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真的,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瞬间?夜深了,你对自己说,就再刷一个,最后一个。结果,这个“最后”的短剪辑视频,像个无底洞的入口,把你吸了进去。等你猛地一抬头,窗外的天都开始泛白了,两个小时,就这么没了。没了,真的,像被什么东西悄无声息地偷走了。
这玩意儿,这短剪辑视频,简直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鸦片,而且还是合法供应、无限续杯的那种。它太懂我们了。它知道我们的耐心早就被生活磨得只剩下几秒钟,知道我们渴望刺激,渴望即时的满足,渴望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情绪价值。于是,它把一切都切碎了,浓缩了。

十五秒,一个梗,一个反转,一个金句,信息像子弹一样嗖嗖往你脑子里钻。你根本来不及思考,甚至来不及回味。你的大脑就像一台只负责接收的机器,被动地,贪婪地,吞咽着被算法精心调配好的信息流。你上一秒还在为一只猫咪笨拙地钻进纸箱而笑得前仰后合,下一秒就被一个社会新闻的片段刺痛了神经,紧接着,一个妆容精致的博主开始教你如何用三分钟画出一个“通勤伪素颜妆”,背景音乐还是那首你今天已经听了八百遍的洗脑神曲。
这是一种什么体验?情绪的过山车?不,我觉得更像是一场廉价的多巴胺自助餐。你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,不需要专注,不需要思考,只需要动动你的大拇指,往上那么一划,新的刺激、新的快乐、新的感动、新的愤怒……就立刻被喂到嘴边。短剪辑视频成了一个巨大的奶嘴,而我们,心甘情愿地成了含着奶嘴的巨婴。
我们失去了什么?
最显而易见的,是时间。那些本可以用来读一本书、看一部电影、和家人聊聊天、或者哪怕只是发发呆的时间,都被这个发光的方块给吞噬了。它制造了一种“我一直在获取信息”的假象,让你觉得自己很充实。但一天结束,你躺在床上,回想今天到底干了什么,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,只剩下一些模糊的、破碎的、毫无关联的画面和旋律。那种空虚感,简直能把人淹死。
更可怕的,是我们注意力的瓦解。你有没有发现,自己现在越来越难完整地看完一部超过两个小时的电影了?看到一半就想掏出手机,看看有没有新消息,或者,刷刷短剪辑视频。我们的耐心阈值被无限拉低,我们习惯了快餐,习惯了高潮迭起,一旦节奏稍微平缓一点,就觉得烦躁,觉得无聊。短剪辑视频正在用一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,系统性地摧毁我们进行深度思考和长时间专注的能力。我们变得越来越浮躁,对一切都浅尝辄止。
还有,是对“真实”的感知。屏幕里的世界太完美了。每个人都住在窗明几净的大房子里,每个人都在旅行,都在享受美食,都在过着一种看起来毫不费力的、光鲜亮丽的生活。那些视频的滤镜厚得连亲妈都认不出来,文案里充满了精心设计的“松弛感”和“小确幸”。你看得越多,就越容易对自己的生活产生怀疑和焦虑。为什么我的生活一地鸡毛?为什么我没有那样的身材、那样的伴侣、那样的生活?这种被短剪-辑-视-频精心构建的“精致的假象”,正在潜移默化地拉高我们对生活的期望值,同时又无情地打击着我们面对现实的勇气。
当然,我不是要全盘否定它。你还别说,有时候它也确实挺有用的。我跟着短剪辑视频学过几个快手菜,还真挺好吃;也学过一些生活小窍门,比如怎么快速剥蒜,怎么清洁白鞋。它极大地降低了知识传播和技能分享的门槛。一个普通的农民,可以通过镜头让成千上万的人看到他家乡的日出和丰收的喜悦;一个手艺人,也能把濒临失传的技艺用最直观的方式记录下来。从这个角度看,短剪辑视频又是平民的舞台,是创意的孵化器,是连接世界的又一扇窗。
但问题就在于这个“度”。我们是它的使用者,还是正在被它使用?我们是在消费内容,还是正在被内容消费?
我时常会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。当我划动屏幕时,我能清晰地感觉到,另一端有一个冰冷的、没有感情的算法,正在精准地计算着我的一切。它知道我在哪个视频上停留了0.5秒,知道我给哪条评论点了赞,知道我喜欢看猫还是狗,喜欢看搞笑的还是感动的。然后,它就会源源不断地向我推送我可能喜欢的东西,把我包裹在一个由我的偏好构成的“信息茧房”里,让我觉得整个世界都和我想的一样,让我越来越舒服,越来越沉溺,最终无法自拔。
我们以为自己拥有选择的自由,但实际上,我们看到的每一个短剪辑视频,都是算法为我们量身定制的诱饵。它在驯化我们的品味,塑造我们的观点,甚至在定义我们的喜怒哀乐。
所以,该怎么办?彻底卸载?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这不现实,也没必要。这就像面对一片满是美食的沼泽,你不能因为怕陷进去就饿死。关键在于,你要始终保持清醒。你要知道,你看到的一切都是被剪辑过的,是被美化过的,是被精心设计用来取悦你的。你要学会主动去寻找信息,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投喂。你要有意识地给自己设定“断电”时间,放下手机,去感受一下真实的风,去看看窗外完整的日落,去听一听身边人的呼吸和心跳。
别让那短短的十五秒,榨干你对生活全部的热情和想象力。毕竟,真正构成我们生命的,不是那些转瞬即逝的精彩片段,而是那些平淡的、连续的、需要我们用耐心和真心去体验的,完整的时光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074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