嘿,各位屏幕前的兄弟姐妹们,刷着短视频的你,可能压根儿没听过这名字,或者听过,但脑子里蹦出来的画面是那些年偷偷在电脑课上玩的小游戏,或者某个网站上转啊转的加载动画。嗯,没错,我说的就是那个——Flash。而今天,我,一个混迹自媒体圈,跟各种剪辑软件打交道N年的老炮儿,想跟大家聊聊,咳咳,那个史前巨兽级别的操作——《flash影片剪辑》。
你可能要翻白眼了,Flash?现在谁还用那玩意儿剪片子?哥们儿,你有所不知啊!虽然它现在基本进了历史博物馆,但在那个年代,那可是不少人的启蒙啊!尤其对于我们这些从动画、设计转过来做视频的人,Flash的影子,那可真叫一个挥之不去。咱们今天就不是要教你怎么用它剪片子(谢天谢地,现在有无数比它好用一万倍的工具),而是带你溜达一圈,看看当年那些用Flash做《flash影片剪辑》的勇士们,到底在折腾些什么?顺便,从中咂摸出点儿别的味儿来。

想象一下,千禧年前后,甚至再往后一点点,那会儿哪有现在这些动不动就“智能识别”、“一键生成”的剪辑神器?想要点儿动态效果,想要画面动起来,Flash绝对是绕不开的山。但你要是用它来“剪辑影片”?那简直是——逆天而行!
Flash,它的本命是做动画,是做交互,是搞矢量图。它的核心是“帧”。一层一层叠上去,一帧一帧画出来(或者补间动画生成)。它的时间线,跟咱们现在看到的线性的、为视频量身打造的时间线完全不是一个概念。它更像是动画师的工作台,每一层都是一个独立的“轨道”,但主要是管理图形、文本、元件、代码,而不是连续的视频片段。
所以,当年用Flash做《flash影片剪辑》是什么体验?一个字:累!俩字:折腾!
你得先把视频文件导进去。哎呦喂,这第一步就开始劝退了。Flash对视频格式的兼容性?那叫一个感人!不是啥都吃。就算吃进去了,那导入的速度、导入后的流畅度,用现在的话说,就是“渣”!导进来通常会变成一堆帧,一帧一帧杵在那儿。是的,你的几分钟视频,可能就变成了Flash时间线上几千甚至上万个独立的帧画面。
你想剪掉一段?不像现在,鼠标一点、键盘一划拉就完事儿了。在Flash里,你得找到你要剪的起始帧,选中后面所有图层上那一帧往后的所有东西(别忘了,动画、图形、文字、音效可能都在不同的图层上!),然后删掉。再找到你要保留的结尾帧,把后面不想要的再整个儿删掉。如果中间要插东西?哦豁,那更刺激了!你得在一个特定的帧插入关键帧,然后把后面所有图层的所有内容,整体往后移动相应的帧数!想象一下,几十个图层,每个图层都有不同的内容,你要保证它们同步移动,中间还没出岔子…… 当年干这活儿,手不抖那是假的,眼不花那更是超能力!
而且,Flash处理视频?那效率低得令人发指。预览的时候卡顿那是家常便饭。渲染输出?找个黄道吉日,洗干净手,点下输出按钮,然后就可以去泡杯茶、发呆、甚至出门溜达一圈,回来看看它是不是还没崩溃!尤其是高清视频, Flash能给你渲染出来,那绝对是人品大爆发,祖坟冒青烟了!
那你可能好奇了,为啥还有人用它做《flash影片剪辑》呢?大概有这么几种情况吧:
1.没别的选择:在那个年代,专业的非线性编辑软件门槛高、价格贵、对电脑配置要求吓人。Flash相对来说普及率高一些,很多人都是从Flash入门接触多媒体制作的。手里只有这一把“刀”,就算拿它来砍柴,也得硬着头皮上。
2.流程衔接:可能主体的动画或者交互是在Flash里做的,影片片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。为了方便整合,就干脆在Flash里凑合剪了。虽然别扭,但至少不用导来导去、格式转换。
3.特殊效果:Flash在矢量动画和编程交互方面有独到之处。有些人可能是想把影片片段和Flash的矢量图形、ActionScript代码结合,做出一些当时看来很酷炫、很有创意(现在看来可能有点非主流)的效果。比如视频里某个区域突然变成手绘风格,或者视频播放到某个点会触发一个动画啥的。这些操作在当时的Flash里实现起来,相对容易,但放在其他软件里,就麻烦多了。
4.不知道有更好的:嗯,别笑,真有这种情况。有些人就是摸索着瞎用,觉得能把视频放进去,能切一切,那就是“剪辑”了。殊不知,外面早有专门的降龙十八掌,他还在练九阴白骨爪(而且是用错姿势练)。
不过说归说,笑归笑,从Flash用独特的方式处理《flash影片剪辑》这事儿上,咱们也能学到点东西。
首先,工具是死的,人是活的。虽然Flash不是干这个的料,但硬是有人用它鼓捣出了东西。这说明,当你资源有限的时候,创造力、变通能力和死磕到底的精神,才是最重要的。别抱怨没好的工具,先看看手里的工具能玩出啥花来。
其次,理解工具的底层逻辑很重要。Flash的“帧”和“图层”思维,跟现代视频剪辑软件的“时间码”和“轨道”思维完全不同。当年用Flash剪视频的人,如果能理解它为啥这么别扭,理解它的设计思路,也许就能找到更“巧妙”的用法,而不是硬邦邦地套用剪辑思维。这就像咱们现在学用各种软件,光会操作表面按钮不够,了解它背后的工作原理,才能真正玩转它,甚至解决一些疑难杂症。
再有,要勇于拥抱更先进的工具。当年Flash可能是无奈的选择,但当Premiere、Final Cut Pro(以及后来的各种易用型剪辑App)出现并成熟后,还死抱着Flash不放,那可就真是跟自己过不去了。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,技术的迭代速度快得惊人。我们做自媒体的,尤其得保持敏锐,不断学习新工具,提升效率,解放生产力!
所以,回望《flash影片剪辑》这段有点奇葩的历史,与其说是怀念,不如说是一种反思和致敬。反思我们对工具的理解,对流程的认知;致敬那些在简陋条件下,依然折腾出花儿来的前辈们。它可能不是一段“辉煌”的剪辑史,但绝对是一段充满血泪、汗水(和无数次程序崩溃)的真实往事。
现在嘛,咱们当然有更好、更高效、更符合直觉的工具了。但下次当你觉得某个剪辑软件有点难上手,或者某个操作有点麻烦的时候,不妨想想当年用Flash剪视频的勇士们。他们能忍,咱们这点困难算啥?是吧!
好了,关于《flash影片剪辑》这段野史,今天就先聊到这儿。希望没把你聊睡着,反而激起了你那么一丁点儿对这段“史前”剪辑时代的兴趣。也许,了解过去那些别扭的操作,更能让你珍惜现在唾手可得的便利。而且,谁知道呢,说不定哪天你就遇到一个压箱底的Flash文件,里面藏着当年用它剪的“影片”,那时候,今天听我扯的这些,没准儿就派上用场了呢!记住,知识这玩意儿,永远不嫌多,尤其是一些看似没啥用,实则充满时代印记的“冷知识”!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7885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