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obe音频剪辑终极指南:Audition技巧,让你的声音脱胎换骨。

说真的,每次聊到Adobe音频剪辑,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不是什么高深理论,而是一个无比尴尬的下午。那是我刚开始做播客的时候,采访一位嘉宾,聊得特别好,感觉这期要爆。结果回来一听,完蛋了。空调的嗡嗡声,隔壁不知道谁家装修的电钻声,还有我紧张时下意识转笔的咔哒声……整个音频就是一锅没法下咽的乱粥。那时候我真觉得,做内容,声音这道坎儿,可能我这辈子都过不去了。

绝望中,我打开了那个图标是“Au”的软件,也就是Adobe Audition。当时纯粹是死马当活马医,没想到,这一脚,直接踹开了新世界的大-门。

adobe音频剪辑

所以,这篇文章不是什么教科书。这算是我,一个曾经被烂音频折磨到想砸电脑的人,掏心窝子给你分享的一点心得。如果你也正被音频问题搞得焦头烂额,相信我,Adobe音频剪辑这套东西,绝对是你的救赎。

忘掉那些复杂得让人头皮发麻的参数和窗口吧。我们先聊聊Audition里我个人觉得最“黑科技”的一个玩意儿——频谱显示(Spectral Frequency Display)。你第一次点开它的时候,可能会懵。波形图没了,变成了一张五颜六色的、像热成像一样的图。别怕,这东西简直就是给声音做了个CT扫描。那些恼人的噪音,比如我之前说的空调嗡嗡声,或者是一个突兀的手机铃声,在频谱图里都会变成一个特别显眼的、有固定形状的色块。然后呢?你猜怎么着?Audition里有个工具,就像Photoshop里的修复画笔,你直接圈中那个噪音色块,一抹,它就……消失了。真的,就这么没了。第一次用这个功能把一个清晰的咳嗽声从我的人声里“P掉”的时候,我坐在椅子上愣了足足有三十秒。这哪是剪辑软件,这分明是魔法。

当然,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像做外科手术一样去处理声音。对于大多数视频创作者或者播客新手来说,基本声音面板(Essential Sound Panel)才是真正的福音。这玩意儿简直就是Adobe的工程师们大发慈悲,给我们这些懒人或者小白开的“一键美颜”。你把你的音频拖进去,告诉它这是“对话”、“音乐”还是“音效”,它就会给你一套预设。觉得人声不够清晰?点一下“清晰度”;觉得声音太小?拉一下“响度”;想让声音听起来像在广播里?直接选个“播客声音”预设。一切都变得直观、简单。它把背后复杂的压缩均衡器(EQ)限制器等等,都变成了你可以轻松理解的滑块和选项。这让你不用去啃那些天书一样的音频工程理论,就能快速得到一个听起来非常“对”的声音。这为我节省了无数个小时的研究时间,让我能把精力真正放在内容创作上。

不过,说到降噪,这绝对是Adobe音频剪辑的看家本领,也是无数人入坑的起点。Audition里的降噪工具,强得有点不讲道理。最经典的就是“降噪(处理)”效果。它的逻辑特别聪明:你先截取一小段纯粹的噪音,比如没说话时候的电流声或者环境噪音,让软件“学习”一下这个噪音长什么样,这叫“捕捉噪声样本”。然后,你对整个音轨应用这个效果,软件就会像个精准的筛子,把这些“学习”过的噪音特征全部从你的音频里筛出去,只留下干净的人声。

但这里有个坑,我必须得提醒你。很多人刚学会这招,就使劲拉那个降噪滑块,恨不得把世界都变安静。结果呢?人声是干净了,但也变得发闷、发飘,听起来像在水下说话,特别假。降噪的精髓,在于“刚刚好”。宁可留一点点无伤大雅的底噪,也别把人声的核心频率给伤了。这是一个需要用耳朵去反复尝试和平衡的过程,也是从业余走向专业的关键一步。

当你把单个音频处理干净之后,真正的乐趣才刚刚开始,那就是多轨编辑。这才是Audition的主战场。你可以想象自己是个乐队指挥。第一轨,是你处理干净的人声;第二轨,铺上一层若有若无的背景音乐(BGM);第三轨,在关键的地方加上一些画龙点睛的音效。在多轨视图里,这一切都像积木一样,任你摆布。你可以精确地控制每一段声音什么时候进来,什么时候淡出,音量有多大。这种感觉,就像在用声音作画,把原本平淡的叙述,变得有层次、有情绪、有空间感。一个好的音频作品,绝对是人声、音乐、音效这三者完美交融的结果,而多轨编辑就是实现这一切的画布。

而且,如果你像我一样,也是个视频剪辑师,那Audition和Premiere Pro之间的动态链接(Dynamic Link)简直是神来之笔。在Premiere里剪视频,觉得某段音频不理想,右键一点,直接发送到Audition里进行精修。修完之后,一保存,Premiere里的音频就自动更新了。整个过程无缝衔接,行云流水,你甚至感觉不到你切换了软件。这种工作流的顺畅感,是Adobe全家桶生态系统最强大的地方,也是其他软件很难比拟的优势。

说了这么多,其实Adobe音频剪辑的核心,无论是Audition的哪个功能,它最终服务的,是你想要表达的内容。工具终究是工具,但一个好的工具,能让你在表达的路上,扫清无数障碍。它让你不用再因为一个糟糕的录音环境而放弃一个绝佳的采访,也不用再因为不懂复杂的音频工程而让你的作品听起来干瘪无力。

它给你的,是一种底气。一种“无论录成什么样,我都有办法把它救回来”的底气。有了这种底气,你才能更专注于你想讲的故事,想传递的情感。所以,别再盯着你那条充满了噪音的波形图发愁了,把它拖进Audition里,开始你的魔法之旅吧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剪辑研究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ouyin766.com/182569.html

Like (0)
Previous 4分钟前
Next 15秒前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Please Login to Comment