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是说上来就得有个清晰的“蓝图”。我习惯先一股脑儿地看一遍所有素材,不跳过任何一个,就像在黑屋子里摸索,或者说,像翻一本乱七八糟但可能藏着秘密的日记。就是看,就是感受,捕捉里面的情绪,那些不经意的瞬间。一个眼神的飘忽,一次欲言又止的停顿,环境里突然闯入的某种声音,背景里可能连摄影师都没注意到的微小细节。它们才是真的金子,是那些未经雕琢的、生动的“点”。这时候别急着动剪刀,脑子里像个筛子,不是过滤掉不好的,而是努力去记住那些让你“嗯?”了一下、让你心里“咯噔”一下的片段。记点笔记?有时候记,有时候不记,就让它留在脑子里,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,一种直觉吧,知道哪些片段将来可能会用得上,哪些…嗯,可能这辈子也见不着天日了。别心疼,真的。
好,看完了,有点晕,但脑子里大概有了个模糊的轮廓,像个手抖画出来的草图。接下来就是粗剪了,行话叫 Assembly edit,或者我就管它叫“堆积木”。把觉得有用的东西,按着大概的故事线或者情绪走向,先一股脑儿、特别粗糙地堆到一起。这一步特别糙,特别丑,像个还没搭好架子的毛坯房,到处是接口,到处是冗余。结构?暂时顾不上那么精细。就是把大块儿的先码好,看看这个骨架立起来是不是有点意思。长点怕什么?宁可长点,也别漏了感觉对的片段。这时候,流动性还没出来,有的地方硬得像块石头,切过去生疼;有的地方又稀得像水,拖沓得要命。没关系,这是第一步嘛,别苛求完美。记住,你的手里现在握着的是生肉,下一步才是烹饪。

然后才是真正的雕琢。怎么让这个‘毛坯房’住起来舒服?靠的就是节奏。这个词听着玄乎,好像只有搞艺术的才配谈,其实它就在我们呼吸里,在我们心跳里。让观众的注意力跟着你的节奏走,抓住他们,又适时地放开一点。快切?慢放?停顿?这些都是工具。什么时候需要一个爆炸性的切入,像推门而入的冷风?什么时候需要一个漫长的镜头让情绪缓缓发酵,像看着一杯茶慢慢变凉?这就像谱曲子,高低起伏,抑扬顿挫。别总是一个调子,平铺直叙是最无聊的。特别是那些你想强调的画面或者声音,怎么用节奏把它们衬托出来?有时候一个几帧的闪回,比一个喋喋不休的长镜头更能说明问题。有时候,一个深邃的留白,画面定格,只有声音在延续,或者声音也突然消失,那种沉默的力量,可能比塞满信息要强大得多。
剪辑点尤其重要,这才是真正下刀子的地方。是切在动作发生的那一瞬间,制造冲击?还是切在动作完成之后,留一个余味?是切在人物眼神交汇的时候,强化关系?还是切在人物移开视线的时候,制造隔阂?每一次下刀,都得有它的道理,都得服务于你想讲的故事或者你想传递的情绪。这不是玩弄技巧,技巧是为了表达。一个好的剪辑点,能让两个看似不相关的镜头产生化学反应,能把观众的视线巧妙地引导到你想让他看的地方。
说到声音!天呐,好多新手觉得剪辑就是弄画面,大错特错!声音是短片的半条命,甚至更多。环境声、对话、音乐、音效…它们共同营造了那个“世界”。有时候一个画面平平无奇,甚至有点“穿帮”,但加上对的声音,瞬间就活了,变得真实可信。脚步声的轻重能说明人物的心情,雨滴打在窗台上的声音能烘托孤寂,远处模糊的人声能暗示环境的嘈杂。别只想着配乐,那些现场的声音,后期的音效,它们才是让你的片子“真实”起来的魔法,是能让观众“听见”画面的力量。把声音轨道拉出来,和画面一起反复听,感受它们是不是合拍,是不是在讲同一件事儿,是不是在构建同一个情绪空间。很多时候,声音是引领画面的。
还有画面的颜色。别小看调色。它是给你的片子穿衣服,定调子,是给你的故事染上特定的情绪色彩。冷色调?暖色调?高对比让冲突更尖锐?低饱和让回忆更模糊?每一种选择都在无声地告诉观众,这是个什么感觉的故事。它可以加强情绪,可以区分回忆和现实,可以烘托气氛。调色不是最后随便弄弄的事儿,它得和你的整体思路、和你想讲的故事是融为一体的,是叙事的一部分。
所以你看,短片剪辑思路这东西,真不是个标准答案,不是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式。它是你和你的素材、和你脑子里的那个模糊想法不断搏斗、相互妥协又相互激发的过程。它是你去发现素材里藏着的可能性,然后用你的理解和感觉,用剪刀和鼠标,把这些可能性串联起来,变成一种可以被观看、被感受的流动性。它更像是一种感觉,一种你努力想抓住,并用刀片(或者鼠标)具象化的感觉。别给自己设限,别怕犯错,去玩儿,去尝试。有时候最精彩的火花,就藏在那些意想不到的组合里,藏在你打破“常规”的那一刻。记住,你在做的,是给你的画面注入灵魂,让它跳舞,让它说话。这很难,有时候会让你头疼,会让你怀疑人生,但,太他妈有意思了。当你看到那些原本死气沉沉的片段,在你手里慢慢活过来,按照你的心跳跳动,按照你的呼吸流淌,那种成就感,无与伦比。这就是剪辑的魅力,也是我理解的,一点点剪辑思路的皮毛吧。它始于素材,陷于情绪与节奏,终于一个能打动自己的故事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7890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