嘿,朋友!想学剪视频?别怕,那些花里胡哨的大神操作一开始谁都不会。我刚开始折腾这玩意儿的时候,那叫一个抓瞎!素材丢进去,完全不知道从哪儿下手,感觉像在泥里摸鱼。但别担心,一步一步来,新手如何剪辑视频这事儿,真没你想的那么玄乎,完全可以自己摸索出来,而且过程挺有趣的。
首先,你得有个趁手的工具,也就是剪辑软件。市面上软件多得像天上的星星,让人眼花缭乱。如果你刚入坑,强烈建议你从那些相对简单、用户界面友好的开始。比如PC端的剪映专业版,或者手机上的剪映、必剪之类的APP。为啥推荐它们?因为它俩操作逻辑直观,功能虽然不像PR(Premiere Pro)或者达芬奇那么变态,但剪个日常vlog、短视频啥的,绰绰有余了。而且,网上相关的教程资源那是铺天盖地,遇到问题一搜一大把,特别适合新手入门。别一开始就去啃PR、达芬奇这种硬骨头,它们强大是强大,但那密密麻麻的按钮、面板,保证让你分分钟想放弃。等你真的入门了,有了点感觉了,再慢慢升级打怪不迟。

软件装好了,素材也准备好了,下一步就是导入。这个简单,把你的视频、图片、音乐啥的统统拖进去就行。大部分软件都有个“媒体库”或者叫“素材区”,把东西放那儿就对了。然后,就是最核心的部分——剪辑了。
剪辑是干嘛?说白了,就是把你的原始素材,按照你的想法,重新排列组合,去掉不要的,留下精华,再加点料(比如字幕、音乐、特效),让它变成一个完整、有故事、有节奏的视频。
想想你拍了一堆素材,可能同一个场景拍了好几个角度,可能有些地方拍虚了,可能有些废话说了半天没啥用。剪辑的第一步,就是粗剪。就像雕塑家先砍掉多余的石头一样。把你的素材拖到时间线上(就是软件里那个长长的轨道),然后一点点看。看到没用的地方,咔嚓一剪刀(大部分软件快捷键是Ctrl+B或者Cmd+B),然后把不要的那一段删掉。别心疼,该扔就扔,留下来的都是宝藏。这个过程可能会有点枯燥,但这是基础,是骨架。
粗剪完成后,你的视频大概就有点样子了,但可能还是很毛糙。接下来是精剪。这时候就要注意细节了。比如说,两个镜头之间的衔接是不是顺畅?说话的节奏对不对?有没有哪个地方停顿太久了?精剪就是把这些地方打磨得更精细。可能需要调整每个片段的长度,让它们配合得更默契。有时候甚至需要把一个片段拆成好几段,穿插进其他画面,制造点变化。
剪辑过程中,你得思考:你想通过这个视频表达什么?你想让观众有什么感受?你是想让他们哈哈大笑,还是若有所思?不同的目的,剪辑的节奏和风格都不一样。比如,拍个美食视频,节奏可以快一点,多给特写;拍个旅行vlog,可以加点慢镜头,配点舒缓的音乐,营造意境。节奏感,这玩意儿特别重要,是让视频“活”起来的关键。太慢了观众睡着,太快了又看不清。多看别人是怎么剪的,尤其是那些你觉得剪得好的视频,琢磨琢磨人家的运镜、剪辑点、音乐配合,学着模仿。
除了剪掉、拼接,还有很多能让视频变有趣的小技巧。比如转场,就是两个片段连接处的过渡效果。别一开始就乱用,什么溶解、闪白、推拉,用多了反而显得很土。简单的“切”(直接跳到下一个镜头)其实是最常用也最不容易出错的。等你熟练了,再试试那些炫酷的转场,但记住,服务于内容,别为了炫技而炫技。
字幕也是个大学问。尤其是做解说类的视频,字幕能帮助观众理解。现在很多软件都有自动识别语音生成字幕的功能,虽然不完美,但省了你不少手打的功夫,回头校对一下就行。字幕的样式、颜色、大小也很重要,得让观众看得舒服,不影响画面,也不能太小看不清。
然后是音乐和音效。这绝对是视频的灵魂!同一个画面,配上激昂的音乐和配上舒缓的音乐,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。背景音乐要选和视频内容搭调的,情绪要对。而且,音量要控制好,别压过人声。音效(比如开关门声、脚步声、击打声)能让画面更真实,更有沉浸感。找音乐和音效有很多免费的资源网站,搜搜“无版权音乐”之类的关键词,能找到不少。
别忘了调色!原始素材的颜色可能不那么好看,灰蒙蒙的或者偏色。简单的颜色校正能让你的视频看起来更舒服,更有质感。比如,提高一点对比度,调整一下饱和度,让画面更鲜活。进阶一点可以学学颜色分级,给视频定个整体的影调,比如暖色调显得温馨,冷色调显得冷静。不过新手刚开始,把画面亮度、对比度、饱和度调对了,颜色看着正常不别扭就行了。
最后,导出。剪好了,别忘了导出成视频文件。导出的时候会有一堆参数,什么分辨率、帧率、码率等等。别怕,常用的格式比如MP4就行,分辨率一般选1080P或者4K,看你原始素材的质量。帧率通常是25帧或30帧。码率嘛,决定了视频的清晰度和文件大小,高一点清晰但文件大,低一点文件小但可能影响画质。刚开始可以试试软件推荐的默认设置,或者找找你准备发到哪个平台(比如B站、抖音、YouTube),它们通常有推荐的导出设置,照着设就行。
整个过程,就是:导入素材 → 粗剪 → 精剪 → 加字幕、音乐、音效 → 调色 → 导出。看起来挺多步,但每一步都不难,熟能生巧。
说点真心话,刚开始学剪辑,别指望一步到位剪出大片。你的第一个视频可能很烂,第二个稍微好点,第三个又有点进步……这是一个持续学习和不断尝试的过程。别怕犯错,大胆去试各种功能,看看会发生什么。
耐心!这是最重要的品质。剪辑挺费时间的,尤其是素材多的时候。有时候一个几分钟的视频,可能要花你好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去剪。坐得住,不烦躁,一点点抠细节,这是必修课。
多看多练。看别人的视频,分析人家的剪辑手法。自己多动手,哪怕只是随便拍点东西回来练手也行。实践是最好的老师。
别被那些复杂的概念吓倒,比如什么“J-cut”、“L-cut”(就是画面和声音不同步切换,用来让转场更流畅的小技巧)。等你剪多了,自然而然会理解这些东西是干嘛用的,甚至你自己都会无意识地用到。
记住,剪辑不是简单的技术活儿,它更像是一种讲故事的方式。你是通过画面、声音、文字,把你想表达的东西传递给观众。所以,在学技术的同时,也要多想想你想说什么,你的故事是什么。
最后,也是最轻松的一步,把你剪好的视频分享出去!听听别人的反馈,好的坏的都接受。这能让你看到自己的不足,也能给你继续下去的动力。新手如何剪辑视频?其实就是从零开始,找对工具,耐心练习,不断学习,然后去创造属于你自己的视频世界。加油!你一定可以的!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7972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