不再仅仅是创作者,更像是一个“流水线上的高级工具人”。客户要的不是你的灵感,而是你的效率。他们会直接丢给你一个对标视频,“照着这个感觉来,快!”你的工作,就是以最快的速度,去复制、去优化、去迎合算法和人性弱点。
有时候剪到凌晨三点,看着屏幕上闪烁的时间线,我会突然感到一阵恍惚。我究竟是在创作,还是在拼接?我们究竟是驾驭了风口,还是被这股巨大的浪潮推着,身不由己地向前冲?
总的来说,要用一句话概括2020年视频剪辑行业怎么样,我会说:它是一个遍地是黄金的“狂野西部”,也是一个能把人榨干的“血汗工厂”。它给了无数人机会,让技能变现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;但它也用最残酷的方式,筛选和淘汰着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。
那一年,入行的人笑了,被淘汰的人哭了,而我们这些在行业里沉浮已久的老人,则是在一边数着钱,一边默默地给自己又下了一单生发剂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093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