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剪辑60帧视频终极指南:从丝滑到卡顿,避坑全攻略

手里攥着60帧的素材,是不是感觉自己马上就要剪出那种丝滑如德芙、清晰到能数毛的片子了?先别急着开香槟。PR剪辑60帧视频,这事儿吧,就像开一辆手动挡的性能跑车,给你的是无尽的可能,但也可能起步就熄火,让你在卡顿的地狱里反复横跳。

我见过太多人了,兴冲冲地把相机设置为1080p 60fps或者4K 60fps,拍了一堆自认为牛逼的镜头,结果素材一拖进Premiere Pro,时间线红得像高烧病人,鼠标一拖动,画面就给你表演PPT。那种从天堂坠入地狱的感觉,别提多酸爽了。

pr剪辑60帧视频

所以,咱们今天不扯那些教科书式的理论,就聊点实在的,聊聊我踩过的坑,以及怎么从这些坑里优雅地爬出来。

首先得搞明白,你为啥要用60帧?

这问题特关键。很多人拍60帧,脑子里就一个念头:我要做升格,我要做慢动作!没错,这是60帧最核心的用途之一。把一段60帧的素材,放在一个30帧的序列里,速度降到50%,那慢放效果,流畅、细腻,每一个细节都尽收眼底。这是24帧或者30帧素材通过后期插帧、补帧完全无法比拟的“原生丝滑”。

但60帧的魅力远不止于此。当你把PR剪辑60帧视频的目标定为直接输出一个60帧的成片时,你得到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观看体验。那种感觉,怎么形容呢?“临场感”。画面里的一切都无比真实,快速移动的物体没有拖影,镜头摇晃也清晰可见。特别适合拍什么?Vlog、运动场景、游戏录屏、产品展示……这些追求极致清晰度和流畅度的内容,用60帧来呈现,简直就是绝配。

可这玩意儿是把双刃剑。24帧为什么能成为电影的工业标准?因为它带有一种恰到好处的动态模糊,有一种“故事感”,一种与现实的抽离感。而60帧的超高真实度,有时候反而会破坏这种感觉,让画面看起来像……嗯,高清监控录像,或者说“游戏CG感”。所以,用不用60帧,怎么用,这是个创作选择,不是技术上的“越高越好”。

好了,心态摆正了,咱们开整。

第一步,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步:序列设置

你的地基要是歪了,后面盖什么楼都得塌。打开PR,别急着把素材拖到时间线上自动创建序列。我求你了,手动来。

在项目面板右键,“新建项目”-“序列”。在预设里,你可以找到对应你素材分辨率的设置,比如AVCHD、DSLR等。重点是“设置”选项卡,把“时基”改成59.94帧/秒(或者60,看你素材是哪种)。帧大小也匹配好。这才是为你的60帧素材量身定做的“工作室”。

为什么不推荐直接拖素材?因为有时候PR的“自动识别”会犯浑,或者你拖进去的第一个素材并不是你想要作为基准的那个。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,心里有底。

第二步,慢动作的正确打开方式:解释素材

想做丝滑慢动作?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是直接在时间线上拉伸速度/持续时间工具,或者右键“速度/持续时间”改成50%。这没问题,但不够“专业”。

更地道的做法是,在把素材拖入时间线之前,在项目面板里,右键你的60帧素材,找到“修改”-“解释素材”。在弹出的窗口里,选择“采用此帧速率”,然后手动输入你最终序列的帧率,比如23.976或者29.97。

点击确定。你会发现,你的素材时长“自动”变长了。这时候再把它拖到你的24帧或30帧序列里,它就是一个天生的、完美的慢动作素材,每一帧都是扎扎实实的原始帧,没有任何软件计算的痕迹。这种方式处理过的慢放,在后期调色、加效果时,稳定性也更高。

第三步,直面灵魂拷问:卡顿怎么办?代理剪辑 (Proxy)大法好!

这才是今天这篇内容的“核心科技”。无论你用的是M1 Max顶配Macbook Pro,还是自己组的i9+4090怪兽主机,当面对多轨道、带调色、带效果的4K 60帧素材时,卡顿都可能不期而至。

这时候,别去怪电脑,也别去砸键盘,你需要的是工作流程的革命。代理剪辑,简单来说,就是给你的高清原片创建一个低分辨率的“替身”。剪辑的时候,你操作的是这个轻便的“替身”,流畅得像在剪VCD画质。等到最后一步要导出成片了,PR会自动链接回你的高清原片,用原始素材进行渲染。

整个过程,你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,但体验却是天壤之别。

怎么做?很简单。在PR的项目面板,选中你所有的原始素材,右键,“代理”-“创建代理”。格式我个人推荐选“QuickTime”,预设选“ProRes 422 Low Resolution Proxy”。然后让Media Encoder在后台慢慢跑。创建好代理之后,在你的节目监视器(就是预览窗口)下面,找到那个“+”号,把一个叫“切换代理”的按钮拖出来。之后,只要你觉得卡了,就点一下这个按钮,图标变蓝,瞬间,你的时间线就像是抹了润滑油一样。再点一下,切回原片看细节。

相信我,一旦你用过代理工作流,你就再也回不去了。这是PR剪辑60帧视频乃至所有高规格视频的终极解决方案。

最后,聊聊导出设置

剪得再爽,导出翻车,一切白搭。如果你是剪辑60帧,最终也想输出60帧的视频,那导出设置(Ctrl+M)里,帧速率必须选59.94或60,跟你的序列保持一致。

关键在于码率。很多人有个误区,觉得4K 30帧用20Mbps的码率,那4K 60帧也用这个数就行。大错特错!你要这么想:帧数翻倍了,意味着在同样一秒钟内,你要记录和展示的信息量也翻倍了。你给的数据量(码率)还是老样子,那每一帧分到的“颜料”自然就少了,画面就容易糊,尤其是在动态场景下,马赛克会让你怀疑人生。

一个不严谨但实用的经验是:帧率翻倍,码率至少提高1.5倍。比如,你之前导出30帧视频用20Mbps觉得够用,那么导出60帧,码率设置到30-40Mbps会是一个比较稳妥的起点。当然,最好的方式还是自己多测试几次,找到画质和文件体积的最佳平衡点。

总结一下,PR剪辑60帧视频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,它只是对你的工作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你需要从一开始就想清楚创作意图,精准地设置序列,聪明地运用“解释素材”功能实现完美慢放,并且在面对性能瓶颈时,毫不犹豫地拥抱代理剪辑。最后,在导出时,给你的作品一个配得上它流畅度的、足够高的码率。

60帧不是目的,它只是你用来表达想法、创造视觉冲击力的工具。别被技术吓倒,去折腾,去尝试,去把那种令人惊叹的丝滑感,注入到你的每一个作品里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0639.html

Like (0)
Previous 1分钟前
Next 2022-12-14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Please Login to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