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啊,你得先把那些零零散散的音频文件,就是你想连起来的那些,一个一个地,或者如果你知道它支持批量,一股脑儿地拖进去或者用它那个“添加文件”的按钮给弄进去,对,就是那个,通常在界面的左上角或者文件菜单里。别看它叫“剪辑大师”,合并功能也是有的,只是它不一定大张旗鼓地给你个叫“合并”的按钮,有时候它藏在“文件列表”、“播放列表”的管理里,或者更隐蔽点,直接就在主界面的某个不起眼的角落。
好,文件都进去了,在你眼前是不是有个列表框?里面一溜烟儿地显示着你刚刚加进去的那些音频文件的名字。这是关键一步,也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。你想要它们连起来的顺序,就得在这个列表里排好。想象一下,你手里攥着一堆零碎的语音条,想让它们按故事发展讲下去,你得把第一句放第一个,第二句放第二个,对吧?软件里也是这个道理。它通常会有上下箭头的按钮,或者允许你直接拖拽文件名字来调整顺序。这点特别重要,划重点!如果你顺序搞错了,合并出来的音频就成了乱码,前言不搭后语的,听着能把你急死。别问我怎么知道的,那都是血泪史……有时候,不小心点错,一个文件蹦到不该去的位置,得赶紧拽回来。

顺序理顺了,就像给火车头后面一节节挂上车厢,这列音频“火车”算是基本成型了。接下来呢?你得告诉软件,“伙计,就是这些,按这顺序给我连起来,变成一个完整的音频文件。”这通常涉及到“保存”、“导出”或者叫“转换为单个文件”之类的操作。你得仔细找找菜单栏或者工具栏,是不是有“文件”、“导出”、“保存为其它格式”或者甚至是藏在右键菜单里的选项。在MP3剪辑大师里,这个合并的动作,往往就和“保存”或“导出”是绑定在一起的。你选择了列表里的所有文件(或者它默认就是处理列表里的所有文件),然后选择“保存”或“导出”成一个新的MP3文件时,它其实就是在进行合并操作了。
这时候,软件可能会弹出一个窗口,让你设置新的音频文件的各种参数,比如文件名、保存位置,还有重要的音频质量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比特率(kbps)。这里我得说句公道话,MP3剪辑大师这种工具,通常是为了方便快捷,对于合并不同质量的音频文件,处理方式可能比较简单粗暴,它可能默认采用第一个文件的质量,或者让你选个统一的质量。如果你合并的文件音质差别很大,比如一个128kbps,一个320kbps,合并后可能会有音质的损失,或者至少达不到那个高音质文件的水平。所以,如果对音质有要求,最好事先就把要合并的音频文件处理成统一的格式和质量。不过对于一般合并个音频书章节、或者零散录音啥的,这点倒不是那么致命。
设置好保存路径和文件名,别忘了点那个“确定”或者“开始合并”之类的按钮。软件就开始吭哧吭哧地工作了。这过程快慢取决于你合并的音频文件总时长、文件数量,还有你电脑的性能。短的几秒钟就好,长的可能要等个几分钟。界面上可能会有个进度条告诉你它合并到哪儿了。
等进度条跑完,或者软件提示“完成”了,恭喜你,一个新的、合并好的MP3文件就诞生了。赶紧找到你刚才设置的保存位置,双击打开听听看。顺序对不对?有没有奇怪的停顿或杂音?如果一切顺利,那就大功告成了。如果顺序错了,或者听起来不对劲,别灰心,回到MP3剪辑大师里,重新调整列表顺序,再合并一次。多试几次,总能摸清它的脾气。
所以你看,MP3剪辑大师怎么合并,说白了就是“加文件 – 排顺序– 导出/保存”这三板斧。工具嘛,都是死的,人是活的。多摸索摸索,那些看似复杂的菜单和按钮,慢慢就熟悉了。它不像那些动辄上G的专业音频工作站那么功能强大、界面炫酷,但对于我们日常零散地剪辑、合并个MP3,它真是个简单实用的小帮手。虽然有时候interface有点老派,操作上可能需要你动点脑筋去猜、去试,但一旦你掌握了它的逻辑,用起来还是挺顺手的。比起那些在线合并工具时不时出幺蛾子,或者需要上传下载半天,这种装在自己电脑里的小软件,有时候反而是更可靠的选择,尤其是处理一些比较私密的音频文件时。记住,核心就在于那个文件列表的顺序管理,那才是合并成功的关键命门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7867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