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750视频剪辑

A750视频剪辑性价比之选还是驱动噩梦?我的实战体验说实话,当初决定把这张Intel Arc A750塞进机箱的时候,我心里是打鼓的。真的,非常打鼓。网上关于它的传说,一半是海水,一半是火焰。吹的人说它是性价比屠夫,黑的人说驱动能把你折磨到怀疑人生。而我的需求很单纯,就是想找个能干活不闹心,价格又别太离谱的卡,来跑我的视频剪辑

所以,这玩意儿,到底行不行?

a750视频剪辑

先说说我的平台,不算顶配,但也绝对是主流,配上这张A750,总觉得画风有点清奇。装好驱动的那一刻,我甚至深呼吸了一下,准备迎接传说中的各种蓝屏、闪退和报错。结果呢?风平浪静。看来英特尔这大半年疯狂更新驱动,真不是白干的。

好了,不扯闲篇,直接上剪辑软件。我主要用的是DaVinci Resolve(达芬奇),偶尔用用Premiere Pro。

先说达芬奇。我的天,这简直就是A750的主场。打开一个我之前用老显卡剪得有点卡的4K项目,里面套了几个LUT,加了点降噪和转场。你猜怎么着?时间线拖动起来,那种跟手感,竟然……出乎意料的顺滑。我不是说它能跟四五千块的N卡A卡比,但就它那一千出头的身价,能做到这个地步,我当时就觉得这钱花得有点值。

A750视频剪辑的核心优势,或者说它的杀手锏,我觉得有两个。

第一个,就是对达芬奇这种对显卡优化比较“现代化”的软件,支持度真的不错。特别是在Fusion页面里,我拉了几个不算太复杂的特效节点,预览渲染的速度明显比我预想的要快。色彩页面里,实时调色,窗口缩放,基本没有感觉到延迟。这种流畅,不是跑分软件里冷冰冰的数字,而是你每一次拖动鼠标、每一次按下播放键时,屏幕给你的最直接的回馈。那种感觉,很实在。

第二个,也是最关键的,就是AV1编码。这才是A750视频剪辑的王炸。可能很多人对AV1还不太了解,简单说,就是一种更牛的视频编码格式,能在保持画质基本不变的前提下,把视频体积压得更小。小多少?我试着渲染了一个10分钟的4K视频,用H.265编码出来大概是1.2GB,换成AV1硬编码,体积直接变成了700MB左右,画质肉眼几乎看不出区别!

这意味什么?意味着你上传视频到B站、YouTube,可以用更少的时间;你存储你的作品素材,可以用更少的硬盘空间。而且,A750是目前为数不多能同时支持AV1硬件编码和解码的显卡,隔壁两家要么只有解码,要么就得买高端卡。英特尔直接把这功能下放到了入门卡上,这刀法,精准得有点可怕。渲染导出的时候,看着GPU占用率跑满,CPU悠哉游哉,那种硬件被充分利用的快感,简直了。

当然,它不是完美的。

在Premiere Pro里的表现,怎么说呢?就……比较中规中矩。可能是Adobe对Intel Arc的优化还没完全到位,虽然也能用,但水银回放引擎的加速效果感觉就不如在达芬奇里那么惊艳。偶尔在叠加了大量效果的片段上,还是会感到一丝丝的卡顿。如果你是Adobe全家桶的死忠粉,而且项目复杂程度非常高,那A750可能需要你稍微多一点耐心。

还有,就是一些“玄学”问题。虽然我没遇到,但听一些网友说,在处理某些特定的编码格式,或者使用某些冷门插件时,可能会出现一些兼容性问题。这就像开盲盒,大部分时候是惊喜,但你得做好心理准备,万一开出个“惊吓”呢?这就是选择一个“新玩家”所必须承担的风险。

那么,回到最初的问题:A750视频剪辑,到底行不行?

我的答案是:看人,看需求。

如果你是一个像我一样的个人创作者、UP主,或者是在校学生,预算有限,主要用达芬奇剪辑,平时剪的也都是些1080P或者4K的常规项目,并且对AV1编码带来的效率提升非常眼馋。那么,朋友,别犹豫了。这张卡能给你带来远超其价格的生产力体验。它就像一个偏科但极其聪明的学生,在它擅长的领域里,能给你交出一份非常漂亮的答卷。

但如果你是专业的影视后期从业者,你的项目动辄就是几十条轨道、各种复杂的动态图形和电影级调色,时间就是金钱,一丁点的稳定性问题都不能容忍。或者,你是一个重度的PR、AE用户,那或许,多花点钱上更成熟、更稳妥的选择,会让你更安心。

总而言之,Intel Arc A750这张卡,它不是一张水桶卡,它有鲜明的优点和不容忽视的短板。它逼着你去做选择。它用极致的性价比和战未来的AV1编码技术,去赌一个市场机会,也赌你的信任。对我来说,这次我赌对了。它确实让我的剪辑工作流,变得更高效,也更经济了。看着桌面上这台安静工作的主机,再想想它为我省下的真金白银,我觉得,这笔投资,挺酷的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0783.html

Like (0)
Previous 1分钟前
Next 2022-12-14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Please Login to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