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问PR里的蒙太奇剪辑技巧?哈,那太多了,得从根儿上聊。PR只是个工具,是个趁手的兵器。蒙太奇的真本事,在你脑子里,在你感觉里。PR牛逼在哪儿?它能把你想的那些稀奇古怪的组合,那些跳跃、那些连接、那些对比、那些并行,给你实现出来,而且让你改来改去,直到你满意为止。
首先得说切点,这是蒙太奇的骨架,是命门!一个好蒙太奇,它的力量大部分来自那些恰到好处的切点。不是卡着音乐重音切,也不是非得等人物说完台词再切。有时候,切点就是情绪的爆发点,是视线的转移点,是想法的转折点。比如你拍一个人在街上走,突然切到一个特写,可能是他注意到了什么;再突然切到一个完全不相关的场景,可能就是他的思绪飘走了。PR的时间线上,那些剃刀工具(C键嘛,老朋友了)切下去的印记,每一个都藏着你的小心思。有时候,为了让画面更有劲儿,我甚至会故意切在动作还没完成的时候,或者一句台词还没说完的时候,那种戛然而止的感觉,留白给观众去猜,去脑补,那不是比什么都强?这都是切点的魔力。用PR剪,你得盯着画面看,更得用心去感受,哪个点切下去,能让观众心里一颤?能让他们“哦?”一声?

然后是节奏!蒙太奇要是没节奏,就像一碗白开水,淡出个鸟来。节奏是蒙太奇的心跳。一会儿快切,画面像机关枪扫射,砰砰砰,把你拽进紧张、刺激、混乱的情绪里;一会儿突然放慢,一个长镜头,或者几个慢速的叠化,让你喘口气,思考,感受那种悠长或沉重。PR的时间线就是你的指挥棒。素材放多长、放多短,中间留多大的空隙(哪怕是纯黑或纯白的静帧),这全是你对节奏的把控。那种忽快忽慢、张弛有度的感觉,用PR调起来那叫个灵活。你可以先粗剪,把所有需要的素材都丢上去,然后一点点推拉、调整,把快慢关系磨出来。想想看,一个人从接到噩耗到冲出门,可能就是一连串极快的镜头:电话掉落的特写、摔门而出的背影、飞奔的双脚… 可能每个镜头就一两帧,加起来不到一秒,但那种焦灼、那种急切,一下就拍你脸上了。这都是节奏在说话。
再说说连接吧,也就是转场。很多人一听转场,脑子里立马蹦出各种花哨的特效:星光、卷页、推拉… 别!大错特错!蒙太奇里的转场,很多时候恰恰是最简单、最不引人注意的。一个硬切,从A画面跳到B画面,如果A和B反差极大,那硬切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蒙太奇!它在说:看!这边发生着这个,那边却是那样!对比和冲突就在这一切之间产生了。当然,PR里那些转场效果(Transitions面板里一堆呢),也不是说全没用。比如叠化(Dissolve),用得好,它就能暗示时间流逝、场景切换、回忆闪现,或者不同画面的内在联系。从一个人的脸叠化到窗外的雨滴,可能就是在说他的心情跟这天气一样低落。一个闪白或闪黑?可能是昏过去又醒来,可能是情绪瞬间空白,可能是进入或离开一个梦境。用PR给这些转场调速度、调曲线,让它快一点或慢一点,硬一点或柔一点,那种感觉又不一样了。所以,别把转场当特效,它是叙事的工具,是情绪的桥梁。
然后啊,声音!这玩意儿在蒙太奇里太太太太重要了!简直是半壁江山!有时候,你画面剪得一般,但声音用对了,整个段落立马就活了,就有劲儿了。蒙太奇不是光看画面的,它是视听的合奏。急促的音乐能瞬间把气氛烘托起来;突然的寂静能制造悬念或压抑;画外音的独白能把画面赋予新的意义;环境声的放大能让你身临其境。想想看,你剪了一段不同人在城市里行走的画面,看起来可能有点散。但你如果在下面铺一条充满活力、带点匆忙感的音乐,再时不时加点汽车的鸣笛声、人群的嘈杂声,是不是这段蒙太奇立刻就有了“城市脉搏”的感觉?或者完全反过来,画面很喧嚣,但你用的却是舒缓甚至带点忧伤的音乐,这音画分离带来的冲突感,本身就是一种蒙太奇!它可能在暗示人物内心的孤独,或者对周遭环境的格格不入。PR里那几条音频轨道,绝对不能忽视!背景音乐(BGM)、音效(SFX)、人声(Dialogue/Narration),怎么叠压、怎么淡入淡出、怎么控制音量(Gain、Audio Mixer),这些都是在用声音强化你的蒙太奇意图。尤其是音效,别小看那些脚步声、关门声、心跳声,它们能瞬间把观众拉进画面里的世界,或者推动情绪。
哦,还有色彩。虽然不总是蒙太奇的核心,但在某些时候,色彩也能成为强大的蒙太奇元素。比如你剪一段回忆和现实交织的蒙太奇,回忆部分可能用暖色调、带点怀旧的泛黄;现实部分可能用冷色调、高对比,显得残酷或清醒。这种色彩上的对比和切换,本身就是在用视觉语言告诉你:这是过去,那是现在。PR里的Lumetri Color面板,别只拿它来调白平衡、曝不曝光。用它来给不同的蒙太奇段落定调,给不同的情绪染色,那也是一种高级的视觉蒙太奇手法。
说一千道一万,PR终究是工具。蒙太奇是思维,是剪辑师的眼睛和心。你在PR里选中素材,设定入出点(I/O点),拖到时间线,调整位置和长度,切开,合并,添加转场,叠加声音,调整音量,修改颜色… 每一个操作,都应该是为了把你脑子里那个迸发出来的蒙太奇想法给具象化。
想想你剪过的东西,是不是有时候觉得“差口气”?可能就是切点不对,节奏太平,声音没跟上,或者转场用错了地方。别怕试错,在PR里,撤销(Ctrl+Z嘛)是你的守护神。大胆去组合那些看起来不搭嘎的素材,去挑战常规的剪辑逻辑,去玩音画关系,去感受不同切点带来的情绪变化。
别学那些僵化的教程,说什么“蒙太奇有并行式、对比式、积累式…”那些是理论家总结的。咱们做视频的,得上手,得感觉!在PR里,你看着时间线上的素材块,听着音频波形,脑子里想着你想让观众看到什么,感受到什么。然后用PR的工具,一刀一刀雕刻出来,一段一段搭建起来。
蒙太奇剪辑,用PR来做,就是把那种抽象的想法,变成看得见、听得着的现实。它考验的不是你对PR功能有多熟(当然熟练更好),而是你对生活、对情感、对故事的理解,以及你敢不敢用跳跃、碎片化、甚至有点“非理性”的方式,去重新组织那些素材,去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意义。
所以,下次打开PR,准备剪蒙太奇的时候,别光想着要用哪个功能。先闭上眼,想想你想要什么感觉?你希望观众看完这段,心里留下点啥?然后,再去PR里找工具,用切点、节奏、转场、声音、色彩这些语言,把你的想法 “剪”出来。这才叫PR蒙太奇剪辑,这才叫真功夫!那感觉,带劲儿!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7892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