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去,处理这些“流水线”式的活儿,真的就是纯体力。一条一条来,机械、枯燥、极易出错。调完第十条,你可能已经忘了第一条是怎么调的了。加片头?Ctrl+C, Ctrl+V,然后拉对时间轴,对齐图层,三十次。想想就绝望。
然后,你开始琢磨,有没有一种可能,能让电脑、让软件来分担一部分这种无聊透顶的重复?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批量化处理这些机械动作?

这时候,达芬奇·Resolve,这个集合了剪辑、调色、特效、音频于一体的巨兽,就浮出了水面。很多人一开始接触达芬奇,可能冲着它那无与伦比的调色能力去的,毕竟是好莱坞也在用的家伙。但用着用着,你会发现,这家伙藏着不少宝藏,其中一个巨大的潜力,就在于它在某些层面的“批量处理”能力。
但得说清楚,“达芬奇批量剪辑”这个概念,它不是那种你想象中,把一堆乱七八糟的素材扔进去,点一个按钮,软件就自动帮你把片子剪好的魔法。那种技术,至少目前,还没真正成熟到实用、有创造性的地步。这里的“批量”,更多是指在特定、可重复的流程和任务上,达芬奇能提供高效的工具和工作流,让你省去大量重复的鼠标点击和参数调整。
举几个例子,亲身体验过的:
先说刚才提到的调色。一百条无人机素材,颜色灰蒙蒙?在Color页面里,你挑一条最具代表性的,精心调好。调出层次、拉出细节、调整白平衡。然后呢?右键点击这个调好的素材片段,选择“复制属性”(Copy Attributes),或者更快捷,直接用快捷键。然后,框选剩下的那九十九条(或者更多!),右键,选择“粘贴属性”(Paste Attributes),在弹出的选项里,勾上“调色”(Color)。Boom!几乎是瞬间,其他九十九条素材的调色参数就被完全复制过去了。当然,每条素材的光影条件可能有细微差异,你可能还需要快速地在这些素材上点一点,做微小的校正。但这跟你一条条从头调比起来?天壤之别!效率瞬间飞升!这种场景下,达芬奇的“复制粘贴属性”功能,就是最直接、最有效的批量调色手段。再配合图库(Gallery)里存储静帧(Stills),可以在不同项目、不同时间点复用一套调色方案,这不就是更高层级的“批量”吗?
再看片头片尾或者水印、LogO。如果你的视频系列都需要统一的视觉包装,你当然可以每次都把片头动画、LOGO图片、订阅按钮这些素材拖到时间线上,放到正确的位置和图层。但如果这个系列有几十上百集呢?疯掉。这时候,达芬奇的调整片段(Adjustment Clip)就成了救星。这玩意儿类似PS里的调整图层。你可以在Fusion页面里做好一个复杂的片头或片尾动画,或者一个带LOGO、水印的Fusion合成。然后把它做成一个调整片段。在剪辑页面里,把这个调整片段放到视频轨道上方,拉伸它的长度覆盖所有需要应用效果的片段。然后,你只需要改一次这个调整片段的内容或参数,下方所有被它覆盖的视频片段就都应用了这个效果。改LOGO位置?改一次调整片段就行。这简直是批量应用效果、批量加水印的利器!尤其对于那些需要统一视觉规范的企业宣传片、课程视频、Vlog系列,这招能省下你难以想象的时间。
还有音频。背景噪音复杂?人声响度忽大忽小?在Fairlight页面,你可以对一条音频应用一套降噪、均衡、压缩的组合效果。然后,同样可以用“复制粘贴属性”的方式,把这套效果批量应用到其他音频片段上。如果噪音类型统一,效果更是立竿见影。而Fairlight的预设功能,让你能保存常用的效果链,下次直接调用,这不也是一种批量化的体现吗?
别忘了输出!这是“批量”需求最强烈的环节之一。一部片子剪完了,可能需要导出多种版本:一个给电视台的MXF格式,一个给YouTube的高码率MP4,一个给B站的低码率MP4,甚至一个给手机竖屏观看的裁切版。难道要一个一个设置导出参数,然后等一个渲染完再开始下一个?不需要!在达芬奇的交付页面(Deliver Page),你可以设置好第一个输出任务,点击“添加到渲染队列”(Add to Render Queue)。然后改变输出设置,再添加第二个任务到队列……就这样,你可以把所有需要的输出版本都排好队。最后,点击“开始渲染”(Start Render),达芬奇就会按照队列顺序,一个接一个地自动完成所有输出任务。这个批量导出/批量渲染功能,对于高产的视频制作者或者MCN机构来说,简直是续命仙丹。你可以设置好渲染任务,然后放心地去忙别的事情,甚至下班走人,让电脑自己通宵工作。
此外,像在媒体页面(Media Page)里批量重命名素材、批量创建代理文件(Proxies)以提高剪辑流畅度,或者利用Power Bins跨项目共享常用的素材、图形、甚至调整片段,这些都是达芬奇在不同层面提供的“批量处理”能力。它们不是一个按钮解决所有问题,而是针对视频制作流程中的不同重复性环节,提供了高效、可复用的解决方案。
说白了,达芬奇的“批量剪辑”概念,更贴切的理解是“批量化工作流优化”和“重复任务自动化工具集”。它识别了视频编辑过程中那些耗时且规律可循的部分,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来简化或自动化它们。这需要操作者对软件有一定了解,知道在哪个页面、使用哪个功能可以实现“批量”效果。它不像某些专业脚本或外挂那样可以实现更深度的、基于逻辑判断的完全自动化剪辑(比如自动切掉采访中的停顿),但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日常遇到的、需要重复操作的场景,达芬奇提供的这些工具已经足够强大,足以将你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。
所以,如果你还在为那些一眼望不到头的重复性剪辑任务感到麻木和绝望,也许是时候深入挖掘一下达芬奇Resolve的潜力了。它不是无所不能的AI剪辑师,但它绝对是一个能帮你提高效率、节省时间、让你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创意性工作中的得力助手。它让你明白,坐在那里一下下点鼠标、调参数,真的不是唯一的路。有更聪明、更有效率的方式去完成那些“必须做”的重复性工作。而达芬奇,就提供了实现这些方式的可能。它让“批量”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技术幻想,而是触手可及的日常提效利器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7878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